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闯红灯现象深层次原因探究

2021-12-06杨若婷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

摘要:随着生命教育的不断深入行人闯红灯现象引起的各类事故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一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群体,闯红灯现象却时有发生。本文设计编写了闯红灯现象原因调查量表,最终形成5个维度(安全意识、文化素养、从众心理、注意力、法律法规),共28个条目的正式问卷,在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之后,对大学生和不同社会人群进行调研以及归因差异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大学生闯红灯的原因和为相关交通部门提出实质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闯红灯现象 问卷编制 对比分析

引言

闯红灯是指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在红灯亮起禁止通行时越过停止线并继续行驶或行走的行为。行人闯红灯,是行人交通违法中最普遍、最明显、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交通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不仅对交通违法者本人的人身存在极大的危险,而且有碍保持道路畅通,更是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极大诱因。如今,行人闯红灯行为逐渐受到了政府部门与交通部门的重视,“中国式”过马路更是引起全国甚至世界其他的各地的广泛关注,而“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大学生正在处于青春末期成年早期年龄阶段,但由于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的发展水平和对闯红灯的观念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本研究着重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闯红灯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大约有67.43%的大学生有闯红灯的经历,这部分学生中有5.1%的群体经常闯红灯,有58.6%的学生偶尔闯红灯。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进行文献检索,并在图书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且阅读了大量关于行人闯红灯现状、闯红灯原因等方面的著作及研究成果,收集所需资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 访谈法

2.2.1访谈对象

被试来自高校在校本科生及各社区居民,共随机选取47人,被试的具体构成(见表1):

2.2.2访谈结果

闯红灯的原因大致分为九种,分别如下:

等待时间:指行人在等待红绿灯期间,且时间超过某一个时间值后,行人开始想慢速前进,寻找其他位置,那么所超过的这个时间就称为等待时间。

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过红绿灯路口时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文化素养:指行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文学理论方面的修养,其中包括文学理论知识,语言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数学历史地理外语,政治理论与哲学等方面的学识水平。

法律法规:指行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的了解程度

从众心理:反应行人在等待红绿灯时,会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如大家一起闯红灯或大家一起耐心的等待红绿灯)的社会心理现象。

2.3问卷法

2.3.1问卷编制

本研究在参考了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整理访谈后,根据结构构想,设计编写了大学生闯红灯深层次原因调查问卷。本研究就题项内容多次征求了指导老师以及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意见,对问卷的题项进行了反复修整,最后确定了大学生闯红灯深层次原因调查问卷。一共6个维度,37个项目(其中包括一个测谎题):忍耐力共5个项目,注意力共6个项目,从众心理共6个项目,法律法规共7个项目,文化素养共8个项目,安全意识共5个项目。为了避免被试回答问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问卷项目采取了随机混合式排列,有8个项目项目采用了反向计分。问卷采用4点量表进行计分,被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评价描述和自己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依次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几乎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

2.3.2预试问卷施测

预测问卷形成后,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抽取了云南师范大学38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施测,其中收回问卷370份,有效问卷35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97.37%和94.59%。

其中女生250人,男生220人;城镇户籍140人,农村户籍230人;19人经常闯红灯,217人偶尔闯红灯,134人从來不闯红灯。

2.3.3项目分析

在初测完毕之后,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了项目分析

通俗度分析

本研究的测验目的是测量大学生闯红灯的原因情况,为了帅选出与测验目的的匹配的项目,选用通俗度在0.3-0.8之间的题项。各题项通俗度的值见(表2)

由表格通俗度值,无小于0.3或大于0.8的题项,故通俗度较好。

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本研究采用相关法即各维度下的题项与该维度总分的相关计算各个题项的区分度。(见表3)

在表3的统计量中,Q1、Q11、Q24、Q29与分维度的皮尔逊相关值小于标准值0.4,表示这些题目区分度较差,因此本研究将这4题删除。

经过再次与被试交流,仍有部分题目存在问题且无法解决故再删除14道题,共计删除18道题。正式问卷共19个条目。

2.2.4探索性因素分析

在项目分析之后,本研究对预试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公因子方差中,提取值小于0.3的题项,表示这些题项不能对问卷总体有较好的体现,可以删除。在模式矩阵中,若题项在提取出的几个主成分上的方差贡献率都很高或者都很低,表示该题项在几个主成分之间的界定不明显,不能很好地体现某一个主成分。本研究将满足这些条件的题项删除后,为从结构效度方面考察问卷项目的有效性,对剩下的19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系数规定:KMO系数在0.90以上非常适合于作因素分析,在0.8-0.9之间为比较适合作因素分析,在0.7-0.8之间为可以作因素分析,在0.6-0.7之间为一般,但在0.6以下则不合适作因素分析。本研究适合作因素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的19个项目进行因素分析,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5个成分(见表4:旋转因子特征和贡献率;表5:因子负荷矩阵。)

