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城当先

2021-12-08刘佳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智能网协同测试

刘佳璇

北京路试中的无人驾驶车

2021年10月下旬,北京首钢园区迎来了一次媒体探访,早在两年前就放出消息的冬奥无人驾驶出租车终于亮相。

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人们可以花30元坐上无人驾驶出租车游览首钢园区,这是奥运历史上首次运用L4级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无人接驳摆渡、自主泊车、无人配送服务。

如今,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而车与车、车与路、车与城的智能交互图景,也迫切需要智慧城市这个底座来支撑。

2021年10月25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相关情况。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表示,住建部将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双智协同”将给未来出行带来怎样的变革?汽车强国之路为何落子于这六个城市?哪座城市将率先让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成为“双智协同”第一城?

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 而车与车、车与路、车与城的智能交互图景,也迫切需要智慧城市这个底座来支撑。

未来下半场

1954年,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预言21世纪的交通时说:“人们会花更多精力设计带有‘机器大脑的交通工具,设置完目的地即可自动抵达,不会被人类的慢反应干扰。”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器,而这两种技术在汽车领域的结晶就是智能网联汽车。

如今,全球汽车产业都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目标努力。智能网联汽车就是通过“单车智能+网联赋能”,让人、车、路和后台智能信息实现交互,从而使车辆可以安全、智能、高效、节能地穿梭行驶。

业界普遍预测,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未来交通工具的主流。

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上每卖出25辆车,便有3辆是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年度汽车总销量为2531万辆;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披露,同一年度,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已达303.2万辆,同比增长107%。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表示:“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50%,乐观判断可能会达到80%。”

智能网联汽车是全球产业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能否抢占先机,将决定实现汽车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与速度。

在2021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判断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竞争的上半场,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标志的下半场竞争。”

在张永伟看来,汽车强国之路的第一阶段是电动化,中国在这一阶段已处于引领地位;第二阶段是智能化,不能引领这个阶程,中国就难称汽车强国。

当智能网联汽车真正成熟,车辆将自动找出最经济节能的路线,同时避免事故发生,就像阿西莫夫预想的那样“设置完目的地即可自动抵达”。届时,人们可以从人工驾驶中解放出来,汽车可以做为工作、娱乐和休息的另一空间。

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对拉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兑现“双碳”承诺都有重要意义。但要实现科幻电影中那样安全高效的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还需要与智慧城市产生互联,让车更懂城市,也让城市更懂车。

落子关键局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竞争中找到关键局落子至关重要。中国给出的方案,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也就是“双智协同”。

从城市化的历史来看,可以说是汽车塑造了现代城市。汽车取代了马车,才有了当今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

而汽车行业的新“四化”变革,将改变未来的城市。

“手机的传感器才十几个,摄像头两三个,麦克风一个,就给人类生活带来如此大的改变。”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看来,如果汽车上的300多个传感器开放联网,其产生的PM2.5、温度、图像、路况等数据,将会对公共安全、气象、环保、交通等行业管理带来颠覆性变革,从而进一步带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双智协同”的背景下,汽车和城市的关系将被重塑。

越是聪明的汽车,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要求也越高。就像环城高速为汽车而诞生,如今的城市也要为聪明的车打造智慧的路。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认为:“智慧城市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之间一定是相互促进的。有了智能网联汽车,就需要交通的新基建,而交通的新基建则会给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新的应用场景。”

实际上,智能网联汽车不只是交通工具,也是智慧城市系统的关键点和智能终端,更是存贮和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载体。为了实现汽车智能网联化的目标,国家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2021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证监会等28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车城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也要求提升智慧发展水平,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协同建设,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应用,提出“未来15年,通过实现北斗时空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感知全覆盖,使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0年7月3日,测试车辆在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内进行行驶测试(方喆/摄)

2020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已明确了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并行发展的战略方向: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专委会机制下组建智能网联汽车推进组;联合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021年7月30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要求加强多方面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和产品安全底线。

北上广全力以赴

在李庆文看来,如果没有成形的应用落地,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就不会有大的突破:“我们既然已经认准了方向,就需要优秀的企业和非常有魄力的地方政府配合。”

