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以明道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2021-12-06赵鸿宇

花卉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造景内涵景观

赵鸿宇

(太原市迎泽公园,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推进,国家开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之中占比较大的植物景观的营造也要符合时代的潮流,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又要表达植物背后丰富深邃的文化意蕴。因此,将“文以明道”的传统种植设计理法合理的运用到现代植物造景中,并对其进行创新,采用新的种植形式,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这将是中国植物造景表现其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

1 文以明道概述

1.1 文以明道的含义

文以明道,是哲学范畴的一种讲“文”和“道”关系的思想,即反映文学作品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文是道的载体,要求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其人文内涵,形美质秀,贵在神似。本文中的文主要指植物景观。

1.2 文以明道的发展

文以明道是基于道的哲学观和美学观发生发展的。道的哲学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从春秋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学说开始影响整个社会,儒家学说中的“道”侧重于“人道”[1],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论道,但是老庄多言“天道”,即顺其自然。两个学说派别均与社会相联系,强调人们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应该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活动,区别在于在“道”的内容上有所分歧。

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首次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理念,此处的道指孔孟之道。接下来柳宗元等文学家也开始倡导以人间事理和自然之道为重点的文以明道理念。而宋明理学则强化了艺术创作的伦理学意义,比如周敦颐等人提出的“文以载道”[2],则进一步阐述了该理念具体的表现手法,以道为本,文为末,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的和谐关系被割裂。明中叶“心性之学”的兴起对过于僵化的宋明理学进行修正,重新认识到道和艺,即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的相辅相成关系。

总体上说,历代文艺评论只是在“文”和“道”,即形式和思想内涵的关系,以及思想内涵的具体内容方面有一些争论,但大多认为艺术要反映“道”的精神,形式和思想并重是艺术创作的主流观点,这一观点也一直沿用至今。

1.3 种植造景中的文以明道理念

王充称:“物以文为表,人以文为基[3]”,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多指外表形式化的东西。对应到植物造景中来看,“文”指的就是植物景观,“道”则是植物所赋予的精神内涵,在我国传统的植物造景中,植物不仅是具有自然美的客观存在物体,也是蕴含性情、志趣和感情的。这种情感的表达并不是生硬的附加在植物之上的,而是通过在植物景观布置时的组团形式,种类搭配等艺术手法,使观者在其中能够与造景者引起情感共鸣,体会到造景者的思想美,在景中自然而然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并能感动到观者,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这种借景抒情的创作手法,是中国园林最显著的特征。

由此可见,在植物造景设计中,文以明道的理念更多关注的植物背后所代表的象征含义,就如古人常借文抒情明志一般,在营造植物形式美和生态美的同时,充分变现其精神特性,就如菊花代表悠然,是一种景以境出,以形载道的表现手法,使得该处景观意味深长。

2 文以明道理念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研究,文以明道理念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从有情、融情、抒情到回归内心,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景和人的和谐统一。

2.1 思想为妙,物与神游

古人云:“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4]!”这就是说“神”,即作品的构思,一定要先于你的行为,用思想来指引行动才能实现景观的情真意切。因此,在植物造景设计中运用“文以明道”理念的第一阶段就是——有情。想要在植物造景设计时能够对植物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运用自如,首先需要你对植物本身的文化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中自如的加入这些情感要素,从而准确的表达出你所想所思。植物的深层含义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积淀形成的,代表了人们对其寄予的思想感情,“物与神游”便是一幅思想随景观飘散的极致美景[5]。例如人们常常利用海棠树来表示富贵吉祥,选用石榴造景来寓意多子多福,利用柳树来表示依依惜别之情。

2.2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我国文人在进行创作时候多讲究虚实结合,用实景来表现背后的虚情[6]。空间上的虚实关系是使人产生时空错觉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意”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具象的空间。除了空间上的虚实关系,植物还有着形体的“实”和人文内涵的“虚”。将此理法用于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将情与景完美的结合,达到“对内足以抒情,对外足以感人”进而“物我交融”的最高理想。故在植物造景设计中运用“文以明道”理念的第二阶段就是——融情。如迎泽公园“七孔观鱼”景观,湖岸周边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和连翘等开花灌木,远远望去,湖面上倒影横斜,虚虚实实,扩大了景观的空间感,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动静转换间更能体会到植物的摇曳之美和诗情画意。

2.3 托物言志,以形媚道

文以明道理念通过“以形媚道”的创作方法得以具体表现,这也是该理念表现的第三个阶段——抒情。正如宗炳所说的“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7],认为山水是“自然之道”审美的感性显现,山水美也是人情感的体现。恰恰是因为文以明道理念的影响,植物也成为表达思想的一种途径,在造景者巧妙的植物种植设计下,将所想表达的情感通过不同的植物景观表现出来,从而以形引情,更能展现植物景观之美。

传统园林造景设计强调“言志比德”功能——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造景者的思想情怀。值得注意的是,用植物言志比德要做到合情合理,实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即“览者”在“作者”思想引导下领会这种美,并体悟更多美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太原市迎泽公园“七孔观鱼”景观,以水为中心,鱼儿畅游,景石嶙峋,配以柳树、连翘、碧桃等植物,倒影水中,展现了山水石融为一体自然野趣之美,进而表达“智者乐水”的哲理,是以形媚道的优秀例子。这里的植物景观已经成为一种闲适自然的美好媒介,直通造景者的思想。

2.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文以明道理念虽然表现的是植物的人文美,但是我们赋予植物一定的感情,运用一定的形式手法将其变现出来,最终求得的是一种心灵的共鸣,因此,最高阶段的状态依然是“天人合一”,也就是我们文以明道理念表现的最后一个阶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万变不离其心。

3 文以明道理念在当代种植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

3.1 继承和发展的途径

3.1.1超越时代,触摸基本点

“为传统而去继承传统是一个失败的经验,离开传统去盲目地创新也是一个失败的经验。”因此,我们在对文以明道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中,要超越时代,去触摸设计的基本点,而不用太刻意去划分传统与现代的分界线,但是,传统的种植设计理法为现代园林种植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文以明道的设计理念都应该是我们进行植物造景的指导思想。

3.1.2立足现代,探寻创新点

任何一种理念,手法都是时代的产物。如今,人们的文化诉求也开始变得更加丰富,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熏陶和更细腻的情感体验。因而,文以明道理念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原有精髓的同时,不断吸收外来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把它们转化为适合中国的、合适的表达方式。

3.2 文以明道理念在太原市迎泽公园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3.2.1藏经楼“藏经映雪”景观

“藏经映雪”景观是迎泽公园藏经楼中心广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古建筑藏经楼周边配植雪松、圆柏等大树,葱葱郁郁的大树巍然直立,刚正不阿,与藏经楼的威严肃穆形成了很好的映衬,樱花的烂漫又给庄严的气氛增加了一丝烂漫,两侧列植的侩栢更是形成了“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

3.2.2“五峰插云”景观

“五峰插云”景区位于迎泽公园岛上,围绕池越忠烈士纪念碑设置水石景观,搭配种植白皮松、连翘、丁香等植物,多样的植物种类象征了池越忠等烈士的精神值得我们更多人学习和继承,在起伏的地形,变化的植物组团景观中步移景异,这大概是“文以明道”最好的注解了吧。

4 结论

文以明道是中国传统种植设计中营造意境的重要设计理念,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层面的理法和精神层面的内涵完美融合的体现。对文以明道的理念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其表现形式的四个不同阶段,对当代中国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造景内涵景观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研究
景观别墅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活出精致内涵
火山塑造景观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