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模式的探讨
——以嘉兴市新塍镇为例

2021-12-08王月圆石玉波

现代园艺 2021年13期
关键词:农业旅游

王月圆,石玉波,顾 欢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 314036)

习近平同志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嘉兴市新塍镇作为秀洲区规模最大的中心城镇之一,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园林城镇,市乡村振兴示范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 新塍镇概况

新塍镇位于嘉兴市秀洲区西北部,全镇区域面积133.1km2,拥有24 个行政村,是秀洲区规模最大的中心城镇之一。作为嘉兴市的水资源保护地,全镇林木覆盖率达29.7%,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园林城镇。新塍镇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现状以耕地为主,现有耕地总面积7866.67hm2。新塍镇旅游资源丰富,以水域风光、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为主。

2 新塍镇产业发展现状

2.1 农业发展现状

新塍镇产业发展现状一产包括粮油、蚕桑、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瓜果蔬菜6 大主导产业,其中粮油种植面积5726.67hm2、蚕桑866hm2、水产640.80hm2、苗木花卉面积达1133.33hm2、瓜果蔬菜16.67hm2。二产包括智能厨具、食品机械、养老科技等健康科技产业,LED和光伏、节能环保、航空配件、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三产包括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产业。一二产稳步发展,三产比重逐年增长。

2.1.1 水稻种植。新塍镇是秀洲区的粮食大镇,根据2018 年秀洲区统计年鉴统计,全镇粮食播种面积6204.47hm2,粮食总产量41922t,农业总产值52232 万元。新塍镇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全镇24 个村庄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333.33hm2以上的村庄为5 个。

2.1.2 苗木种植。新塍镇现有苗木花卉种植面积高达666.67hm2,并荣获浙江省十大新兴花卉乡镇、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等多项荣誉称号。从各村种植情况看,苗木面积在66.67hm2以上的村庄有6 个。

2.1.3 水果种植。新塍镇全镇特色水果种植面积高达1026.67hm2,种植品种有20 余种,水果种植面积在66.67hm2以上的村庄有5 个,主要以桃子、葡萄、翠冠梨等新塍本土特色小水果种植面积最广,占据了新塍水果种植业的半壁江山,每年为当地村民带来近亿元的直接收入。目前已经形成信乐果业、汉农油桃、陡门生态农业科技等一批特色精品水果品牌,在嘉兴本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同时,备受周边地区城市居民的喜爱,销量也是逐年递增。

2.1.4 蔬菜种植。从各村种植和产量的情况看,蔬菜种植面积在80hm2以上的村庄有6 个。

2.2 工业发展现状

新塍镇工业以纺织业、不锈钢金属制品业、机械制造业、建材业等几大支柱产业为主导。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2 家,其中28 家企业为纺织类。

2.3 旅游业发展现状

目前,潘家浜景区获评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天福村、思古桥村成功升级AA 级景区村庄,乡村旅游金名片进一步打响。做精做深红色旅游品牌,入选首批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城市客厅、乡贤统战实践教育基地建成开放。

整合新塍古镇、古名居、温泉、名寺、美食等优势资源,全镇以古镇观光、主题名宿、影视拍摄、度假养生、美食体验为主要旅游产业。

2.4 存在问题

虽然新塍镇现状特色农业、本地资源基础良好,但是产业发展动力单一,未来发展要把握农业这个根本,做深做精做新现代农业。在产业和产品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传统农业不足以带动乡村经济,导致乡村振兴经济活力缺失,人口流失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农村以老龄人口为主;二是以传统的散户种植模式为主,未形成规模化种植与经营;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一二三产融合度不高;四是缺乏品牌营销,特色产品影响力较低。

3 新塍镇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思考

3.1 六次产业体系,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日本农业转件今村教授提出“第六产业”这个概念,是指通过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1]。以农业为主体,在传统第六产业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平台经济,以及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使传统农业发展成为综合产业。

3.2 创新发展数字农业和科技农业

3.2.1 建立农业数据库资源。健全新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信息库,提高主体数字化服务水平。整合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两区”数据库、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等数据,建立健全耕地基本信息数据库。

3.2.2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对照荷兰等农业发达强国,不断提高农业创新能力,联合高校农业科研机构,重点围绕新品种选育、动植物疫病防治、绿色生产、生态修复、灾害防控、食品安全、数字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智慧农业、智慧冷链物流等关键领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培育壮大农业科技型企业。

3.3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3.3.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体系。引进农业企业和培育新型农民经营组织,扶持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提升农业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2]。

