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年前这场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

2021-12-06曾春生

红岩春秋 2021年11期

曾春生

今年是宁都起义90周年。90年前,在江西省南部的宁都县,爆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起义,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余名官兵,毅然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掉转枪口,宣布加入红军,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这次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的,在国民党军队中引起很大震动,同时也使红军增加了一支重要力量。拨开历史烟云,起义背后的历史细节,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发展党员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部第五路军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被编入第26路军25师73旅董振堂部任上尉参谋的刘振亚,当时是26路军中唯一与党组织有联系的共产党员。

1931年5月,中央军委派袁汉澄、王超、李肃到江西第26路军中开展兵运工作。之后,他们与刘振亚取得联系,李肃进入74旅,袁汉澄到79旅2团当上士,王超以住闲和差遣名义住总指挥部和74旅。在第26路军中,刘振亚、袁汉澄等人积极开展工作,发展党员。他们严格遵守秘密工作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谁发展,谁领导,暂不形成组织,只发生纵的关系。从此,第26路军开始有了党的活动。

8月,为加强领导,党中央决定在第26路军中成立中共特别支部委员会,刘振亚任书记,袁汉澄任组织委员,王铭五任宣传委员。特支成员的具体分工是:刘振亚分管官长党支部,袁汉澄分管士兵党支部,王铭五负责修改、保存文件及收缴党费。

特支成立后,决定发展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入党。袁汉澄后来回忆:“9月,特支在宁都城北一家小酒馆的楼上,以打麻将为名,要老板娘给我们煮鸡吃做掩护,第三次讨论争取第26路军总参谋长赵博生入党的问题。我们对赵博生的历史和现实表现认真地作了全面分析。此人不骄不傲、不贪财、爱读书,在冯玉祥部时,即一向以正直、艰苦、朴素著称。大革命时,他受过革命影响,信仰刘伯坚同志,并对从苏联翻译过来的《国际歌》等很欣赏……于是,决定由特支党员王超执笔写封长信给赵博生,试探一下。此信交特支党员罗亚平趁工作之便夹在赵博生的书本里,并观察和相机妥善对付反应。”

过了一个多星期,罗亚平带着满意的表情向特支成员讲述了试探赵博生的经过。赵博生对他说:“我赵博生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有志革命已久,苦于无人领导。亚平,今天我找你没有别的话说,就是要你做我的引路人,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别看我是参谋长,组织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你做我的引路人吧!”之后,特支安排王超与赵博生谈入党问题。10月底,经党中央批准,由罗亚平做入党介绍人,袁汉澄代表组织把上级的批复通知赵博生。赵博生由此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博生入党后,对党积极忠诚,做了许多工作,先后介绍第80旅董俊彦、卢子美两位连长入党。他常利用参谋长的公开身份,集合全体官兵,痛诉祖国大好河山面临日寇侵略的严峻形势,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帮助官兵认清形势选择正确的道路。他还积极做团结董振堂,争取季振同、黄中岳等高中级军官的工作。尤其季振同、黄中岳所在的旅,是第26路军中装备最好、军力最强的部队,又担负宁都的城防任务,赵博生极力争取他们参加起义。

在特支的直接领导下,至起义前夕,26路军共有27名地下党员。他们大都分布在总部、师部、电台、执法队等要害部门,使党组织基本上控制了第26路军。

周密部署

1931年11月底,王超奉调回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途经南昌时,因接头关系被破坏,他误将第26路军地下党的领导人名单及两份决议交给了隐藏在交通站的特务。蒋介石了解情况后,于12月5日从南昌行营拍出紧急电报:“令26路军总指挥部严缉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五三名共产党员,星夜送行营惩处。”

因電报由罗亚平收译,特支很快得到消息,刘振亚、袁汉澄立即找到赵博生商量对策。经过分析研究,他们商定提前举行起义,并拟订了两个方案:一、以73旅为中心的局部暴动;二、争取74旅也参加的全部暴动。同时决定由赵博生安排人员复电“遵令即办”,以应付南昌行营;派袁汉澄到苏区联系红军总司令部;刘振亚、王铭五、李青云等在党内部署暴动的准备工作。

