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师关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

2021-12-06郑孝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思政价值观传统

郑孝镜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关乎国家发展前途,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于受到文化多元化、网络信息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大部分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但是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文化自信。因此,作为思政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培养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在教学中思考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  思政教师

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文化软实力依然是代表,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文化自信理论被上升到国家层面,十九大以来,国家对文化自信的关注度有增无减。作为国家未来希望所在的大学生是否具有文化自信,他们是否认同基于中国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所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具有决定作用。[1]而大学生是否具有文化自信,是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决定习性的关系。高职院校是培养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体,应当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将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一)加强文化自信,以抵御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不仅停留在经济领域,而且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充斥在大学生的视野中。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很难辨别信息的真假度,容易陷入错误的社会思潮,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产生冲突。当今世界,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国家甚至通过意识形态渗透腐蚀中华文化,传播西方价值观,甚至故意造谣、抹黑中国的社会制度,使大学生崇拜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等,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心。

(二)加强文化自信,以抵御网络信息化的冲击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突破了以往形式单一的的课堂教学,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也更加多元,但是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大学生往往只是浮于浏览信息的表面,而不是深度思考社会现象的背后原因。偏好碎片化信息的浏览阅读,忽视对文化信息的深入探求,导致在全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实效性逐步弱化。在新媒体时代,各种自媒体客户端纷纷出现,大学生就是其中的主力军。部分媒体客户端为了赚取流量,对产品的质量把关不严,大量低俗视频相继涌出,甚至大学生一度崇拜缺乏营养的网红,这就削弱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播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文化自信,以抵御市场经济的冲击

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大量信息涌入国内,难免会鱼龙混杂,人们的价值观方向、行为取向都会收到影响。特别是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大都追求物质满足,重功利,轻道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会受到影响。大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良莠不齐,极易受到腐朽落后文化的影响。在快节奏的社会里,再加上大学生受到年龄的影响,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比,他们更倾向于综艺、娱乐等快餐文化。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的文化自信首先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必然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道德,深入的理解中华文化的优秀品质和历史渊源,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作为思政教师,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思政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1840年,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不少仁人志士献出了革命身躯。在艰难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革命文化正是孕育于此。中国革命文化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等。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形成的革命文化。学习和发扬革命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气,也能培养作为一名中國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心和担当力。思政教师应该担负起传承革命文化的重任,通过列举案例,讲革命故事引导大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2]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时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十分必要。党的十八大明确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这就为大学生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思政教师,应该利用好“基础课”教材,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深入浅出,提高学生自身的精神境界,能够分辨各种社会思潮,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增强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切实做到身体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罗晓娟,王翠英.文化自信:高校立德树人新视角[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10):46-48.

[2]习近平.《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163.

[3]姚修杰.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探析[A].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6.

[4]任佳伟,孙向宇,刘静.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137-141.

[5]麻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2):45-46+54.

[6]刘朝霞,罗明惠,唐韡.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探析[A]. 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全国学校共青团201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2019:8.

[7]王桂林,唐吕俊驰.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究——基于“青马工程”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4):122-128.

猜你喜欢

思政价值观传统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价值观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少年力斗传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