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经典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2021-12-08李福兵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传统素养教材

李福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诵读经典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等至关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追寻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经典诵读就是其最有效性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非常重要。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教师自身传统文化修养

教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传承人,必须加强教师的自身传统文化修养。俗话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是一条涓涓细流。”教师的这一条涓涓细流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技能,还应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就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只能由人来建树”。这种影响力,只能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悉心学习古典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史的经典文化著作都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枕头、案边常备必读之书。在完成教材选编课文之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增加一些传统的经典文化学习篇目,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提高其文化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所负载的精神价值的理性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高尚健全的人格。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才能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源泉,成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重要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语文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个资源库。我们的做法是: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学习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首先要阅读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经典著作,还要浏览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让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收听公开课(中国公开课、百家讲坛等)撰写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学习文化经典,提高人文素养。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我们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如,天下为公的理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之成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与传承者。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让教师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1、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建设传统特色校园

<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学校充分利用我县三国历史文化有利条件开发“诸葛主题阅读”活动、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开发、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的进行爱家乡的教育,汲取传统文化滋养。勉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定军山、木牛流马、诸葛读书台、黄忠刀劈夏侯渊,曹操兵败阳平关,诸葛竭力进中原等系列历史文化。广为流传。

尤其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匡扶汉室,忠义感天动地。几千年来,勉县人在他的忠义感召下,以忠为本,务实求真,他们逐渐养成了朴实、厚道、率真的性格,形成了敬老、尊亲、忠君、爱国、感恩等思想与民俗文化。勉县因此成为有名的忠义之乡。

我校充分利用富有特色的勉县地域文化,营造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挖掘教材传统文化内涵,拓展课外阅读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经典诵读实践中增强传统文化底蕴,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浸润学生的心灵。

(一)我们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营造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我县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忠义”文化,确立传统的校园文化主题。在校园中围绕传统建设有温故苑,知新苑、博学苑、三人行广场、等文化景点,墙壁上张贴的名人画像、书法、名言警句等,塑造了先贤圣哲塑像(孔子),设立宣传栏,装饰文化墙,让每面墙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起到教育作用,营造出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讓师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将其内化为求知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品质。从而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目的,收效明显。

(二)立足教材,播撒传统文化种子。(1)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利用教材中的历史故事明理、从历史笑话中得智、从成语典故中积知,从对联猜谜中获趣,多渠道入手,让学生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中成长。(2)强化诵读,加强积累。通过晨读、午读、课内外诵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能力,提高诵读水平,提升人文素养。(3)挖掘教材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课文阅读提示、课文注释、阅读链接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传统美德;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人物背景、文化背景、哲理境界;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导出作品情感特征,陶冶高尚情操。发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传统文化资源,并进行归类整理,编写了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經典诵读文集》。(4)、构建了基于传承传统文化背景下诵读经典对兴趣提升的策略与模式研究,并通过课例、教案、课件、课堂实录、课后反思等形式呈现。实验教师已撰写课例、教案、课件、课堂实录、课后反思等共计69件。

(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和弘扬传统文化。(1)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编写传统文化经典书目,引领学生走进名著,品味经典。教师按年级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推荐一些传统文化经典书目,指定阅读范围,如古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诸子、历史散文等等,让学生感受经典,从而夯实他们的文化基础,提高人文素养,感受民族情感,陶冶高雅情操。(2)走进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基点进行诵读经典语言实践。(3)实施了“忠义文化”主题阅读活动开发。开展“阅读忠义文化”主题的书目活动;了解我县忠义文化的历史渊源。(4)开展了“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建立了“定军对鼓”非遗文化兴趣社团。(5)以勉县地域文化为依托,开展了多种研学旅行活动(探访名胜古迹、了解本土文化名人、寻访民间艺人、阅读地方文化典籍等)。

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虽然说时代是在不停地进步的,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文化依然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坚持做好中国文化传承的桥梁,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我们时刻要谨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根,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传统素养教材
教材精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