12月5日晚,袁汉澄带着总部执法队的证明穿过第26路军的岗哨进入苏区,在彭湃县(今宁都)固村见到县委书记霍步青。他用联络暗号同霍接上关系后,霍备马派人把他送往瑞金叶坪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6日晨,袁汉澄到达瑞金,即向朱德总司令汇报了第26路军的兵运情况。

7日上午,朱德主持召开中革军委会议,王稼祥、左权、刘伯坚、李富春、叶剑英等参加。会上,袁汉澄汇报了第26路军准备在宁都起义的情况,大家对宁都起义的种种可能作了周密细致的分析,并作出具体部署和方案。

8日,毛泽东接见了袁汉澄,说:“军委会讨论了宁都暴动的方针,很好。暴动是一件大事,将给蒋介石一个很大的打击,能争取全部暴动最好。全部暴动的条件是存在的。这全靠我们党做好过细的组织工作,行动要坚决,要注意保密。万一不能全部暴动,局部暴动也是好的。在反革命的心脏捅上一刀也是好的。”

第二天,袁汉澄带着中革军委的七点指示和叶剑英参谋长交与的一张地图回到宁都,地图上标有暴动后各军的行进路线和驻地分布。中共特别支部马上召集赵博生、李青云等开会,传达贯彻中革军委的指示。赵博生把暴动后部队改为16军的意见告诉了季振同,季振同嫌番号小了。恰在这时,第26路军的2万套冬衣、11月份的薪饷和经费已到广昌,很快会运到宁都。为得到这批棉衣和饷款,季振同提出推迟一天起义,并建议起义后部队番号升级。因关系重大,特支再次派袁汉澄到中革军委汇报与请示。

12月10日,袁汉澄星夜兼程赶到彭湃县固村乡西湖里村曾氏厅厦,向负责联络、指导第26路军起义的中革军委代表王稼祥、刘伯坚、左权汇报情况。中革军委同意把起义时间推迟一天,即12月14日晚举行;起义成功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发动起义

1931年12月13日晚,特支召开行动会议。为应付突发事变,刘振亚和王铭五没有参加会议,由袁汉澄组织召集赵博生、李青云、董振堂举行。

在行动会议上,特支就贯彻中革军委指示、发动和举行起义作了具体部署:赵博生以请谈话名义逮捕靖卫团总和伪县长,并以执行行营“进剿”命令为名,在总指挥部召开团以上主官紧急会议,同时备酒菜招待,在会上宣布起义;孙步霞负责在总指挥部协助赵博生解决反动军官,以鸣枪为信号,示意全员开始行动;袁汉澄负责和王振铎、杨履元共同组织特务队,行动一开始就破坏电话线,并在街上检查巡逻,发现情况及时向赵、董报告;董振堂率特务连扼守总指挥部与74旅的中间地带,以取得多方面的联络与配合,准备策应对付意外事变,并负责收拾79旅贾团;季振同负责挑选人员组织突击队,解决李松崑第25师师部;李青云带领其学兵连之一部警戒城的东大街与小东门一带,并做董振堂的机动兵力,学兵连的另一部分由郭如岳率领控制总指挥部电台;刘振亚率特务排,控制抵达苏区的交通线;李肃到病房做伤病员的宣传工作;王铭五负责写暴动的标语。

会议还确定由赵博生以私人关系争取80旅参谋长边章五,由袁汉澄以师生关系争取第27师参谋处长王鸿章。

14日,所有人员按照行动会议的布置迅速进入岗位,起义按预定计划进行。为了防止消息走漏,根据事先部署,首先由73旅旅部参谋郭如岳率领73旅学兵连一部控制李松崑25师师部电台;由总指挥部上尉执法队员刘向三带人解决蒋介石的特务电台(监视台);由74旅1团特务排控制总指挥部电台。

