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的思考

2021-12-08胡春相

现代园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科学考察轿子科学研究

胡春相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昆明 651515)

1 保护区基本情况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部,处于昆明市禄劝县与东川区的一个交界地,保护区由轿子山片和普渡河片组成,面积有16456.0hm2,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保护区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森林绿色植物和生态环境衍生的自然生态系统,按照法律规定划定出来的区域,需要额外进行区别往常保护手段管理维护的自然地理区域,也叫作“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轿子山在1989 年就成为了昆明市自然保护区,到了1994 年被批准为“云南轿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11 年4 月19 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1〕16号”文正式批准成立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重点保护攀枝花苏铁、须弥红豆杉、林麝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山柏林和分布海拔最低的高山松林分布区域,以及典型古冰川遗迹分布区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地垒式断块隆升侵蚀高山,是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地。受地形、地貌、气候的影响,轿子山保护区成为了滇中高原典型植被的缩影,也是滇中地区原生植被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保护区孕育了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极为复杂、类型多样,物种相对丰富度高,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所占比重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2 保护区资源情况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垂直气候的影响,造就了生物多样性,导致了植被类型和野生动物的多样性。轿子山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山柏林和海拔最低的高山松林分布地。高山草甸是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山地垂直带上最典型的植被类型,轿子山保护区内的寒温草甸是滇中地区所能见到的最为壮观的草甸类型,属于轿子山保护区的亮点植被类型之一。保护区内的杜鹃灌丛和高山柏灌丛面积大而连片,保存完好,是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最具特色的原生植被类型之一;温性针叶林这一森林类型保存完好,面积连片,而且在植被地理分布上十分独特;高山柏一般形成垫状灌丛,很少形成森林,而在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内高山柏竟然形成了乔木状,高度达到10m 以上,发育成比较特殊的高山柏林;而且在保护区外围还有更大面积的高山柏林连片分布,如此大面积连片的高山柏林在我国是不多见的。另外,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长苞冷杉林不仅是我国长苞冷杉林中分布纬度最低,经度最东,而且也是分布海拔最低的类型;我国的长苞冷杉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分布的海拔一般超过3300m,而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急尖长苞冷杉林在海拔2700m 就大量出现,这是云南省植被地理分布极为特殊的现象。

根据监测资料,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共记载野生维管植物154 科507 属1611 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15 科31 属94 种;裸子植物7 科11 属20 种;被子植物132 科465 属1497 种;合计有种子植物139 科476 属1517 种,包括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须弥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Finet et Gagnep.)Rehd.]、异颖草(Deyeuxia petelotii)、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丁茜(Trailliaedoxa gracilis)、平当树(Paradombeya sinensis)、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等9 种,隶属9 科9 属(裸子植物1 种,被子植物7 种,大型真菌1 种)。其中,国家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 种,即攀枝花苏铁和须弥红豆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 种。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共记录有哺乳动物79 种,隶属于8 目25 科59 属。其中以啮齿目的种数最多,计27种;其次是食肉目16 种、翼手目14 种、食虫目13 种。这4 个目共计70 种,占轿子山哺乳动物种数的88.61%,可见它们在轿子山哺乳动物区系组成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另外,剩下的4 目仅有9 种,而偶蹄目就有6 种;另外3 目(攀鼩目、鳞甲目和兔形目)均只有1 种。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原来共记录鸟类167 种(另7亚种),隶属于32 科(另4 亚科),9 目,约占云南省鸟类19 目、69 科、848 种的47.37%、46.38%和19.69%,全国鸟类种数1329 种的12.57%。其中有158 种为森林或林缘灌丛鸟类,多为典型的树栖种类和留鸟,如点斑林鸽(Columba hodgsonii)、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啄木鸟(Picidae)等,占保护区鸟类的94.61%。在2019 年5 月云南轿子山2019 年第一届观鸟节共记录到了181 种有效鸟种,新增了14 种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记录;在2020 年的轿子山保护区观鸟节活动中共记录到鸟类260 种,在2018 年以前的167 种基础上增加了93 种。

3 保护区科研监测现状及成效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前进行过3 次科学考察,分别为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西南林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专家学者对轿子山进行了第1 次科学考察;于2004 年3 月,受昆明市林业局委托,以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为主,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南林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为顾问,对轿子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第2 次综合科学考察,旨在摸清资源本底;2008 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决定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将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昆明市林业局组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牵头进行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的综合科学考察,对轿子山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自然地理、植被、植物、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社会经济、保护管理等)进行了第3 次综合科学考察,属于该保护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最为全面的一次综合科学考察,基本摸清了轿子山保护区生物资源本底和一些重要物种的分布和数量。

保护区管理机构自成立以后,先后与国家林业局昆明勘查设计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大学院校进行了合作,开展了植物植被样地调查、动物样线调查、森林植被土壤要素调查、入侵植物调查等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保护区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3.1 完成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专项调查工作

由保护区科研所、资源保护处牵头,按照《保护区第四次综合科学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专项调查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保护区经济社会专项调查外业调查工作,编制完成《保护区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3.2 加大保护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

先后与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大学、昆明学院、云南省林科院、西南林业大学开展合作共建,管护局与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联合编制了《轿子山国家公园规划》,编制了《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方案》,与西南林业大学开展了保护区试验区生态旅游栈道沿线土壤调查,完成提交3 次土壤调查分析报告。联合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对轿子山天池、木邦海进行高山湖泊水生生物调查研究,完成提交2 次调查报告。联合云南大学开展了轿子山杜鹃植物调查研究。积极推动“云南轿子雪山高山树线树木分生组织生长动态及其低温阈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合作;积极参与轿子山“杜鹃属保护生物量”项目的野外调查研究;积极配合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和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联合组成的林业资源调查队,完成保护区二类资源补充调查;积极参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到保护区开展的杜鹃花杂交实验研究;组织人员共同参与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巩合德教授课题,通过社区调查、资源巡护、科研监测等方式共同研究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资源状况,出版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研究——轿子山》。

