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有效路径

2021-12-08高杰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幸福感双减作业

高杰

“双减”政策落地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成为各界聚焦的重点。随着“5+2”模式的推行,教师要承担的责任更大,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但是就教师个人成长而言,“适应期”恰恰可以成为发展的“风口期”。

虽然相关政策要求相继出台,但是具体到实际工作,一些事务性、临时性的任务依然让很多一线教师应接不暇,使得教师的从教幸福感下降。倘若一名教师对学校环境、同事、学科教学、班级学生没有亲近感,那就容易在主观上产生排斥感和距离感,也就发现不了职业蕴含的内涵和乐趣,更谈不上敬业和乐业。因此,面对新的政策要求和变化的教育环境,广大教师要努力提升从教的职业幸福感。

一、个人层面上:学习提升强技能

教师的职业底气来源于扎实的学识和专业的素养,尤其是身处信息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缸水”的要求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唯有拥有了“源头活水”和“造水”的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对学生以及教师自身发展有益的东西。为了更好地站稳三尺讲台,实现教学相长的育人目标,教师要更加聚焦对以下四种能力的提升。

1.提高课堂革新的能力

“双减”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学校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来缓解和消除当前家庭及社会对教育的焦虑。我国对课堂的改革和完善从未停止,也形成了不少具有流派特点的课堂模式。但实际上,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课堂效率没有达到预想的程度。基于此,教师要认识到“学教翻转”的紧迫性,特别是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做到“以学定教”,让课堂的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

2.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课程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育行为的落脚点,也是体现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具体媒介,它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活力、办学品质,也关系到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了避免课后服务变成单纯的学科学习和简单的作业辅导,教师要借助自身兴趣、特长、学习经历、发展方向以及校情、生情、区域情况等,围绕“五育并举”的要求,开发具有个性特征的课程。比如在現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辟出校园“小农场”,设置相关劳动课程,开发学生的外在潜能,或者整本书阅读系列课程、电影课程、运动课程等,推动学生将某门学科或者某种技能学深、学透、学出实效。

3.提高作业设计的能力

“双减”工作的重要方面就是在学生作业上做减法,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在管理机制、作业总量、作业质量、作业指导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更加关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并将其拉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范畴内,要坚决摒弃布置重复机械性的作业,改变对教辅用书的依赖,从学情出发,结合学科性质、学生成长的需要,自主设置个性化、分层性的作业,确保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学会、学好。

4.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

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由心不由境。当前,各界人士对教师这个行业都高看一眼,各种要求和标准也随之抬高。对外部要求,教师要摆正心态,正确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处理好和学生及家长的关系,找到恰当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合理宣泄情绪,调适好自己的心情,找到更多的乐趣,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二、学校层面上:以人为本优环境

把“双减”要求落实到位,意味着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要增加。“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也将不再是一句口号。既然是家,首要的是温馨和谐。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教书育人职责后,学校要努力建成教师们心灵的“港湾”,除了刚性的管理要求外,还要有柔性的人文关怀。既要按照要求,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工作量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并设立相应项目,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也要在日常管理中,营造友爱温暖的工作氛围,由工会等组织牵头开展团建、教师运动会等形式新颖、有趣的活动,推行“弹性上班制”,让教师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更大的自我空间。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团队的主心骨,要带领学校班子和管理团队抽出时间带头关心关爱教师,协助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树立“既是工作关系,又是知心朋友”的形象,让教师感受到关爱和尊重,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此外,结合“双减”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新挑战,学校要努力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给予其技能、素养、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的自主选择权。在此基础上,要明确教师层面的减负清单,把教师从繁杂的应付式、非必要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工作和学习。

三、社会层面上:完善政策强保障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系统性的。在提高学校教育办学质量、发挥教师群体主导作用的同时,国家要完善相关政策,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理有据,从政策层面保障教师应有的权益。文件中对“教师编制”“经费保障”“工作量”等核心工作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就“家校社协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等要求,要求教育部门会同妇联等部门建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等。

此外,“双减”政策中对各部门的责任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边界更加清晰,权利和义务也更加明确,“应该做什么”“做了会怎样”也有了更明确的回答。

作为社会人的教师,除了承担教育职责外,也要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在学校是教师,在家里又是谁的孩子、谁的父母。职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叠加,让不少人的幸福感大打折扣。另外,受少数不良舆论的引导,不少人对教师群体有偏见,会无限放大一小撮“害群之马”的不良行为,让大多数兢兢业业的教师背了不该背的“锅”。大众应以更加友好的心态来看待教育工作者,不能只看到“寒暑假”“双休日”等显性的东西。家长要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当自己面对一个或者两个孩子时尚且容易焦虑不安,而教师面对的却是几十个学生。只有真正理解教师的不容易,才会让家校合作产生更强劲的合力。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导者,只有感受到幸福的教师,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幸福、传递幸福,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

“双减”之后,教师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更为迫切。只要广大教师在主观上从自身做起,在客观上借力环境,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感,教育就能朝向更加明亮的那方。

猜你喜欢

幸福感双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快来写作业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