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读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表达对高中生文化素养提升的作用

2021-12-07刘娜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情境教学

刘娜

摘要:将耕读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中去,利用耕读文化载体继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力。陆河中学在传承耕读文化的情景化教学中,实现了耕读文化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耕读文化;培养表达;情境教学;社会实践

每一个社会、民族、团体乃至家庭,都通过不断地传承而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积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这个与传统渐行渐远的时代,很多国家与地区为传承耕读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耕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时代的变迁中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耕读文化

1.耕读文化定义

耕读文化是孕育于中国悠久的农耕历史、将农事劳作与读书识字有机结合且具有当代价值延展性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

2.耕读文化的内涵

“耕读文化”,可从字面理解,即农事耕作与读书识字相结合的文化传统。既可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也可停留在家庭层面;后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家庭或家族而言,“耕”是为了满足衣食生存之需,“读”是为了进取入仕之途,二者有机统一于人生追求之中,反映了中国人传统的耕读两不误、进退皆可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二、以陆河中学耕读文化为例谈文化意识培养方法

(一)课堂教学培养

1.构筑花园式的校园

为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围绕“耕读文化”主题,精心构建校园环境。如:我校建筑群以客家“围龙屋”传统建筑风格、耕读文化雕塑、校园小菜园、宣传画廊、农耕文化展示等美丽具体直观的校园文化景观,使全体学生生活在充满“农乐”气息的“广义课堂”里,每时每刻受到“耕读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课程内容结构优化

学校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3.实施特色校本研究

开设以《陆中——我的耕读园》为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一、高二每周设一课时,高三每两周一课时。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教学,通过进行教学实验,论证、检验这套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研究教材对提高综合素养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与教学活动、教育科研、德育活动结合培养。

1.与教学活动有效整合。除上好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在其它学科教学中还应不断挖掘文化影响因素。地理学科,从地理环境出发,了解陆河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四面环山,条件艰苦,为了生活,人们躬耕田园,为了走出大山,学子们半耕半读等;历史科目,从陆河红色革命历史事件出发,了解国家发展的历程,了解革命文化。有机渗透“耕读”,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对耕读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工作。

2.与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把“耕读文化”渗透研究与相关课题研究联系起来。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立德树人”课题研究的同时,挖掘与耕读文化相关的经典诗文,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耕读文化”的学习中。从而达成身心并举,知行合一,民胞物与,圆成生命的效果。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在校园内唱响时代主旋律,我校举办第十一届读书节,通过开展颂扬红色经典活动:重走红军路、观看红色影片、祭奠先烈、讲红军故事……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史,传承中国红色文化精粹,鼓励学生大量接触优秀红色文化作品,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历史责任感,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3.与体验教育相结合。走出校园,清明节、国庆节,组织当地学生到陆河县“三一八”烈士纪念碑祭奠,组织当地学生到河口北中、新田激石溪感受红色革命;迈向农村与社区;组织学生到南万体验客家风俗,到河田九厅十八井、河口洋楼等了解文化古迹,学生利用手机,摄像机等工具,拍摄走访过程,制作短片,继而交流共享。切实体验“耕读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表象与形态,体悟其精神内涵,接受文化熏陶,从而达到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目的。

三、以耕读文化为载体的文化意识培养与表达的意义

(一)建立语言的材料有机联系

通过耕读文化中民俗、民谣、耕读故事的学习,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而且能够在课堂或实践中实现自主创作表达,在阅读和创作中向文明前进,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如:学生通过观摩螺洞楹联活动基地,在中秋节,元旦,春节自主写作对联;读民谣,自主创作民谣;迎建党一百周年,弘扬红色革命精神。除了上好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仍挖掘文化影响因素,有机渗透“耕读”,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对耕读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工作。多样化的文化学习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参与度更高。

(二)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把握祖国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对西方文化等文化能够有清醒的认识,并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和态度。立足中学生实际,从课堂教学、自我管理、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对培养高中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的途径进行研究整合,尝试打造一个全方位培育中学生文化意识与表达的良好环境,进而努力达到“立德树人”之目标。

(三)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综合素质

与体验教育相结合。走出校园,迈向农村与社区,切实体验“耕读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表象与形态,体悟其精神内涵,接受文化熏陶,从而达到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目的。文化自信的基础就是对文化的认同,而高中生对文化的认同其基础就是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在高中的课程设置中,在我们看来,语文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中的基础科目,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树立文化意识,进行文化表达,则是完全合理且可行的。

感受耕读文化中民谣、民歌中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鉴赏红色文化、红军故事、耕读文化中人物故事,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能运用耕读文化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

把“耕读文化”意识得渗透表达实践研究与“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立德树人”联系起来,挖掘与耕读文化相关的经典诗文,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耕读文化”的学习和表达中。有利于塑造自强不息、勤劳朴实和发奋图强的优良品质。

(汕尾市“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课题组)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情境教学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