3.3 积极推进科研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积极与昆明市气象公共服务中心联系,完成了保护区大黑箐等3 个气象观测场和1 个大气负氧离子自动监测仪的装备及数据传输工作;在管护局办公楼大厅建设1 块立式气象彩色电子显示屏;建设科研监测工程2 处地表径流场、1 个测流堰、2 处水文水质监测点。二是在保护区普渡河中屏育苗基地组织实施了攀枝花苏铁人工育苗回归实验,移栽攀枝花苏铁1238 株,人工育苗点播了攀枝花苏铁籽种200 粒,对普渡河片区野外338 株攀枝花苏铁实行挂牌保护,逐步加大恢复攀枝花苏铁种群;在转龙中槽子片区移栽须弥红豆杉256 株;建设围栏5970m,对原有的27 株须弥红豆杉进行了保护和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3.4 野生动植物持续监测工作取得成效

科研所和资源保护处按照《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生物多样性监测制度》要求,不断加强对野生动物的持续监测,按照《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和《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标准要求,开展对保护区已经建立的10 条动物监测固定样线进行维护,开展持续监测。2020 年在保护区内又增设了1 条野生动物监测样线。根据野生动物活动情况,先后布设了55 台红外相机,用于监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多次监测到林麝、赤狐、黄喉貂、麂子、血雉、红腹角雉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仅2019 年5 月配合相关部门组织的为期1d 的观鸟节活动,就观测到有效鸟种181 种,在保护区原有鸟种记录的基础上新增14 种;在2020 年组织的轿子山保护区观鸟节活动中,记录到鸟类260 种,在2018 年以前的167 种鸟类的基础上增加了93 种,为保护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持。

根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挂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牌子的通知》要求,管护局于2019 年5 月加挂了“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牌子。

3.5 启动实施了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的自然地理专题和植物植被专题调查

轿子山保护区在2008 年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开展的最后一次综合科学考察,基本摸清了轿子山保护区生物资源本底和一些重要物种的分布和数量。但距今已有十年之久,之后还有一些记录新物种(含新类群、新记录类群)发现,一些植物状况等自然资源状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之前的综合科考资料已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保护区目前的生物资源现状。因此,为进一步摸清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现状,掌握自然资源的动态消长规律,为轿子山保护区调规及资源变化评估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完整、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按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需对轿子山保护区进行一次科学全面的综合科学考察。现保护区管理机构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启动实施了云南轿子山综合科学考察的自然地理专题和植物植被专题调查。下一步也将积极争取实施综合科学考察的其他专题的调查,使其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4 存在问题

轿子山保护区自管理机构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科研监测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科研监测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科研监测队伍缺乏某些学科专业人员

有些专业的科研监测人员缺乏,如植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气象学、水文学等专业人员缺乏,无法满足这些学科的科研监测工作。

4.2 保护区的科学研究领域比较狭窄、研究深度不够

目前,由于科研队伍中缺乏有些学科的专业人员,保护区只能开展一些常规性科研监测工作,专项性科研课题极其有限。一些专题性科研课题需借助相关科研机构和大学院校等单位才可以完成,尚不具备开展较深的科学研究,且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能达到保护区科技发展的要求,科学研究成果水平还有待提高。

5 提升轿子山保护区科研监测水平的对策建议

自然保护区科学属于一门新兴边缘科学,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和科研监测涉及林学、生态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学、土壤学、气象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保护区开展的科学研究和科研监测工作纷繁复杂,保护区科学研究和科研监测工作的数据,可为保护区的科学保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保护区科学研究和科研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为有效提升轿子山保护区的科研监测水平,现提出以下科研监测发展对策建议:

5.1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制定科研监测人才培养计划,对现有科研人员加强培训,培养出一批结构合理的科研骨干力量和科研带头人,同时补充完善动植物分类学、气象学、水文学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以填补保护区动植物分类监测、气象监测、水文水质监测方面人才空缺,使科研队伍能形成梯队。

5.2 积极争取科研经费投入,壮大科研监测力量

每年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并将保护区各管护站的技术力量融入到科研监测工作中来,壮大保护区科学研究及科研监测力量。

5.3 依托合作单位,在做好常规科研监测的同时,拓展专题科学研究

常规的科研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是保护区科学研究及科研监测工作的基础,保护区每年的科研监测数据对保护区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在做好常规科研监测工作的同时,保护区科研人员要积极探索专项课题的研究,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在技术空缺方面,积极协调合作单位,依托合作单位开展好专项课题研究,逐步加大保护区的科学研究范围,为保护区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多的科研数据支持。

5.4 加强保护区科研能力建设

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建设一个设施完备的轿子山保护区生态定位站,对保护区典型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的、持续的监测研究。

6 结语

保护区科学研究及科研监测数据是保护区有效保护和管理的决策依据,是保护区工作的灵魂,是实现对保护区资源科学管理及保护的关键。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开展多年的科学研究及科研监测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深度不够的情况,因此积极做好轿子山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及科研监测工作,积极拓展轿子山保护区的科学研究领域,对全面推进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科学考察轿子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闲话““轿子””
超越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Skills Competition
科学地研究中国古代银锭——读《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
井冈山市大鲵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及其驯养保护工作探讨
广开渠道,加强科学课的实践活动
关于徐霞客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学考察的讨论
官场抬轿子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