3.3.2 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新型农业主体的经营实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民的收益。以稻渔种养产业协会和粮油专业技术协会为主体,打造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3]。

3.4 建设乡村产业创新创业平台

3.4.1 高水平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加快新塍集聚农业创新要素,建设农业高科技园区。大力支持新塍农业科技园区与高校共建地方研究院,开展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业科技型企业研究院、农村科技孵化器建设,完善高端服务、组装集成、孵化带动、总部经济研发和先导示范等功能,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现代产业创新中心[4]。

3.4.2 打造双创示范基地。布局建设一批集科技示范、技术集成、创业孵化、平台服务等功能的“星创天地”,支持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在新塍建设双创基地,鼓励长三角区域优秀双创示范基地向新塍农村输出先进创新创业管理模式,实现城乡双创平台融合发展。

4 新塍镇产业体系发展模式构建

重点打造涵盖以特色农产品(精品粮油、特色水果)种植-加工-流通服务-研发体系-田园文化旅游等环节或功能的全产业链。构建两心五区的产业体系模式。以新经济理念为主导。两心分别为以新塍镇为中心的农业新经济核心,以潘家浜村为中心的农业新经济次核心。五区为创意农旅服务新镇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区、绿色林果产业区、精品粮油产业区。

4.1 农业新经济核心

以新塍古镇为中心,结合镇区老街区改造,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形成创意农业核心。依托新塍浓厚的稻作文化、蚕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发挥创意创新构想,通过创意设计、文化植入和技术支撑,搭建创意农业新平台,建设研发中心、电商平台、创客中心、IP 创意中心;同时搭建乡村总部经济发展平台,强化研发、设计、物流、金融、培训等服务功能,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乡村旅游企业、合作社等总部集聚,推动形成“繁育在内、种植在外”“加工在内、销售在外”的乡村总部经济模式,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总部经济基地。

4.2 农业新经济次核心

围绕新塍田园综合体,形成创意农业次中心。充分利用水果、稻谷、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将农业资源、乡村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良性结合,兼具创意农业观光、乡村风情体验、创意旅游产品销售、农事劳作体验、科农业普等多样化服务功能。

4.3 创意农旅服务新镇区

依托新塍镇区交通、资源优势,集中发展农旅服务功能,作为新塍镇农业发展、旅游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导入新经济业态,打造集交易、科研、加工、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产业区。

4.4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区

以稻米、水产和蔬菜种养为主要产业,重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菜篮子工程等特色农业。围绕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以种苗研发、繁殖、示范、推广、休闲功能开发为重点,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场地、种植养殖试验示范基地,整合科技资源和要素,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农业和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引进新模式、新业态,形成示范效应。强化“菜篮子”工程,以绿色、生态、优质为质量保证,为“菜篮子”提供充足供给,以食品安全标准为准则,通过智慧科技为手段,加强蔬菜的安全监测,供给健康、安全、放心菜。

4.5 绿色林果产业区

以林木和水果为种植主要产业,发展绿色、精致、优质的林果产品,以共享经济为理念,依托大型公司的带头引领作用,打造高端订制、精致乐享的田园农庄。充分发挥股份有限公司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片区农业、旅游业发展,推动乡村建设。以水果种植为农业基础,以共享经济为理念,鼓励建设共享农庄,形成家庭农场产业集群,为新塍镇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利益。

4.6 精品粮油产业区

以稻米为主要产业,发展高效、高产、优质的稻谷产品,以智慧农业技术为支撑,利用广阔的水稻种植优势,打造创意田园。

4.7 特色水果产业区

围绕新塍田园综合体,以稻谷、水果、蔬菜种植为基础,以生态、循环农业为突破口,同时衔接观光农业、采摘农业,集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度假、田园居住于一体,打造特色品牌。

以水果种植为基础,以农耕文化为灵魂,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把园区生产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建水果品牌,并引入农耕文化科普、体验等项目,打造“百花园、百果园、养生园”为主的田园综合体,实现园中稻花飘香、四季花开、果蔬间作的田园风光。

以种子“研育繁推一体化”为抓手,充分发挥嘉兴区域特色,集种子研发、试验示范、新品种展示、加工、贮藏、交易、检测、技术服务为一体,实行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同时,融入科技展示、休闲观光等项目,为嘉兴打造新塍区域田园综合体增添色彩。

5 结语

在深入分析新塍镇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思路,构建了“两心五区”的产业体系发展模式,以期能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农业旅游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们一起“云旅游”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小A去旅游
旅游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