5讨论

5.1量表结构及命名

在本研究理论构想中体现大学生闯红灯原因的主要为6个因素,分别是:忍耐力、注意力、安全意识、文化素养、从众心理和法律法规。但是在对初试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时提取出了5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安全意识、从众心理、注意力、法律法规和文化素养。造成前后差异可能是由于研究者经验不足,导致初试问卷项目之间有交叉或者由于地域差异或社会群体差异使得研究者从文献中总结出来的对行人闯红灯影响较大的因子实际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构成大学生闯红灯的因素众多,使得能够体现大学生闯红灯原因的行为表现比较多,也可能是导致二者存在差异的原因。

在正式施测中,我们对各维度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各个维度的总解释率(57.76%)达到测量学要求,也以此作为正式施测时的结构效度进行报告。

5.2 总体情况讨论

5.2.1社会总群体闯红灯原因整体情况

由数据可知,社会总群体对安全意识、从众心理、法律法规、注意力、文化素养五个原因的总分认同水平都达到中等水平,经调研,这五个原因都是导致行人闯红灯的主要原因,在五个方面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闯红灯的可能性。

经排序,影响总体闯红灯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从众心理、法律法规、文化素养、注意力,最后为安全意识。首先,处于社会大环境中,人们容易隐藏原有社会角色,会根据具体社会环境的改变作出相应的行为表现,当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看到别人闯红灯就会紧跟其后。其次,大部分人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很在意外界的眼光,据调查,有的社会人群认为当别人都走了自己还不走会遭受异样的眼光。总之,由于多重原因,从众心理是导致社会总群体闯红灯的最大原因。

5.2.2 大学生闯红灯原因整体情况

经排序,影响大学生闯红灯的主要原因首先为法律法规和从众心理,其次为文化素养和注意力,最后为安全意识。大学生闯红灯各原因影响程度和社会总群体闯红灯个原因总体程度大部分相一致。首先,大学生是构成社会总群体的一部分,其次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青年时期,“三观”尚未完全统一、稳定形成,在意外界的评价,因此大学生极易跟随别人一起闯红灯。在整个社会中,特别是较小城市中,对于行人闯红灯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较小,且目前中国只有较少数城市实行行人闯红灯罚款制度,因此很多人闯红灯时都认为反正不会犯法且受到相应惩罚。

5.3各变量上在大学生闯红灯原因上的差异讨论

5.3.1 闯红灯原因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发现,男生对闯红灯原因中安全意识的认同度显著高于女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男女大学生个性不同:女大学生可能更小心谨慎,更注重生命安全。在过马路时,安全意识的强弱对闯红灯的可能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男生比起女生在生命意识方面可能更加薄弱,使得闯红灯的可能性增强。同时,女生比起男生可能更容易接受来自外界信息的刺激,因此生命安全意识可能受到强化。这些可能使得两类大学生在闯红灯原因中的安全意识上存在差异。

5.3.2 闯红灯原因的户籍差异

本研究中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在不同户籍上闯红灯原因的认同度没有显著差异。虽然户籍不同,但大学生受教育程度相同,而且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因此所处环境大致相同,形成的对闯红灯的态度差异不大,从而不同户籍的大学生在闯红灯原因认同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 环梅、杨小宝,贾斌,基于生存分析方法的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为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33(8:):815-819

[2]范春明、彭囿朗·基于“刺激-反应”理论的行人从众闯红灯过街行为分析[J]环球赛鸽科技,2013,30(4):40-45

[3]周竹萍、王炜、任刚等·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个体过街行为选择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33):199-202

[4]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7

[5]張立伟“中国式过马路”背后的弱势行人权[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10-26(004)

[6]周致纳、史忠科、李迎峰·行人群体闯红灯行为决策模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11

[7]王海婵与郑长江`基于生存分析方法的步行行人闯红灯行为研究,华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02

[8]戴维·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9]许可与刘沛· 徐州市行人闯红灯问题研究,中国企业家 2013-33

作者简介

杨若婷 (1996—)性别:女 民族:白族 籍贯 云南 洱源  硕士研究生在读 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研究方向 应用心理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理想液体元流能量方程推导的对比分析式教学模式探索
留学生形容词谓语句的习得研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