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破解茶叶企业融资难题

2021-12-08

福建茶叶 2021年2期
关键词:普惠茶叶融资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1 我国茶叶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茶叶企业融资主要有两大渠道: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大多数茶企会优先考虑使用内部资金来应对融资风险,因为内部融资不需要支付各种费用,融资成本低,但我国茶企大都属于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且茶叶的生产具有季节性,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企业内部留存利润与资产折旧难以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因此,企业就会选择外源融资,虽然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发展成为相对比较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但是茶叶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银行信贷歧视

一般来说,茶叶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但茶叶企业自身的特点又使得它们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或者说借款成本较高。具体而言,一是我国大多数茶叶企业规模小,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较落后,一些茶叶品牌市场知名度小;同时茶叶产业具有较长的生产链,包括茶叶采摘、生产、加工、设计、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茶叶生产的季节性、茶叶产品质量缺乏稳定性都导致茶叶企业生产销售利润的不确定性,这就无法为银行贷款提供给稳定的还款现金流,银行为了保持风险可控,通常不愿意为茶叶企业提供贷款。二是茶叶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绝大多数茶企为未上市的中小企业,不需要定期对外提供财务报表,加上茶企固定资产价值低,缺乏有效的信贷抵押品(刘荣茂等,2016),中小茶企又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因此,银行进行贷款前期审查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对茶企的经营状况、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进行评估,这些成本费用银行都会转嫁给茶企,这样茶企获得银行贷款的利率通常较高。

1.2 资本市场进入困难

资本市场多样化的融资方式能为企业提供大量资金,但资本市场进入存在门槛,上市融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净资产和净利润等方面的都有较高的要求,茶叶企业中只有极少数能符合要求。茶叶企业大都为传统型企业,商业模式多为产销一条龙,主打产品为礼品茶,终端销售渠道为茶叶店,茶叶店盈利的前提是茶叶店在当地拥有固定的客户资源,所以单个茶叶店的盈利方法是不可复制的,这就使得茶企很难壮大,茶叶企业的商业模式无法保证其拥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何婧(2018)认为制约茶企上市的原因主要是茶行业集中度低、产品不易标准化以及产品结构和销售体系落后。茶企上市困难,也就很难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因此,茶叶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

2 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2.1 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这一全新概念,《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中将普惠金融定义为:有效率、全方位地面向社会中所有阶级和人群,为他们提供广泛且有效的金融服务。传统普惠金融依赖于银行信贷,考虑扩大金融覆盖面的各项成本的,客观上具有“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三大特征,可负担和可持续的冲突,始终是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数字普惠金融是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域连等数字技应用到普惠金融领域,技术创新驱动产生的数字普惠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的政策制度壁垒和空间成本约束。2016年G20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报告中明确数字普惠金融的定义: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即发挥数字技术在促进金融服务方面的巨大潜力,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全体提供高质量、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2 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

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我国金融结构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大部分金融资源流向城镇地区,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匮乏,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导致农村家庭无法进行外部融资,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并陷入持续性贫困陷阱(Banerjee and Newman,1993;Waller and Woodworth,2001)。传统普惠金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但农村地区融资成本高居不下的现实也使得改进的效果大打折扣(李牧辰和封思贤,2020),依托数字技术而生的数字普惠金融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可能,张子豪和谭燕芝(2018)结合时间和空间双维度的信息,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提升低收入群体福利水平,帮助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

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影响。金融抑制制约了众多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经济发展(Mc Kinnon,1973;Shaw,1973),普惠金融发展能够减缓贫困。数字普惠金融是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深化,借助金融科技优势,有效提高贫困和偏远地区的金融可获得性。钱鹏岁和孙姝(2019)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减贫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王刚贞和谢露露(2020)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直接减缓贫困,还能通过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间接减缓贫困。

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传统金融环境下,囿于国有金融纵向信用逻辑的桎梏和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的偏向,金融资源出现了显著的“流动性分层”(黄婷婷和高波,2020),表现为规模错配和领域错配。数字普惠金融为拓宽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提供可能,大数据的应用可以破解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梁榜和张建华,2018;袁鲲和曾德涛,2020)。滕磊(2020)认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资本、提升信用抵押价值,从而降低融资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袁鲲和曾德涛(2020)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从而数字金融可以对融资约束起到缓解作用。

3 数字普惠金融破解茶叶企业融资难题的机理分析

3.1 减少信息不对称

传统金融机构对茶叶企业产生金融排斥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风险评估依赖于信贷技术,茶叶企业信息不透明,真实的财务报表获取难度大,因此,传统的信贷技术不能对茶企进行准确的信用风险评估和贷款定价。数字普惠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获取茶企经营信息和信用信息,比如现在很多茶企都会进行网络销售,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获取茶企交易信息、业务往来以及客户评分以此分析其信用状况,为科学合理的贷款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茶叶企业对金融市场上所提供的金融产品不能全面知悉和理解,导致它们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及时解决融资问题。数字普惠金融平台为茶叶企业与资金提供者之间提供金融供求信息平台,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几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茶企在平台提交相关融资申请后,平台能够快速匹配到合适的金融供给者。

3.2 拓宽融资渠道

依前文的分析可知,尽管传统融资方式多样,但茶叶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与茶企产业链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匮乏。数字普惠金融的提供者主要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和以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代表的新兴金融机构两大主体。传统金融机构积极顺应金融科技创新潮流,创新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拓展服务深度、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新兴金融机构主要是通过提供网络借贷、互联网理财和股权众筹等方式发展数字金融服务,突破金融服务的空间限制,满足各类客户支付、贷款、投资等多种需求,这就带来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与金融产品的差异化,金融资源供给增加,茶叶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使得融资难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3.3 降低融资成本

银行为茶叶企业提供贷款时一般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和手续费,以弥补放贷风险。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降低茶企的融资成本: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进行贷款信息的搜集,一方面可以从多个维度、全方面地评估茶企的信用状况,从而为茶企制定合适的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减少实地考察的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第二,数字金融平台实现间接融资方式向直接融资方式的转化,将金融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简化茶企贷款审批程序,减少了流程复杂和业务繁琐所产生的额外交易成本。

4 结语

随着我国茶叶行业的快速发展,茶叶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茶叶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缺乏全国知名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制约茶叶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融资困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解决茶叶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茶叶企业应该抓住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机遇,稳定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健全企业管理体制,提升茶叶品质,创新销售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猜你喜欢

普惠茶叶融资
《茶叶通讯》简介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融资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香喷喷的茶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