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课程设计
——以《园林生态学》为例

2021-12-07李辉景艳莉吕海亮何晓蕾

现代园艺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园林思政

李辉,景艳莉,吕海亮,何晓蕾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

《园林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内容是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人和生态学联系到一起,探寻两者的相互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是园林专业的主要学科,由于我国园林生态学开展较晚,受到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影响,教学方式与《园林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实际情况不符,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降低了《园林生态学》这门学科开设的意义和价值。

1 《园林生态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任务和内容

《园林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中,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才可以理解和记忆《园林生态学》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园林教学中,需分析园林生态环境,需要学生走进城市公园、城市森林进行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掌握生态理论和生态仪器使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1.2 《园林生态学》教学的不足

1.2.1 教学方式简单。城市的人居环境是现阶段园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问题,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当下在高校《园林生态学》教学中,未能及时跟进园林行业发展和研究方向,使教学内容稍显滞后,致使园林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而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稍显不足。另外,《园林生态学》教学枯燥、繁琐,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像“空气负离子浓度测定”试验教学中,教师注重试验过程、试验原理、试验操作等理论方面的讲解,或边讲解、边演示测定仪器的操作方法,没有引入新颖案例,或是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及想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的引导,缺少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索意识,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1.2.2 教学实践性不够。《园林生态学》是一门需要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试验,以学习理论知识课程。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角色没有发生转变,教师还处于教学主体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中,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不适用于现阶段的《园林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意识,缺乏积极科学探索精神。另外,在《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中,是基于教学大纲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缺少设计实践案例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缺少创新意识,也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园林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高校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在《园林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而教师作为课程的辅导者,最终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也将由学生呈现。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明确《园林生态学》教学目标,对教学各项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从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出完善的教学内容。将课程设计分为4 个环节,包括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反馈与评价、教学手段,对这4 个环节进行系统性、连续性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并在接受课程反馈和评价后,及时调整、优化课程设计,以完善课程设计细节。

2.1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中需要考虑以下内容:课程的内容、学生个性特征、课程背景、授课教师等,并明确《园林生态学》的教学标准和要求。学分:2 学分,讲课学时:36 学时,课程为园林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园林生态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包含园林学和生态学,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广,需学生掌握园林植物与光、水、温度、空气之间关系,学习和了解植物种群、植物群落、城市生态环境等内容,使学生可运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2.2 课程目标

在课程设计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让教师和学生明确开展课程的目的,为制定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方向,以选择正确的互动方式,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法,并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内容:教学结束后应取得的教学成果;课程的主要思想;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将获得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思想上发生变化等。在课程目标中,着重体现出课程思政目标,以保证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因此,以《园林生态学》第四章,水与园林植物为例,课程的目标:一是了解陆地上水分分布;二是熟知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和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三是保护水资源,将节约用水思想传递给学生,践行节水型社会理念。

2.3 反馈评价

2.3.1 形成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及时获取教学中的不足,并获悉学生学习成效和思想变化,评价方式不是通过考试成绩,而是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随时使用提问、布置任务等方式,获取学生学习和思想状况。教师将获得持续性教学反馈,并依据反馈结果,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获取评价方法如下:第一,开展小组教学,教师为每个小组指定一个园林,分析水对园林植物的作用,由小组共同探讨、查找资料,形成讨论结果后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可讲述水维持生物细胞活动,或水是良好的溶剂等。展示结束后,由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展示小组在获得其他小组和教师评价后,改进自己的讨论结果,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需记录各个小组和学生表现情况,将其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第二,扩展学生知识面,教师可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查找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并利用课堂时间,要求学生分享课后学习成果,讲解学习心得体会,从思想上重新认识生态学,并认识到生态学对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3.2 结论性评价。结论性评价是对一段时间内的教学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一般使用方式是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想变化进行一次综合性检验,以确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比如,教师可选择一个城市园林,让学生走进园林,对园林的植物和生态环境状况作一个整体评估报告,并将该报告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从而评估学生整个课程学习情况。

2.4 教学手段

2.4.1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探索科学知识。教师可使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用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去寻找问题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自身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共同探寻问题答案。学生可通过查阅文件资料、网络查找等方式,获得相关信息,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达成一致。使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可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开拓学生思维,使其能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4.2 问题教学法。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条件,鼓励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搜寻资料,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可明显改善学生的记忆和学习效果。比如,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要求学生登录平台,并在平台中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获悉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将问题划分成4 个类型:(1)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一般用于课程开始之前,问题要简短、简单,并且要体现出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是了解学生上节课程掌握情况,并与本次课程有一定的衔接。(2)复习性问题:帮助学生复习以往所学,强调学习的重点内容。(3)升级问题: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有难度的术语、概念、公式等知识,提升学生学习高度,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4)征求建议类问题:教师提出一个主题,征求学生建议,由学生自主思考,畅所欲言表达出自身想法和立场,并论证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和客观性,使学生全面考虑问题,提升自身理解和思想层次。

3 结语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是为了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在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产生课程的协同效应。《园林生态学》从教学内容上看,好像与思政教学没有关联,而教师要找到教学内容上的切入点,将思政课程完美的融入,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说服力,以园林知识作为载体,将思政理论融入其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政内容在学生思想上的深化,并持久地保留下来。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园林思政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启示下的儿童美术项目化课程设计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