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基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调查与思考

2021-12-06樊志韬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攻坚战略基层

樊志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一、基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有了可持续的产业,稳定脱贫就有了根本保障,群众致富就有了底气。没有产业支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在基层调研中也发现,有的地方发展产业特别是发展脱贫产业存在偏差,要么急于求成注重短平快,要么脱离实际追求高新上,不分析技術、资金、市场、效益这些产业、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不仅产业本身的长期效益不高、可持续性不强,还有可能因为小额信贷、资源入股等联结机制得不到保障而损害贫困群众利益。

(二)贫困群众就业方面。

根据郴州市人社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郴州因毗邻广东,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市,务工收入约占农村家庭总收入的70%。从这个现实来看,务工的稳定性决定了脱贫的稳定性。要实现稳定脱贫就必须切实保持务工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想办法、出实招,让贫困群众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三)帮扶政策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现在还远远没到歇口气、松下劲的时候,必须统筹考虑“后三年”和“三年后”的工作,保持帮扶政策、帮扶措施、帮扶力度的连续性、稳定性,构建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与实效。

(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上不会掉馅饼。脱贫致富最终要靠群众自己用双手来实现。在扶贫调研中,发现有极少数群众思想观念还存在偏差。一是懒汉心态严重。二是道德观念缺失。三是感恩意识淡薄。

二、针对当前基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产业是根本,务必增强发展产业的智慧和定力。

一要抓精准。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精准规划贫困村主导产业项目,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旅则旅,突出特色,注重效益,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坚决防止不顾实际,盲目一哄而上,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二要抓联结。产业扶贫不一定要有多高大上,关键能惠及群众,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贫困户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三要抓主体。筛选确定符合产业要求、信誉度高、盈利能力佳、带动能力强的经济实体、市场主体,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实打实支持其发展、壮大。四要抓销售。要把农产品销售作为最大的民生来抓,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扶贫,强化市场对接,大力发展农村冷链、仓储等物流,保障销售客户、销售渠道、销售市场,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农产品能及时销售出去,把贫困群众的劳动转变成实实在在的货币收入。

(二)就业是重点,务必千方百计稳定务工收入。

一要提高培训“精细化”。二要提高就业“就近化”。三要提高劳务“组织化”。

(三)政策是保障,务必保持帮扶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一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和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二要严格对标对表“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把握和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三要切实增强底线思维、风险意识,认真研究完善防范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失业返贫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四)群众是主体,务必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一要跳出简单给钱给物的老路子,更加注重精神扶贫、技能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的主体意识,提高劳动致富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进而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二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纠正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三要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引导。四要高度重视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注意防止影响脱贫摘帽的不稳定性因素,高度重视和加强信访问题的解决、把控,做好舆情的引导、管控,扎实解决扶贫领域群众的反映和诉求,确保和谐脱贫。

三、基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如何实现有效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为什么要有效衔接。

首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随着90%以上的贫困县退出摘帽和贫困人口脱贫,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和农村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余下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两州”贫困问题也即将解决,工作重点转向全面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次,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恒久话题,中国还有近六亿人口生活在农村,贫困人口也主要集中在农村,生产力落后、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效率低、人口过度流失、老龄化加剧等问题仍然存在。再次,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成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离富裕还有很长的距离,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就是使近六亿农民通向富裕之路的一个有效措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所对应的时间段不同、侧重点不同、机制不同,但二者的根本目标一致,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只有二者有机衔接,才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融合是关键,脱贫攻坚必须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一要坚持脱贫攻坚具体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结合融合。一方面,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脱贫攻坚中。贫困村的扶贫,不能就扶贫抓扶贫,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指导具体的脱贫攻坚工作,根据脱贫攻坚的任务,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脱贫攻坚的计划和行动之中,整体推进产业、生态、文化、基层党建等工作,通过集中统筹公共资源和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与力量参与,注重扶贫与发展联动,做到长短结合、切实可行。另一方面,依靠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所需的各类项目安排,要打捆编入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安排,予以重点支持,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果。二要坚持片区县、贫困村、贫困户与非片区县、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工作结合融合,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民生建设等方面一体谋划、同步推进,从全局高度推动农村地区整体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脱贫攻坚成果。三要坚持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结合融合,持续抓好基层党建“1+4”文件落实,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能力、经济助推能力、基层治理能力、群众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猜你喜欢

攻坚战略基层
基层巡览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攻坚脱贫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