下午4点,74旅1团3营在营长严图阁的带领下,顺利接替总指挥部特务营,开始负责第26路军总指挥部所在地耶稣堂的警戒任务。黄昏时分,赵博生在耶稣堂宴请全军团以上军官。楼上就座的是与会军官,楼下入席的是随从护兵。宴会上,除第25师师长李松崑外,其余军官全部到齐。

晚8点,酒宴正盛,赵博生以简明的语言向军官们讲明了当前形势和第26路军的处境及唯一出路,宣布起义加入红军。与此同时,74旅1团副官柴登榜带领团部特务排的人化装成传令兵,在楼下招待那些随同前来的护兵。他们有意识地安插座位,把护兵夹在中间,两人对付一个。时机一到,特务排人员把枪口抵在护兵的后腰上,干脆利落地缴了他们的枪。随后,74旅1团3营9连战士20多人在连长的带领下,迅速冲上楼。枪声作响,正在喝酒的军官们立即大乱。9连战士迅速将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黄中岳和曹金声转移出来。

这时,严图阁也带兵冲上二楼会场,将在场的反动旅长王恩布、张方昭,团长杨守道、曹明道等捆绑起来。73旅郭道培、79旅李锦亭、80旅王天顺从楼上跳下,企图逃跑。可他们脚刚落地,就被院子里负责警戒的74旅1团3营人员捉住。随即,赵博生命令孙步霞对空鸣枪三响,全城各部开始统一行动。

同一时间,74旅1团1营营长卢寿椿率部到苏家祠堂25师师部捉拿李松崑。他们赶到祠堂门口,即按战斗方案,控制了门外哨兵。正要往里冲时,却遭到门内哨兵用枪扫射,走在前面的五人应声倒下,造成两死三伤。这时,祠堂大门被里面的哨兵紧紧锁住。双方僵持到很晚,在26路军总指挥部副官处少将副官长赵安恕的斡旋下,里面的人才把大门打开,百余人缴械投降。但李松崑早在双方对峙时,越墙逃跑。

起义进展得非常顺利。除李松崑带走驻城北40里外的石上1个团外,其余各部包括1个军直、2个师直、6个旅直、11个整团,共1.7万余官兵(携2万余支枪),全部参加起义。

12月15日晨,起义部队集合在宁都城南门外沙滩上。赵博生向全体官兵发表了简短讲话,宣布起义成功。接着,他们扯下国民党党徽,撕掉国民党旗帜,于当天到达宁都城东南60里的固厚圩宿营。在那里,他们受到王稼祥、刘伯坚、左权等人的迎接。晚上,部队通过电台用明码向全国发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宣言》,郑重宣告:“我们两个整师于1931年12月14日,在红色的江西彭湃县城实行革命暴动,消灭了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走狗反革命的军官,扯毁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的旗帜,高举着苏维埃的红旗,加入红军,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了!我们永远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揮,永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实行土地革命,打倒国民党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完成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统一。”

12月16日,刘伯坚代表中革军委,向全体起义官兵宣布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命令。对于当天的情形,参加宁都起义的张明远后来回忆:“到达固厚的第二天,起义部队集合在一个打谷场上。没有专门搭什么讲台,只在打谷场上放着一个大方桌子,有两位领导干部站在桌子上给我们讲话:一位是红军代表刘伯坚,另一位是我们的参谋长赵博生。”“刘伯坚代表当众宣布了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共中央军委(中革军委)的命令,授予起义部队以红军第五军团的番号以及由毛泽东、朱德签名任命的红五军团各级领导人的委任状:任命季振同为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为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赵博生为参谋长兼第14军军长,黄中岳为第15军军长。”

宁都起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兵运工作的一枚成功硕果,不仅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壮大了红军力量,还有力地支持了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对巩固革命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