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研究

2021-12-08谢景立李云峰

露天采矿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排土场露天煤矿矿区

赵 宇,谢景立,陈 闯,李云峰

(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 通辽 028011)

煤炭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基础性能源,根据地质赋存条件,一般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2 种类型。随着大型煤田的发现,露天开采比重逐步增加,2020 年露天开采煤炭产量达到9.5 亿t,占总量的18%,对保证能源供给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露天煤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露天煤矿开采方式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露天煤矿开采具有安全性高、开采效率高、采出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露天开采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客观存在的[1],伴随着煤层覆盖物的全面揭露,采场和外排土场的原始生态被直接改变,“水气声渣”等废弃物直接暴露于周边环境,这种“直接性”影响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2)对策措施及成效。为有效控制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等有关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煤炭产业起步于1976 年开发建设的霍林河煤田,历经40 余年的发展,现已拥有5 处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总产能达到8 100 万t,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旗下露天煤矿已全部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2018年以来,内蒙古公司投入资金12 亿元,完成矿山生态修复33 km2。到界排土场治理率达到了100%、地表腐殖土利用率达到了10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了95%、植被覆盖度达到了90%、土壤养分提高了1~2 个等级,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煤矿与矿区整体环境融入度不够

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虽然有“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相关要求,但仅仅是提出对“矿区及其周围重要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措施,而对于全矿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还没有更为详尽的安排,各处煤矿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物种选择、水资源利用、生态产业化等方面或“标准不一”或“千篇一律”,治理成效千差万别,生态功能分区划分混乱,与矿区周边生态环境协调一致性亟待提高。

2.2 复垦绿化与各主要生产环节系统整合度不足

复垦绿化虽是生态修复治理最为关键的环节,但往往作为最后一道工序,工作着力点集中于事后管控,前置环节介入广度、深度不足,不仅大幅推高了治理费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治理成效。据统计,传统排土场复垦绿化总费用中地形重塑施工费用达到50%以上,而物料质量差是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1)采掘、排土进度计划不匹配。霍林河煤田地层一般沉积有砂岩、泥岩、黄土。土壤整体偏碱性,其组分或风化氧化程度不同绿化适宜性也有所不同,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低、氮元素严重不足、磷含量低,需要补充大量的含氮有机肥、含磷有机肥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大多数煤矿仅对第四系地表土采取单独采装、堆放的办法加以重复利用,对于其他地层的岩土并未依据其适宜性有计划地排弃,有的造成大量砂岩、砂砾岩排弃于到界区域,造成植被难于直接立地生长。

2)疏干排水与绿化复用缺乏有效衔接。所属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绿化前,防排水系统不完善,也未与复垦绿化供用水系统有效衔接,排土场及其周边地表降雨迳流没有得到有效疏导、存蓄及就地充分利用,既存在因排水不畅而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有因干旱缺水导致植物生长不利的情况。同时,后期建设的外部引水、供水设施,不仅发生了大量的基础二次开挖、换填费用,还需要避让甚至损毁部分现有设施,施工难度巨大。

3)钻孔爆破环节管控缺乏针对性。露天煤矿剥离大多采用深孔松动爆破方式,既能保证采掘设备正常作业,又能有效降低爆破成本,规定爆破后每万立米物料中大块不超过3 块即满足要求,露天煤矿主要采掘设备对应的大块单边尺寸见表1。按现场施工普遍使用的最小型液压挖掘机,爆后物料单边长度限值为1.28 m,这虽可满足采装作业要求,但对于复垦绿化来说,物料粒度偏大且不均匀,造成排土台阶坡面起伏不平,特别是坡底大块居多,不具备植物立地条件,必须进行全面清理整形,而且物料粒度越大整理难度越大,需要将其覆盖住的表土用量也就越多,施工费用也就越高。

表1 露天煤矿主要采掘设备对应的大块单边尺寸

4)物料排弃环节控制缺乏有效性。在外排土场建设阶段,大部分露天煤矿采取“先按境界全部排满、再逐层向上堆积”的发展方式,既存在排土场长期处于活动状态,无法及时进行修复治理的问题,也存在集中到界面积过大,企业面临工程量和资金双重压力的困难。同时,没有结合复垦绿化工作要求,对排土场到界台阶实施有效管理,台阶坡面角按物料自然安息角设定(约33°),大大增加了坡面整形覆土、灌溉系统布设、植物养护等环节作业难度及安全风险。在排土场形成的最后阶段,特别是最上部台阶排土作业过程中,往往放松了工作线平整度管控,很多排土场顶面存在起伏不平的状况,甚至为“利用空间、控降成本”,在顶面上进行“码堆”作业,留下大面积“土堆”,为后续的复垦绿化增加了很大困难。

3 应对措施及建议

矿区生态环境是一个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等各要素的有机系统,生态环境保护也应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必须进行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治理。

