APP下载

宋代礼乐陶俑修复与分析研究

2021-12-09

陶瓷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陶俑粘结剂礼乐

许 君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赣州市,341000)

0 前言

北宋时期,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墓葬风气浓厚。墓葬陶器种类繁多,有木、石、瓷等。[1]明代出土的陶俑数量仍比宋代以前多。北宋陶俑的表现题材有文武俑、男女俑和十二生肖俑。从制作方法上看,宋代陶俑都是模制的,由双模组成,有明显的缝隙。它们的胎体材料是砖红色和橙黄色,质地相对坚硬。外装饰色釉,有褐、黄、绿等,器物底座多采用灰白色釉料。有些陶俑是用彩绘装饰的。[2]

由于宋代明器的内容和题材与社会丧葬习俗紧密结合,宋俑不仅为研究宋代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而且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外,大多数陶俑反映了墓主一生的社会状况。比如陶俑的图案,衣服的雕刻图案,发髻的样式,甚至身体的特征,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在古代,没有照片和视频。陶俑是反映历史的一种方式。

1 前期研究与修复计划的制定

1.1 结构特性

宋代礼乐俑是陶塑,在清洗修复过程中,发现有以下几点特点:

模仿写实性:陶俑的出现是为了表现真实的三维形象。大量的生活内容以陶俑的形式记录下来。许多古代的生活场景和许多真实的人物被创造出来。此次陶俑中的一对武士俑通过清洗修复就很明显的显现出武士的五官和形态,衣服和挂饰也很清晰。其余的纹饰、衣服样式、发髻样式、体态特征,都真实贴切。

生动形象性:宋代陶俑还都是继承了隋唐时期的特征,陶俑的形式变化十分丰富,礼乐俑的动作形态都很生动有趣,有吹着笛子,弹着琵琶,拿着鼓等一系列独特的艺术造型。

生活表达性:俑的出现大多是以陪葬品的形式,所以陶俑无论从服饰还是动作,都体现了当时的生活状态,礼乐俑可以看出音乐在宋代民间还是比较注重的,而且和唐代的陶俑相比,可以看出人物较纤瘦。[3]

1.2 病变极其原因

由于陶俑经过长时间地下埋藏,形成了大量的结壳堆积,破坏了其固有的陶制特征,而且在经过清水浸泡后,发现已经有人用过化学药物进行过清洗,所以想要短时间达成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2、 宋代礼乐俑修复过程分析

2.1 修复过程

2.1.1 清洗

清洁工作实施前,首先,应该进行彻底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以确定正确和有效的清洁方法和步骤。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认其胎的性质,陶俑是陶质,应该注意观察是否有较严重的风化、粉化、酸咬碱蚀等现象。大部分陶俑经过长时间的地下埋藏,结壳堆积(主要成分CaCo3),这些不容盐堆积会完全将器物表面遮蔽起来,附着牢固,不易清除,对釉面会产生显著的破坏。(2)要区分器物上彩绘图案的状况和性质,就要注意彩陶和彩陶的区别。观察剥落现象是否严重,要解决如何在清洁和维修过程中防止连续剥落。俑表面有明显的彩绘,特别是在头发和五官部位,剥落的比较厉害。

2.1.2 粘接

(1)粘接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人员应全面、具体地观察和了解修复对象的损坏情况。如果物体损坏严重,有许多破碎和破碎的零件,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拼接来解决。通过拼接,可以确定损坏部分的位置、在物体中的正确位置、损坏的条件和程度以及粘合的程序和方法。这一步非常关键,否则在粘接过程中会出现误操作、移位等缺陷,对物体造成不必要的新损坏。在组装严重破损的物体时,根据破损部位的形状、颜色和装饰特点,将其分为几类,然后逐个进行组装。注意不要碰撞接口。为了使它更容易粘合而不出错,我们可以在拼写时标记它。要使其快速、完整,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观察、鉴别和分析的能力。熟练的操作人员可以将损坏不严重的物品粘在一起,但对于损坏严重的物品,尤其是快干胶,则不宜粘在一起。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物体造成新的损坏。

(2)对接口部位的处理,粘接前,用有机溶剂清洁粘接区域。为了进一步提高粘接牢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性能的偶联剂进行处理。比如用“502”胶修补陶器,可以用聚醋酸乙烯乳液作为涂层剂涂在其表面。它不仅可以提高粘接强度,而且可以防止陶胎的高吸收率吸附稀薄液体。KH-550是环氧胶粘剂中最常用的偶联剂。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可提高60%左右,耐水性提高。使用方法:取KH-550处理剂于2 %无水乙醇溶液中,用干净棉球蘸少许溶液,挤成湿润状态,在界面上摩擦,室温干燥半小时后粘接。如果没有KH-550处理剂,也可以使用硅硼处理剂。其制备方法为:2份硼酸、50份乙醇、50份正硅酸,混合制备透明溶液使用。使用时,将溶液稀释至0.5 - 1 %的液体浓度。使用方法同KH-550。[4]

(3)粘结原理,两个物体由于介于两者表面之间的另一种物质的粘附作用而牢固的结合起来,这种现象称为粘接,也叫做胶接。介于两物体表面间的物质称为粘结剂,而被粘结在一起的两物体称为被粘物。粘结力是粘结剂与被粘物在界面上的作用力或结合力,包括机械嵌合力、分子间力和化学键力。当被粘结的陶瓷器受到外部压力的时候,胶结会遭到破坏,断裂的位置有以下三种可能:

①当粘结层粘结力足够但自身强度不足的时候,断裂发生在粘结剂层。

②当粘结层粘结力太强而且比器物更坚硬的时候,断裂发生在器物上。

③当粘结层强度足够但粘结力不足的时候,断裂发生在粘结剂与器物粘结界面.

