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生活比蜜甜

2021-12-08邓全生赵华伟邵猷芬

老区建设 2021年19期
关键词:环境卫生山村村民

邓全生 赵华伟 邵猷芬

一天一个样,时刻在变样,是江西南昌县冈上镇合山村13户脱贫户的真实生活写照。如今,行走在合山村,乡村振兴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整洁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家门口,路灯亮了,自来水通了,产业旺了,村民的精气神足了,幸福感多了,思想觉悟提高了,大家对党和政府心怀感恩,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奋力书写美好合山新篇章。

2019年10月,黄晓安从南昌市直机关工委来到合山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在工作中发现,脱贫户中有些人仍然好吃懒做,张口就是要钱,伸手就是要物,认为帮他扶他养他理所应当。黄晓安意识到,简单地从物质上帮扶只能治标不治本,必须改变这种严重的依赖思想。他从强化感恩教育、政策教育和示范教育着手,把“三讲一评”感恩活动与“爱心超市”考评兑分结合起来,通过设置公益岗位、鼓励就近就业发展、参与爱心超市考评等举措,推进“精神扶贫”与“物质脱贫”同步,“感党恩”与“见行动”统一,演绎出一曲曲动人的变奏曲。

从“捂鼻子”到“树拇指”

“黄书记,我家里和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天天进行了打扫,你随时可以去检查。”脱贫户李建伟在“五一”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就来到村委会向黃晓安介绍一周改善环境卫生的情况。

李建伟智力残疾,原来住在破旧的房子里面,村民形容说像“猪圈”。一直以来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很差,穿的衣服也不见一小片干净的地方。虽然政府帮助李建伟改建了房屋,加大兜底政策落实,可他固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还是老样子。“爱心超市”的积分评定,李建伟每次得分都是垫底,在“三讲一评”活动中批评最多的就是家庭环境卫生。

为帮助李建伟改善家庭卫生状况,养成好习惯,合山村安排2名党员与他进行结对帮扶,督促他摒弃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陋风习俗,做到室内整洁有序,物品摆放整齐,室外无柴草乱堆乱放、无垃圾乱扔乱倒现象。

上次开展入户考评,积分评定小组让李建伟以脱贫户代表身份参加,通过在思想素质好、卫生条件好、勤劳致富的脱贫户家中参观学习,当时就脸红了。入户考评的当天下午,村里组织开展“三讲一评”感恩活动,全村脱贫户和积分评定小组成员聚集一堂,由脱贫户现身说法,讲自身致富故事、脱贫前后感受、个人打算等,叙出脱贫后的“幸福感”,共享脱贫后的“满足感”。积分评定小组成员结合入户考评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点评,对脱贫户环境卫生整治不到位、陋习改正不彻底等问题,要求立行立改。

“扣分就是扣钱,他心疼,批评的人多了、次数多了,也很不好意思。”评分小组成员、负责村委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村干部李海苟告诉我们,在村里党员的帮助下,李建伟每天坚持打扫环境卫生,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以前去他家里考核评分,卧室里面只能捂着鼻子查看,卫生间是不敢进去的。

通过教育引导那些思想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脱贫户改变生活习惯和观念,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乡风民风。

“现在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脱贫户都能做到客厅窗明几净、厨房干净整洁、卧室温馨舒适,尤其是个人卫生情况也有很大转变,能够有这么大的变化,真的应该感谢我们的黄书记。”党员李国全在接受采访时,给黄晓安连连树起大拇指。

从“捂鼻子”到“树拇指”,创办“爱心超市”不仅是解决了脱贫户紧缺生活物资需求,更是在助推扶志、扶智、扶勤、扶德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闲人”到“忙碌人”

李海金在村保洁员公益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得到全村村民的一致认可,被评选为“最美保洁员”。2020年7月合山村组织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脱贫致富奔小康”三讲一评感恩活动现场,特意安排了一项表彰宣讲议程,对脱贫户李海金的工作成绩予以表彰。