3.1 加强矿区生态宏观管控

1)总体规划管理。应坚持并落实“1 个矿区1 个开发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矿区煤矿整合力度,在开釆技术允许的条件下,最大化拥有先进产能煤矿规模,减少矿区同时生产煤矿数量,降低开发过程环境影响辐射范围和强度。统筹规划矿区建设布局与开发时序,促进已有供水、供电、设备维修等辅助系统场地与设施共用、复用,尽量减少工业广场用地面积。抓紧研究制定相邻露天煤矿边界资源联合开采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开拓运输系统、采空区、边角空闲土地等资源的交互共享机制,把采排时空关系优化从单体矿山提升到矿区层面,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扰动限定在最小范围[2]。

2)统筹推进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探索建立“政府积极引导、开发主体牵头、建设单位负责”的矿区生态环境大保护工作机制,综合矿区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等专业领域规定,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组织制定矿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规划,整合全矿区之力在水资源综合利用、保护治理技术攻关、生态产业合理布局等方面实现共治共享,提高绿色矿区建设质量和效率[3-4]。

3)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修复治理规律。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自然规律,实施近自然的生态修复,重建后的生态要与周边原始环境浑然一体。要坚持因地制宜、因矿制宜选择治理技术措施,要坚持乡土植物优先、多品种组合,从生态适应性、抗逆性、持续性、多样性等特性出发筛选物种。要坚持经济合理、管护简单,实现在修复期间勤维护,养护期间少维护,成长期后不维护,实现植被的自然生长和演替。

3.2 加强生产环节系统整合

1)露天煤矿绿色开采工艺。露天煤矿绿色开采工艺在原有概念基础上,加入“生态恢复”工艺环节而形成的内涵更加丰富的新工艺系统。露天煤矿绿色开采工艺系统为完成采掘、运输、排卸、生态恢复主要工艺环节的设备和作业方式的总称。在露天矿生产过程中,要将复垦绿化作为主要生产环节,开设专章进行专项设计,确定年度复垦及绿化面积、时间,明确整形覆土、种植及补种补植工程量、施工技术标准,为高质量推进复垦绿化提供科学依据。

2)强化采矿设计和生产计划管理。在编制年度采矿设计、日常生产计划时,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复垦绿化作为主要任务,并将相关工作要求融入到采剥工程位置安排,开拓运输系统布置等环节中,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开采,排土场初期,表土需堆放在临时储土场,堆存期间进行临时管护措施[5]。

3)强化水资源综合利用。露天煤矿复垦绿化用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及处理后的疏干水、生产生活污水,基本建设阶段就应围绕矿区绿化需要,在露天煤矿初步设计及其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等专篇中,对复垦绿化用水系统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提供储蓄设施、供排水管网、灌溉系统的施工图纸和进度计划,随疏干排水及采矿、排土等主体工程同步一次性建成投运。

3.3 加强到界边坡的物料管理

通过尽量减少底盘抵抗线,将炮孔密集系数控制在3.5~5.5,采用分段装药结构,选取合理的炮孔填塞长度并进行高质量填充,适当缩小炮孔直径,采取多排孔微差压碴爆破技术等措施,可以较好地控制爆后物料粒度和均匀度[6]。在充分借鉴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要结合本矿地层不同岩性特征,总结形成适合复垦绿化的钻孔爆破参数。

3.4 加强排土环节管控

1)在初步设计阶段。要对外排土场的发展方式进行优选,加快形成并持续扩大排土场到界面积,确保扰动区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恢复。排土线规格、排弃方式要划分成发展和到界2 个阶段设计,既要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保证生产安全,也要满足复垦绿化施工、植物立地、水土保持等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要求,特别是台阶坡面角不能按自然安息角设施,台阶高度要控制在10 m 以下。尝试将到界阶段的排土方式调整为挖掘机排土,通过对排弃物料的“精准”控制,确保排土场到界台阶按设计规格一次性形成,以大幅降低后期排土场整形费用[7-8]。

2)在生产建设阶段。要加强排土场设计管理,依据复垦绿化用水系统规划设计,合理划分排土场汇水区域,精确标定各排土台阶高度及横纵向坡度,利用台阶之间联络坡道、专用排水沟渠等,建立起完善的大气降水汇集系统。要严格执行排土场质量控制标准,工作面平整度要符合规定,坚决避免在到界区域随意散排或“码堆”作业,确保大气降水由“散流漫灌”变为“有序迳流”,并顺畅汇集进入储水设施加以复用。

4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作为有着“安全生产风险小、资源回收率高、供应保障能力强、运行成本低”等显著优势的露天煤矿,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绝不能重复“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必须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由“后期修复”向“全链条管控”转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排土场露天煤矿矿区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的事故隐患与安全措施
黄土丘陵区露天煤矿复垦土壤熟化过程中团聚体碳氮演变特征
基于RF和连续小波变换的露天煤矿土壤锌含量高光谱遥感反演
煤炭矿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估测
高应力条件下排土场非线性强度参数及稳定性分析研究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软弱基底排土场变形区治理研究
含基底软弱层的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形态动态优化
排土场的安全防护对策措施与事故分析
我国矿区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矿区智能勘测设备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