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新”背景下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2021-12-07赵长亮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6期
关键词:三新文言文建构

赵长亮

摘要:许多学生都认为文言文难学。他们受年龄制约,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弃难从易,而文言文内容字句古奥难懂,常常令学生见其头疼,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应当实事求是地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灵活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建构

一、强化以读促学,理解文言内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话为我们揭示了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他们把握文言文的特点、内容、艺术手法。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朗读方式创造情境,通过师生、生生相互感染,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教学韩愈的《师说》,最好先由教师范读,主要读出对士大夫耻于从师的批判之情;教学杜牧的《阿房宫赋》,最好多让学生对读,读出骈文整齐对偶的艺术特点;教学李白的《将进酒》,最好多让学生分组分层接读,读出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把握诗歌的基调……

二、变换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

变换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是老师达到教学目的的明智之举。我经常在课堂上变换读的方式,故事性强而又有人物对话的,便让学生分角色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抒情色彩浓重而又文字浅易的散文,先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去领悟,基本上不讲,如《与妻书》《祭妹文》等。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读,我和班主任联系,每学期进行两次朗读比赛,一次是学期中的现代文(包括诗歌)朗读朗诵比赛,一次是学期末的文言文(不包括古典诗歌)朗读朗诵比赛。每次比赛都聘请语文组老师组成评委,还颁发适当的奖品。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读,也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重视教学积累,夯实知识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对学生来说,学习文言课文,作为“例子”的应是这篇课文的词语、句法、文化知识等。积累的重点应放到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别是实词)和古文化知识上。因为“语言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吕叔湘《语言的演变》),又因为文言文是反映古代社会现实的,要想读懂文言文,对文中涉及的古代社会生活的典章制度、禮仪习俗等方面的文化情况必须了解。

四、教师转变角色,强化学生主体

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转换教师角色,教师应由高高在上,转变到平等参与,同时又进行积极指导。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下面几点。(1)指导诵读。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基础,教师在课堂内可做相应的示范朗读,读清句读,读准感情,可以走到学生中去,作适当的点拨。(2)引导分析。如《六国论》,可以引导学生拟出结构图,以明确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师可以先分析兰芝的形象以示范,其他几个人物形象则让学生自主分析。总之,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取关键句段进行讲解,授学生以渔,重视生生互动,导之即可。(3)适当提升——“发隐”。这里的“隐”,是指课文内潜在的、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看出来的东西,教师应将其明朗化,称之为“发隐”。教师的这种提升,无疑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猜你喜欢

三新文言文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文言文阅读专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建构游戏玩不够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