可以看出,理想的粘合剂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力,将碎片粘在一起,并抵抗一定的外力。但固化后粘结层的机械强度不宜过大,因此断裂只会发生在原粘结面上,不会在原接口处上断裂,造成新的损伤。[5]

(4)粘结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陶瓷修复用粘结剂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性能:

①粘结强度

粘结剂必须能够将碎片牢固地拼合在一起,但粘结剂不能过于坚硬,通常不能高于陶瓷材料的强度,当粘结层受力时,断裂不会发生在原器上,出现新的损伤。

②颜色和透明度

对于釉色淡或者透明的器物来说,理想的粘结剂是无色透明或水白色,并且不易变色。环氧树脂容易变黄,丙烯酸酯树脂的颜色比较持久。

③固化速度

粘结剂分为快速和非快速两种,前者如502胶几分钟就可以固化,而普通环氧树脂粘结剂需要一二十个小时。

④可逆性

通常要选择那些可以被移除而不伤害器物的粘结剂。热塑性树脂粘结剂如丙烯酸酯树脂、硝酸纤维素等可以用丙酮等有机溶剂清除,但是热固性树脂粘结剂,如环氧树脂无法用普通溶剂溶解,要用 甲酸溶胀后机械方法清除。

⑤粘度

孔隙率高的陶瓷器要选用粘度较高的粘结剂,粘度低的粘结剂,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发现有些是粘结过的部分,自然而然的会脱落,我们把脱落的部分自然晾干后,用沙盘固定,然后再用可逆材料进行粘接。[5]

(5)粘结剂的类型,环氧树脂粘结剂,环氧树脂广泛应用于高温陶瓷的粘接。它是由环氧树脂粘合剂和固化剂按比例配制而成。环氧树脂粘合剂本身是一种线性结构的热塑性聚合物。每个分子结构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氧基。与固化剂反应时,环氧基的环结构被打开,发生一系列聚合反应,分子交联成线性。

优点:机械强度高(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冲强度),物化性能稳定,耐酸碱、较耐热、防水、防霉,固化过程无需高温,不产生过多热量或其他副产品,收缩率小,不会因为材料收缩而损伤文物;施工工艺灵活多样,能加入填料、添加剂、稀释剂等适应粘结、浇注等操作需要。缺点:为不溶不熔的热固性树脂,不具可逆性;在光照作用下,容易变色泛黄。[5]

2.1.3 固定方式

1.沙盘

固定好的碎片最后都要放人沙盘,避免移动。放入时,需要调整器物的摆放位置,避免粘结好的碎片因重力发生错位。沙盘中的沙粒要细腻,器物外最好垫上布,防止沙粒划伤、磨损陶瓷器表面。

2.加固剂

加固剂通常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有些加固剂是热塑型材料在冷却或溶剂挥发后,可以在液体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中熔化或溶解,也可以重新加热或溶解在溶剂中。另一种加固剂是热固性材料,它可以直接使用或通过分子间的反应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但聚合后形成不溶性固体为热塑性树脂,比如聚醋酸乙烯酯(PVAC)和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通常用于文物保护和修复。

2.1.4 配补

1.填补材料

填补材料指替代缺失部分所用的材料,理想的填补材料需要有 以下几个特点:

(1)填补材料可以塑形、绕注,从而加工成所需形状。

(2)使用方便安全,在室温下易于固化,且固化时间不长。

(3)填补材料固化后的机械强度和原器物相当,但同时便于打磨、 切割。

(4)固化后收缩不大,热膨胀系数与原器物相当,而且不污染器物。

(5)填补材料应该和上色层具有较好的接合力。

(6)可以加入填料、颜料等以接近器物的颜色。[5]

3 结语

通过对这套宋代礼乐陶俑的保护修复,充分保留了其艺术与历史价值,修复前的科学分析,反映了文物的保存状况和制作工艺,为修复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也保存了文物本身的科学信息。作为陶瓷修复人员,我们一再强调修复只是恢复其原貌,而不能破坏其原貌。我们所用的都是可逆性材料,对文物本身没有破坏性。在此次陶俑修复过程中,我们也遇到难题,比如某些部位在清洗过程中不小心脱落或者结壳堆积太厉害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用清水浸泡,而且是没有用任何化学药物的情况下去完成。个中滋味也许只有我们能够体会了。完成之后发现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复水平和相关知识。

猜你喜欢

陶俑粘结剂礼乐
冶金含铁尘泥压球试验研究
氰基丙烯酸酯类粘结剂在牙周病前牙松动中的使用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蜡基温拌添加剂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出土器物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一种型煤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陶俑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