李海金是一位智力障碍患者,但仍有劳动能力,原来帮助村民打扫商店卫生,一次1元钱,一个月下来也挣不到100元。后来,村里安排他在公益岗位上做保洁员,负责2个村小组及其沿村公路的公共区域卫生清扫和垃圾中转,月工资700元。

有了工作岗位就要有责任意识。每天天不亮,当人们还在被窝里享受温暖时,李海金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顶着风雨或烈日清扫垃圾,虽然脏和累但从无怨言,负责的区域环境卫生什么时候都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尤其是逢年过节,村内外生活垃圾较多,他每天几乎要五六次推着环卫车绕着村庄和公路清扫。

黄晓安平时喜欢在村里面走走看看,有几次去李海金家走访,看到他都是中午一两点钟才吃午饭,有时大冷的天气还穿着单薄的衣服,以为是家里没衣服可穿,一问才知道是干活太热,外套脱下了放在房子里。看到李海金从一个“闲人”转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黄晓安倍感欣慰。

依托“爱心超市”和“三讲一评”,在多种举措潜移默化影响下,脱贫户都有了向好向善的改变。脱贫户谌伍金视力残疾、严重弱视,不能外出务工,就经常帮助邻居照看小孩 ,有时给务工的邻居洗洗菜,减轻上班人员的家务负担。疫情和抗洪期间,合山村先后有5户脱贫户主动请战,脱贫户李水保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床,参与清洁消毒和圩堤巡查工作。他说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脱贫不能忘记党和政府的恩情,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要创造美好生活,就必须努力奋斗。”李和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腿脚残疾,行动不便,虽然在村图书室做管理员有些补贴,但他工作之余没有躺在家里,而是利用自己的缝纫技术,去做些修修补补的事。

从“家庭妇女”到“产业工人”

“我上次在‘三讲一评会上,听黄书记说村里的花卉基地即将投入运营,优先招聘脱贫户就业,我就报名了,现在一个月做下来也有3000多元钱的收入,真是照顾家庭和赚钱两不误。”脱贫户万美风笑着介绍自已的情况。

万美风由于个人文化水平低,家中小孩有间隙性精神疾病,需要有人照顾,一直以来都只能在家务农,家庭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条件较差。在村产业基地建设期间,黄晓安就与村“两委”干部通过“三讲一评”活动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鼓励脱贫户主动报名去务工。“这些村民由于因病、缺技术、家庭情况等因素,导致不能外出务工就业,除了国家一些兜底政策外,很难通过创业或者外出就业增收。我们通过大力引进产业项目进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黄晓安说。

黄晓安驻村后,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村集体产业项目的“空壳村”问题,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全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2020年初,在前期做好产业项目初步设计和预算,致富带头人和能人参与项目的宣传发动,农户土地流转意向摸底的基础上,引进江西省资溪县蝶恋花苗木合作社开展合作,筹集资金300余万元,新建2个连栋大棚、100个简易大棚,每年按项目实际建设资金的8%作为收益回报。当年产时令花卉2000万盆、育种苗1200万株,帮助60多户村民就近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3500元左右,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6.1万元。

在合山村花卉大棚内,脱贫户邹茶花正在忙着栽种花苗。她告诉我们,自从去年村里兴建了花卉基地,每天都可以去做事挣工资。邹茶花由于老公中风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以前只能待在村里种些田地,家庭生活条件越发困难。现在,邹茶花早上起床料理好老公后,就可以去花卉基地务工,中午收工回家做好饭菜,下午接着去干活,照顾家人和就业两不误,家里收入上来了,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黄书记在推动我们村产业发展方面,花了不少心血,尤其是在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上,千方百计与市、县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审批手续办理、信息咨询、监督推进等有关工作。”村党总支书记李昌平说,合山村利用金沙大道东侧10余亩村集体土地,以“合作股份”方式,入股南昌县城投和中石化建设的加油站项目,按照每年10%利润收益分成,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预计可以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并给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2020年,合山村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户均增长15%以上。合山村,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产业项目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有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黄晓安的精准帮扶,帮到了村民的心坎上,去年被评选为全市“最美扶贫干部”。

作者简介: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环境卫生山村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我请大雁落山村
环境卫生
非暴力
山村之晨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山村晚归
保持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