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昌市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7吴秋虞李晓平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4期
关键词:种粮粮食农户

吴秋虞 李晓平

(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西昌 615000)

1 粮食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成为发展瓶颈,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西昌市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由于比较效益高,农户跟风严重,造成全市土地流转费用一直处于2500~3500元/667 m2的高位,交通便利、水肥条件好的田块最高时可达4000元/667 m2。粮食生产用地成本居高不下,大大限制了粮食的规模化生产,加上人工、农资、机械等价格不断攀升,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偏低,农民种粮2季,不如土地出租一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严重阻碍了粮食生产的发展[1]。

1.2 产业发展不稳定,结构不尽合理

2019年葡萄种植面积已达0.67万hm2,而优质稻已不足0.67万hm2,常年性蔬菜基地仅有400 hm2,特色冬春早市外销蔬菜洋葱、莲白、大蒜等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减少。受土地生产成本上涨、农民自身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发展经济作物的农户愈发膨胀,农作物规模化程度逐年下降;加之部分种植户逐利而为、眼光不长远,引起产业发展起伏不定,面积波动较大,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尽匹配,产业比较优势和区域优势发挥不平衡。

1.3 现代科技推广不足,产品质量提升不均

农业部门中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结构调整以来,为了满足经济作物发展需要,对粮油作物生产技术逐渐淡漠,粮油作物技术指导与示范也逐渐淡忘,虽说目前粮油生产逐渐被提到重要位置上来,但市、乡、村农技人员的粮油作物种植技术实操能力及培训指导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种植户的标准化种植水平也在逐年下降,种植密度及防控水平等标准化种植技术还需进一步加强[2]。

1.4 新型经营主体少而弱,引领作用发挥不大

全市的粮油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较零星且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较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同时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具体政策落实起来很难,在用地、建设、项目、信贷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合作社的实力较弱,服务能力有限,带动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作用发挥不大。

1.5 品牌效应不突出,重创建轻宣传管理

“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宣传力度不够、使用管理较为散乱,品牌知名度不高。农产品优质不优价、认证不认证一个样等导致企业、专合社参与“三品”认证积极性不高,农户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三品一标”生产仍以农民分散种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标准化技术、质量安全可追溯化记录难以真正落实到农户、到产品。影响农产品品质提升及销售渠道的拓宽,不利于产品优质优价[3]。

2 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

2.1 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

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由行政“一把手”任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按照总体布置和安排,将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层层落实到村、组、农户,建立粮食生产台账到农户的粮食生产管理制度,不得出现粮食生产空白的村、组,将任务落到实处。

2.2 坚决兑现粮食生产各项政策

坚决兑现稻谷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各项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按照“谁种植、补贴谁、种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以农户的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由村、组逐户核实,乡镇审核,市级部门复核后再行发放。坚决杜绝了种与不种、种多与种少均按农户承包耕地计税面积发放的现象,确保了种粮政策落到实处。

2.3 坚决遏制耕地抛荒

将抓好粮食生产与治理耕地抛荒有机结合,促进全年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在工作中,各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粮食生产和治理抛荒的工作方案,出台奖惩办法,不得出现耕地抛荒。凡在相关检查中出现年度性、季节性严重抛荒的乡镇、村,坚决按省、州、市制定的处罚办法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4]。

2.4 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和农业保险工作

切实加强农业生产灾害性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农作物病虫害检测、预警预案,做好草地贪夜蛾、沙漠蝗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做好防汛抗旱物资、资金准备,切实应对病虫和大的自然灾害的危害,确保在大灾之年无大的灾害损失,努力减轻种粮农民的损失。协助保险公司切实抓好农业保险工作,积极引导农户参保,扎实做好灾害勘灾、理赔工作,帮助农民规避种粮风险,减少受灾农户损失。

3 保障粮食安全的几点建议

3.1 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以推行“田长制”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严控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非耕地化”的保护原则,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合理。严格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管护和利用,推动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2 大力推进科技兴粮

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本市粮食生产全过程,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种养结合园区创建的重要载体作用,大力推广“非化学农业”水稻种植模式。非化水稻生产全程采用生物质材料供应养分,利用有益微生物微生态防控技术,抑制病虫草害,减少农业投入,减轻面源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生产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推动全市粮食生产朝着绿色、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3.3 严禁撂荒应种尽种

为全面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要求各乡镇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一是对拆除的大棚房要立即恢复种植粮食作物;二是靠山边的撂荒地,已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水源有保障的田块,必须恢复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三是对一些经济效益不好的烟田及蔬菜地,鼓励农户改种粮食作物;四是要求区域内集中育秧大户为等雨栽秧的“雷响田”,育好长龄多蘖壮秧,确保栽上水稻;五是在房前屋后及经济作物行间,套作或间作上玉米、大豆、马铃薯,增加粮食作物面积[5]。

猜你喜欢

种粮粮食农户
珍惜粮食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