在这条黄金赛道上,已有六座城市走在前面。

2021年5月,住建部、工信部印发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首批试点城市。

六座城市都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应用场景,并在政策法规和配套设施上提供了不少助力。其中,北上广的步伐最快,加之都有自动驾驶车企云集,在争做“智能网联汽车第一城”方面,可谓“神仙打架”。

要论企业聚集态势,广州家底丰厚,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和广汽的总部均设立在广州,而百度阿波罗、滴滴、AUTO X等在广州也积极参与了道路测试。

在商业化运营上,广州动作很快。2018年初,广州便支持了两个无人驾驶车队的示范运营和公众试乘。2019年11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144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上,还出现了全国首个全对外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到2020年底,该服务共计完成14.7万次出行,超过6万名乘客享受过这项服务。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汇聚了国内半数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企业布局,尤以技术研发为主。

为了让头部企业的创新成果有效落地,北京早在2017年底发布《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并在2021年4月率先设立了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

越是聪明的汽车, 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要求也越高。就像环城高速为汽车而诞生,如今的城市也要为聪明的车打造智慧的路。

在北京的规划中,有6条共143公里的高速公路会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开放为测试环境,政策先行区还提出在无人化测试被证明比较安全、没有事故、满足一定标准的前提下,考虑将车辆上的安全员彻底撤出。

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上,上海的量级不可小视。根据《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报告(2020年)》,上海累计向22家企业152辆试验车颁发了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资质,企业数量和牌照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在政策配套方面,上海在2018年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今年,在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后,又实施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

上海已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纳入当地“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当中。

近期,上海还宣布开放嘉定新城全域、临港新片区386区块全域共372条、722.60公里道路,新增了7000余个可测交通场景。

构建生态形成合力

除了北上广一线城市外,其他三座试点城市也陆续推出了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开放测试场景。不过,长沙、武汉和无锡更注重整合传统车企,鼓励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尤其是关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和车路协同。

2021年10月19日,我国首个城市级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标准在武汉正式立项。这项标准填补了我国智能网联道路建设地方标准的空白,不仅为武汉智慧道路建设提供了指南针,也为大规模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依据,为智能网联道路的省级标准、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先行经验和参考。

在整个武汉经济开发区内,东风园区和部分重要的开发道路均已完成5G专网覆盖。据悉,武汉已完成106公里基于开放标准的智能道路建设,有1万辆社会车辆参与到车路协同应用之中。

和武汉类似,长沙希望以“先修聪明的路”为牵引,促进当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长沙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工业升级的主要突破口,致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集群,吸引了华为、舍弗勒等相关企业进驻。

无锡的城市体量虽然在六座城市中最小,但作为国家唯一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城市,在“双智协同”上有着先天优势。

在车联网方面,无锡已开启城市级应用,在其350平方公里车联网覆盖区域内,接入车联网的车辆,可获知盲区存在的危险、斑马线上的行人信息,甚至可以实现一路绿灯的行驶速度。据最新消息,全国规模最大的双向17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群也将在无锡市多区同步启用。

六座试点城市的“双智协同”走在全国前列,放在全球来看,也可圈可点。

上述城市的实践可佐证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法旺的观点:“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应用和规模化发展,需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市场、技术等资源,加速产业生态建设。我国在体制机制、市场空间、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2021年10月15日至16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重庆主持召开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现场会时表示,我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有力加速了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与汽车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并跑”阶段。

未来,“双智协同”可能会成为城市竞相角逐的新战场。目前,有20多个城市有意向申请第二批试点(专项特色试点)。不仅是城市,众多车企也在智能网联汽车上发力争妍。其中,既包括理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也包括一汽、东风、广汽等传统车企和互联科技巨头。

在业界看来,要实现汽车与信息通信、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还需各方进一步整合力量。“分散的资源投入是极大的浪费,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要站在推动汽车强国的高度来推动,加强推进力度,增进相互间的凝结和信任,务实高效地推进测试示范,共同营造良好环境,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辛国斌说。

猜你喜欢

智能网协同测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心理测试
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到来
智能网联汽车为冬奥会添动力
智能网联汽车仍面临三大挑战
北京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行业规模将超千亿
京津冀协同发展
心理小测试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