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个课堂”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2021-12-08屠洪波郝水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三个课堂常态建设

屠洪波 郝水

为全面推进“互联网+乡村教育”乡村振兴工程,2019年11月,磐石市申报了建设“吉林市互联网学校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磐石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校积极参与了项目的实施。通过统一部署、精准规划、有效实施,结对学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深化了“三个课堂”教学模式,助力了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记者:為实现“三个课堂”的常态化应用,磐石市很早就对“三个课堂”建设进行了部署和规划,在“三个课堂”建设初期,特别是“专递课堂”建设上,磐石市都做了哪些工作?

龚小杰:在“三个课堂”的建设上,磐石市主要在学校校园网络升级、云上资源购置、试点校建设、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几个方面进行了合理的统筹、部署和规划,以期为“三个课堂”的常态化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校园网络升级方面,磐石市教育局在切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相融合,网络建设不可或缺。所以,要加强“专递课堂”的建设,我们首先要升级学校的校园网络,因为网络就是“专递课堂”得以实现的“高速公路”。

截至2020年,我局已耗资400余万元,完成了对全市60所市直公办学校、幼儿园的网络升级,做到了教育专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无线网络全覆盖。2021年年底前,我们还将逐步完成村小的网络改造。

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做到技术支撑有保障,磐石市增加了云上资源购置力度。三年来,先后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校——磐石市实验小学,和以实验小学为基地校的小学第二学区,采购了教学软件700余件,耗资130余万元。经过市教师进修学校的统一培训和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应用,一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普遍提高,教学软件应用的熟练程度和课堂效率明显提升。

为了实现“专递课堂”录播设备终端全面覆盖,磐石市积极参加吉林市组织开展的市级和县(区)级“城乡同步课堂”研讨活动,同时争取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截至2021年5月,吉林市教育信息中心先后三批次拨付“专递课堂”录播设备50余套,为磐石市村小设备的全覆盖提供了前期保障。磐石市教育局还通过专项财政预算安排200余万元,采购“专递课堂”录播设备40余套,实现了全市乡镇学校和市内义务教育学校设备的全面覆盖。

随后,我们利用市实验小学“停课不停学”的经验、优秀的教师队伍及良好的教学资源,开始了“专递课堂”试点校的建设工作。通过试点校设备调试和使用培训,使学校掌握硬件设备操作;通过组织试点校教师参与市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的全员备课活动,了解学生间存在的差距,解决因差异性产生的问题;通过在试点校同上一节课和同听一节录好的网课,让教师、学生适应网络两端的节奏和关注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信息素养提升方面,磐石市采取试点校与结对乡村学校对应班级同听一节课、同上一节课两种教学形式任选其一的方式,鼓励学校双方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试点校与结对乡村学校以“专递课堂”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结对校组合的搭建得以实现,“专递课堂”的雏形逐渐形成。

记者:“三个课堂”既包括了“专递课堂”,又包括“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磐石市“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目标是什么?

龚小杰:开展“三个课堂”的建设与应用工作,主要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育人方式转变,同时支撑和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发展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全市中小学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城乡学校差距有效弥合,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记者:按照确定的这一目标,接下来磐石市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龚小杰: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及吉林省教育厅、吉林市教育局关于“三个课堂”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规划和发展目标,我们制订了详细的推进辖区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确定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

一是统筹推动“三个课堂”落地实施。我们要求各学校和教育局相关科室要结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推动“三个课堂”在全市的应用普及。磐石市将依托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吉林市互联网学校、吉林市智慧教育广场统筹多方资源,构建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三个课堂”应用生态。各学校根据教育局工作部署制订“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我们也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因地、因校制宜,创新路径、分类推进,形成大学区内“三个课堂”应用的新形态。

二是强化我市“三名工程”在“三个课堂”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不断加强国培、省培、市县培训项目的有效衔接,持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师“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能力。采取整校推进方式,加强名师、名校、名校长在“三个课堂”建设中的影响力、示范作用、辐射效应。不断更新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提升他们的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三个课堂”的应用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健全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组织运行机制,把“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纳入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推广“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教育局将整合教研、电教、优质中小学、信息化企业等多方力量,加强“三个课堂”应用实践的研究,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构建起共建、共享、共赢的“三个课堂”应用生态。

四是专注打造“专递课堂”,帮助农村学校开全、开足、开好课程。“专递课堂”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教育局采用网上专门开课、同步上课或利用互联网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我市在“专递课堂”的前期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全市中小学教师也有了一定的收获。2021年,我市的“专递课堂”应用已基本实现了常态化。

记者:要完成这些任务和目标,需要做好哪些保障工作?

龚小杰:推进“三个课堂”的应用,全市中小学必须高度重视,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制订好实施细则,确保目标如期完成。

组织保障方面,各教育直属部门、各学校要肩负起主体责任,保障“三个课堂”的落地实施和稳定运行,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基教、教研、師训、电教、信息、装备等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从教研指导、教师培训、技术支撑、运行维护、咨询服务等方面协同保障“三个课堂”的常态化应用。

经费保障方面,需要统筹各类项目中的中央、省补助资金和本级财政资金,加强对“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经费投入,制订“三个课堂”输出端学校和教师激励政策,为设备采购、购买服务、资源配置、教师培训、教学应用、考核激励等提供经费支持,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

安全保障方面,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同时,要强化评估考核。加大对“三个课堂”应用进展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将其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教师在“三个课堂”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承担“专递课堂”“名师课堂”主讲任务的教师,其教学工作量按一定课时系数折算计入绩效考核,建立“三个课堂”应用进展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工作进展与应用成效。

记者:在“专递课堂”常态化应用方面,磐石市取得了哪些成绩?

龚小杰:2020年,在吉林市教育局开展的“互联网+乡村教育”课程展示交流活动中,我市组织结对学校遴选了148位优秀任课教师参与活动,用同上一节课的形式,实现了城乡同步课堂,让乡村学校的学生与城镇优质学校的学生共享优质的课堂教学内容。我市参与活动的教师数量占吉林地区的36%;课程总播放量达531253次,占吉林地区的83%;教师投票数量达142348票,占吉林地区的57%;教师讲课参与数量、播放数量、投票数量均居吉林地区第一位。磐石市城南小学王晓明等41位教师的课程获得吉林市优质课,磐石市实验小学刘太峰等6位教师获得优秀管理员荣誉。

2021年,我们共上传课程2000余节,同步“专递课程”1500余节。“互联网+乡村教育”小学“专递课堂”已经实现常态化:3月份共有85位教师参与送课,4月份共有83位教师参与送课,5月份共有60位教师参与送课,6月份共有69位教师参与送课。接下来,初中“专递课堂”也将逐步实现常态化。

2021年4月,我市烟筒山中心小学校和市实验小学参与申报了吉林省“互联网+教育”双优试点校建设项目,并通过审核。2021年5月,《江城日报》对我市“专递课堂”建设作了专题报道。2021年6月,四平地区教育系统主管领导来我市参观学习“专递课堂”的建设经验。

记者:在“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上,接下来有哪些规划?

龚小杰:我们将继续做好“互联网+教育”乡村振兴工程,持续推进我市“专递课堂”建设与应用,确保小学“专递课堂”常态化顺利开展,同时积极推进我市的初中“专递课堂”建设,实现软硬件设施全覆盖。努力创新“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新模式,打造符合我市实际又极具磐石特色的应用模式,推广优秀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想方设法做好优秀网络教学资源全方位共享,从而使乡村师生受益,推动磐石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猜你喜欢

三个课堂常态建设
寒露
智珠二则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实践能力教育与三个课堂有机整合的实践探索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