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思政教育育人模式探索

2021-12-06郝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郝娜

摘要:在全面开展党史教育的新形势下,将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相融,既有利于红色文化普及,又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效的红色思政教育模式探索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红色思政教育;西柏坡精神 ;“赶考路”

从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到十大育人体系的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伴随着“党史教育”学习如火如荼的开展,新形势下红色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各地红色思政教育浮于形式、流于表面,未能形成一种可持续的育人模式,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红色思政教育现实困境,针对性提出整改方案,搭建可行的红色思政育人模式,效果最大化的实现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

一、红色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是一个庞大谱系,最开始体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然后有“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现在则有“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它凝聚了每个时代的精神精华。正是这不同时代的精神支撑,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力量,我们要想大步向前,弘扬红色精神是必不可少。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到达西柏坡、延安、井冈山等革命老区,并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高校成为了青年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国家及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文化具传播性和教育意义,但是由于各类文化价值观的冲击,青少年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不强、了解不足,认同感缺失,导致红色文化在青年中传播受阻。青年作为国家发展储备军,未来希望,更应该成为红色文化的主要传播对象。另一方面,红色思政教育有利于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培育新时代有为青年。红色文化蕴含的红色精神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性,是主流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既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开拓思政教育的思路,也加深思政教育情感廣度。目前正值建党百年之际,又在我国大力实施“党史教育”的新形势下,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培养时代新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青少年时期是理想信念及“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红色资源科学合理的引入到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全面的了解革命历史事件,传承优良的革命精神,培育爱国情怀,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发展的第一粒“扣子”。

二、红色思政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依然是课堂,对于红色资源利用不到位。各地高校虽然在“三全育人”方面以及十大育人体系中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但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依靠思政课堂教育。而对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教育更多是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传递给学生,对于课堂外的实体红色文化资源缺乏利用,未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的教育效果并明显。实践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对红色教育资源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才能使红色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从而提高红色教育的有效性。

(二)当代青年对红色文化认识不足,学习能力不强。文化的学习,必要条件是学生对于文化的认同与兴趣。随着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出现,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年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上,更容易受到西方多元文化思潮涌入的影响。外来不良的信息及观念的影响使青少年无法感同身受到革命先烈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红色资源缺乏兴趣,对于红色文化认识不足,对其精神理解不到位,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使红色文化育人效果不足。

(三)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目前高校教育仍然是以专业为主,而思政教育成为教学之外的辅助教育,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的文化教育更加缺少顶层设计和全面的布局。部分高校自身教育能力不足,未能将红色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出现学习与收获两层皮。甚至个别学校未能做好积极引导,红色文化教育更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未能取到实际效果。

三、红色思政教育育人模式初探,以温史忆初心,重走“赶考路”实践为例

(一)融入社会实践,挖掘红色资源内涵。红色基地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基地实践所带来的思政教育效果也是独一无二的。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心”青年团以温史忆初心,重走“赶考路”为主题,深入河北西柏坡等地展开红色实践及理论宣讲。众所周知,西柏坡作为重要革命根据地,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三大战役,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心青年”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重温了在西柏坡发生的各个历史事件,对西柏坡其地的发展脉络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在西柏坡纪念馆的第二展厅进行志愿讲解,主要讲述在西柏坡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历史,在为广大游客朋友普及西柏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使成员自身对西柏坡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实地参观与走访,同学充分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惧苦难、不害怕牺牲、砥砺奋进、勇往直前、的艰苦奋斗作风。

(二)做好二次宣传,深化红色认知。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学习之后,深入研究,积极设计课程内容,在石家庄红星小学、甘肃天水精诚职业技术学校、甘肃滨河小学等多所学校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一场与历史的对话。通过学生们与“李大钊”先生的一问一答,帮助青年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结合革命遗迹中的英雄人物事迹,提升学生们的理想信念及担当意识。通过二次宣传也加强自身的理解,在讲解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体系,提升思想高度,加深红色认知。

(三)用好网络工具,打造红色文化阵地。00后被称之为网络原住民,网络成为他们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主要阵地,红色文化宣传更要积极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实践团成员将西柏坡实践过程中所见、所闻、所获积极通过国家及省市级新媒体宣传报道,将实践团队所取得的优秀实践成果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引领红色思潮,推动更多的群体学习宣传。同时教师也应发挥引导作用,积极构建网络思政教学平台,要做到网络平台多样化,贴近学生日常使用喜好,如抖音、微博、B站等学生利用率较高的平台。同时做好网络平台的顶层设计,创新网络互动形式。如定期发布热点讨论话题、推荐红色打卡地、展示红色实践成果等内容,做到定期有推送,期期吸引人。

结语

目前红色思政教育工作依然面临着困境和挑战,将思政理论与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融合,不仅帮助大学生拓展视野、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而且能够引导学生传承红色精神,修正价值准则,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楠楠, 成晓晴.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公关世界. 2021(16).

[2]刘福琴. 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