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1-12-07深州市行政审批局刘彩霞

河北农机 2021年3期
关键词:机械化农机作业

深州市行政审批局 刘彩霞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农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深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1.1 深州市农业农机基本概况

深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耕地130万亩,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均在80万亩以上,果品种植面积约40万亩,花生、棉花、速生林近10万亩。同时,深州也是一个农机大市,目前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68万千瓦,其中10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1900多台,与之相配套的深松机、旋耕机等农机具4000多台(套),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1700多台,大中型玉米收获机1900多台[1]。

1.2 深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国家惠农措施力度的增大,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得到快速发展。到2020年12月底,深州市共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234家,其中以农机大户为龙头的229家,以农机配件供应与维修服务为依托的5家,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达155家,农机固定资产总额22311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6600台(套),作业服务面积45万亩,流转土地15万亩,托管服务面积2万亩,年服务总收入19200万元。

1.3 深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模式由最初的单一带机入社现已发展为以资入社、以物入社、以地入社和集体投资、企业入股、合作联营等全方位多种模式。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组织类型:一是农机大户带动型,二是村集体投资型,三是企业拓展型,四是股份合作型,五是户户联营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多元化发展,促使各农机合作社争相创新服务方式,针对农民自身条件及种植作物的不同需求,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土地托管式服务、订单式作业、土地流转等多种模式,实现了农民与合作社的双赢双受益,解决了分散农户的农业生产难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增强了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

1.4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优秀典型

深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自2010年7月份全市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到现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和规模迅猛增长。一些农机合作社的注册资金由原来的几万、几十万元增资到现在的近千万元,市、省、国家级示范社数量逐步增加,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层出不穷。现在全市共有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个,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个,衡水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3个。

2 深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使农业生产机械化、组织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快了从粗放经营到精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步伐,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提高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程度

通过整合资金,农机专业合作社凝聚了农民的购买力,新型农机具保有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旧农机逐步淘汰,大大优化了农机装备配置结构,提升了农机使用效率和农机化水平。目前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75%,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已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花生、果品、苗木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明显进展。

2.2 推动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参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和推广,成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适合本地实际的新型现代农机具推广利用非常迅速,秸秆还田、化肥精施、残膜捡拾等绿色机械应用广泛,土地深松、保护性耕作、精准施肥、节水灌溉、无人机喷药等新技术得到农民认可。

2.3 合作社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购置生产资料、统一调动人员机具、统筹安排作业地块,大大提高了机具利用率,提高了作业速度和质量,避免了机具、人员、物资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缩短生产时间,便于争取有利农时,确保适时播种、管理、收获,减少投入的同时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另外,机械化生产解放了劳动力,能够有效缓解农忙时季节性劳动力紧张的状况,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升农民群众的非农业收入。农机专业合作社还通过开辟作业市场,进行跨区作业、零配件供应、农机维修等,增加经营收入和作业服务收入,让农民切实享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实惠。

2.4 加速了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

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购进符合本地实际、农民需要的农机具,开展各项农机作业服务,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新型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订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了机械化连片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

3 未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3.1 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引导,离不开各级政府的资金扶持[2]。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积极落实国家的惠农措施,统筹指导农机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发展合作社组建有人管理、生产作业有人指导、培训学习有人组织、改建扩建有资金扶持,为合作社软硬件建设提供积极帮助。在税收减免、农业信贷担保以及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等国家优惠政策上向合作社倾斜。2011年以来,深州市土地深松、保护性耕作、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建设等项目全部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完成。

3.2 提升素质,规范化发展

一方面,农机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主动为群众讲政策、搞服务,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农机合作社作为培养新型农民、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平台,必须与时俱进,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用现代工业成果、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把农业武装起来。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利用农闲季节学习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操作技能,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操作水平,进而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按照既定章程,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依法经营,诚信服务,确保农机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3]。

3.3 优化结构,集约化发展

农机管理部门利用国家补贴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和使用先进适用、绿色环保的农机具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的作用,推动农机化和农机装备的转型升级。同时,借助市场调节,优胜劣汰,通过整合机具、技术、管理等多种资源,使农机合作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利用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本地农机服务组织调动起来,按照市场需求,开展各种作业,推广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新型服务模式,提高合作社的综合效益,带动合作社建设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

3.4 扩大服务范围,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农民群众组建合作社的初衷,正在由为了优先享受购机补贴和作业补贴的狭隘思想,向着自主经营、创造效益、规模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方向转变。服务项目也由单一农机作业向土地流转承包、土地托管、生产物资统购统销、农产品储运、农作物生产全过程一条龙作业等综合方向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链正在成为新趋势。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社员和群众认识的逐渐提高,从只对入社成员提供服务,拓展为在服务好社内成员的基础上,主动为其他小农户服务,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土地托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使农机拥有者与使用者联系紧密,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和农户小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

3.5 农机农艺相融合,为智能化作业铺路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理念,使农机农艺有效结合起来,给作物生长及生产作业提供更好的条件,使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合作社组织协调,实行区域化种植,依照农艺要求,实现同类作物株、行距统一,作业工序统一,便于农业机械精准作业、智能作业,最大限度利用已经成熟的农机化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增强抗风险能力[4]。

3.6 机械化和信息化相结合,打造“互联网+农机作业”

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能够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升智能化作业水平,大大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未来农业机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农机服务为主要内容,更要适应信息化发展,通过“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新方式,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站稳走远。

猜你喜欢

机械化农机作业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CHAME丞华农机展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