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班幼儿韵律活动中的节奏感训

2021-12-06杨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杨宇

摘要:关于节奏感与韵律活动相结合的训练,国外一些著名教育家早有研究并肯定了节奏感训练需要韵律活动的支持。通过声势、音乐游戏、音乐表演、舞蹈等方式进行节奏感训练,可以让训练变得更加有趣,因为对幼儿而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失去兴趣的教育将不再有意义。笔者发现,生活中的节奏种类多且富有生机,重要的是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到,这对幼儿是具有吸引力的。而节奏不同也能表现不同的情感,通过对比让幼儿体会、发现并感受这神奇的节奏。幼儿能在快乐有趣的训练活动中建立良好的节奏感是笔者研究本课题的愿望所在。

关键词:韵律活动;节奏感训练;早期音乐教育

一、理论依据

有关节奏感的训练前人早有研究,教育家们倾向通过将节奏感训练与韵律活动结合起来的方式,使训练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佐尔·柯达伊、卡尔·奥尔夫、达尔克罗兹这三人都创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极具影响力。佐尔·柯达伊认为,可以将节奏脱离旋律和音高分离出来,配合身体的律动进行练习,使幼儿在律动中逐渐形成节奏的内心感觉。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与语言、动作、舞蹈是紧密联系的,并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要从语言节奏和动作两方面入手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他们皆肯定了运动对于节奏感训练的重要性、依赖性,而韵律活动本身就是用体态语言组织起来的艺术品,由此可见,幼儿节奏感的训练不能缺乏良好韵律活动的开展。

二、节奏感训练的培养策略

大班幼儿在小中班接触过两个八分、四平、八平等节奏型,也学习过四二拍、四四拍,可以在这基础上加入一些三拍子的节拍训练。通过声势、音乐游戏、音乐表演、舞蹈四种节奏感训练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节奏感,下面将通过声势训练、音乐游戏训练、音乐表演训练、舞蹈训练四种方式进行教学实例讲解。

(一)声势训练

教师指定身体某一部位,让幼儿用手拍击,如拍手、拍腿等,发现不同的节奏音型,然后分享交流。还可以给定一小段节奏,让幼儿结合几个部位的律动完成这段节奏。这样可以让幼儿充分的探索、发现,体验节奏的神奇、有趣,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完成单人的节奏练习之后可以让幼儿尝试双人的节奏练习,例如经典的《拍手歌》:

节奏:  x  x  x  -  |   x   x   x   -  ||

词:    你  拍  一      我   拍   一

两  个  娃  娃  坐   飞   机

动作:合  左  合  右      合    左   合   右

上面标注了相应的手部动作,若单独进行儿歌说唱,幼儿容易以歌词为准,认为每句有三拍,但加上声势训练,可以让幼儿清楚地感受到那延长的两拍。这首儿歌歌词是按数字顺序续写下去的,可以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并掌握四分音符。而且两个幼儿面对面拍手不仅能锻炼幼儿协调性,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音乐游戏训练

音乐游戏能控制游戏有节奏的进行,例如:《丢手绢》

节奏:    X O|X O |X X |X - |X X X| X X| X XX X| X X|X X|

歌词: 丢    丢 丢手 绢 ,轻轻地 放在  小朋友的 后面 ,大家

拍手: 拍    拍    拍   拍   拍      拍    拍      拍     拍

X XX X| X - | X XX X  |  X X  X |  X XX X  |  XX | X - ||

不要告訴 他 ,快点 快点    抓住 他,快点 快点   抓 住 他 。

拍      拍   拍           拍        拍           拍    拍

在进行这个音乐游戏时,可以用播放器播放音乐,前奏可以按节奏拍手等待,当开始唱词时游戏开始,所以幼儿要对前奏音乐熟悉,并掌握好拍子,这样才能适时地开始游戏。游戏开始后,坐着的小朋友可按上面标注的节奏拍手等待。当唱到“轻轻地放”中“放”字时,丢手绢的人将手绢放到小朋友身后,唱到第一个“快”的时候,迅速的开始“追逐游戏”。当第一段歌词唱完时,不管抓的人有没有抓到人,都要像前奏那样,作为新的丢手绢者,准备新一轮游戏。这里面,音乐控制了游戏的开始、节奏、结束,让游戏变得更有秩序。

(三)音乐表演训练

不同的节拍下读出来的意境不同,所以可以用钢琴、铃鼓、三角铁等乐器作无旋律伴奏,例如:儿歌《家》

x x xx x x|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

蓝蓝的 天空是     白云的  家, 密密的  树林是 小鸟的  家

三角铁  敲    敲     |敲     敲|   敲     敲    |敲     敲||

铃鼓    拍摇摇   拍摇摇 |拍摇 摇   拍|   拍摇摇   拍摇摇 | 拍摇 摇   拍||

钢琴        拍无旋律伴奏

(四)舞蹈训练

舞蹈水平的提升离不开舞蹈动作的积累,所以可以多提供一些优秀的、适合大班幼儿的舞蹈给幼儿欣赏,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能力。舞蹈动作离不开音乐的支持,所以,可以先从音乐入手,让幼儿先感受音乐,再根据音乐进行动作创编。

例如:歌曲《小矮人与大巨人》

节奏:    OX | X XX X | X XX X  |X XX X | X ||

歌词:     我 变变变变 变变 变变 变成大巨 人

我 变变 变变 变变 变变 变成 小矮 人

X XX X  |X XX X  ||

变大变小 | 变大 变小

歌曲中唱“我变变变变变变变变变成大巨人”时会渐强,唱“我变变变变变变变变变成小矮人”会渐弱,唱“变大”则重,“变小”则轻。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幼儿先听音乐,充分的感受,然后根据对应歌词创编动作。根据大巨人和小矮人的反差,幼儿可能会想到踮脚、弯腰、屈膝等动作,老师可以以幼儿的动作为基础,进行加工,比如使用幼儿说的踮脚和弯腰两个动作分别表现大巨人和小矮人,教师加工时在动作基础上加入伸直双臂,五指张开,抖手的动作,再配合双脚走动,使之变成舞蹈动作。歌曲开始呈弯腰,双臂下垂,五指张开的动作,开始唱第一句就可以原地走或行走,并且根據节拍渐强,慢慢起身至踮脚,同时,双手慢慢上举至最高点;第二句反之,前两句都是慢慢地做动作;第三句中“变大”则踮脚,双手上举到最高点,“变小”则弯腰至最低点。前两句与第三句动作相同,但节奏不同,前两句慢,后两句快。在这首歌中,幼儿能体验节拍强弱、节奏快慢,并且能根据相应节拍、节奏特点,结合音乐情境创编动作,取得节奏感和创造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亚培.幼儿节奏感培养及其能力发展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1:1-66.

[2]林雅.音乐律动活动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探讨[EB/OL].http://www. qikan.com.cn.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2-63.

[4]沙莎.大班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行动研究——基于语言与音乐领域整合的视角[D]重庆:西南大学,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