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上海市开展碳普惠机制的几点设想

2021-12-06

节能与环保 2021年2期
关键词:普惠上海市机制

1 碳普惠定义及本质

碳普惠是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二氧化碳当量作为碳普惠制核证减排的单位。

碳普惠的本质是通过社会公众的低碳行为实现碳减排量共享的手段,是共享经济惠及大众的一种体现。碳普惠机制将公众的低碳行为量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公众的低碳意识。

2 我国碳普惠工作发展现状

碳普惠机制缘起于2017 年。当年3月,碳普惠在河南省洛阳市试行了碳汇核算,用以激励市民的低碳行为。4 月,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发布了《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正式将碳普惠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补充机制。自此,社会公众的节能、低碳、碳汇等纳入到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5月,福建省研究通过《福建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方案》,将碳汇正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6 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举行了广东省省级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首次竞价活动。随后,碳普惠机制在国家低碳城市开始试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2019 年11 月印发的《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提出,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到2022 年,力争60%以上的创建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全国各地纷纷探索试行适合自己的碳普惠措施,推动公众生活行为低碳化。

2020 年4 月,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标准制定、公众低碳场景拓展、减排项目开发、减排量交易体系构建等25 项具体任务。9月,北京市交通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推出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措施。11 月,山西太原围绕地铁经济构建了“地铁碳普惠”体系,围绕“地铁沿线一公里”“地铁出站口一公里”“地铁与生活圈最后一公里”等商业场景,全面构建城轨、公交、航空、单车、社区等领域的低碳应用,实现个人低碳行为与碳市场碳排放量交易活动的紧密挂钩。

上海市也在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碳普惠机制。2020 年7月底,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组织相关团队赴广州和成都进行碳普惠调研,在顶层设计方面力求务实创新,在做好既有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采取碳普惠手段,调动公众节能降碳的积极性。

3 上海开展碳普惠制度的工作基础

3.1 低碳发展实践区

2011 年,上海市启动了首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工作。在低碳发展实践区的创建中,将低碳目标、组织领导、统计体系、区域管理、能源低碳化、低碳建筑、低碳交通、资源综合利用、碳汇、低碳制造和产业等10 个领域的指标纳入创建要求中。经过几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上海首批低碳发展实践区已经通过验收,包括虹桥商务区、崇明、长宁虹桥地区、临港地区、黄浦外滩滨江地区、徐汇滨江地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奉贤新城等8 个区域成为首批低碳发展实践区。在区域范围内,低碳行为得到了推广,低碳技术得到了应用。

2017 年,确定了包括上海世博园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在内的5 个区域将开展第二批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覆盖了能源、交通、建筑、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个方面,全面考量了园区低碳发展的各个方面。

3.2 低碳社区

自2013 年起,国务院将每年节能宣传周的第3 天确立为“全国低碳日”。基于此,上海市聚焦“衣、食、住、行、用”5 个方面,针对市民家庭、商家、办公楼宇、企事业单位、校园等五个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低碳生活主题宣传和实践活动。

为了更有效地推广低碳行为,培养低碳意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社区工作的通知》要求,上海市于2014年7月启动上海市低碳社区创建工作。低碳社区创建之初,就提出了注重低碳理念的宣传,结合社区自身特色,通过推进绿色低碳照明、垃圾减量和分类等活动,促进社区全面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2015 年,上海市确定并发布了《关于启动开展凌云街道梅陇三村等11 个市级低碳社区试点创建工作的通知》,并于2016年底组织了验收评价工作,对低碳社区创建的成果进行了肯定。根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本市第二批低碳社区试点创建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公布本市市级低碳社区(第二批)试点创建名单的通知》,上海市又开启了第二轮市级低碳社区试点创建工作。2020 年6 月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文开展对第二批市级低碳社区开展了验收评价工作,对低碳社区创建中采纳的节能低碳领域相关工作开展评价验收。至此,共约27 个社区纳入了上海市低碳社区的管理工作。

4 上海开展碳普惠机制的工作设想和建议

碳普惠机制是将全社会低碳行为通过一定的规则量化并持续推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上海市在低碳社区和低碳发展实践区等低碳宣传、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将碳排放权交易、低碳社区、低碳发展实践区,甚至是公共交通激励措施等几个独立的系统相融合,建立一套系统的可实施的系统,更有利于全社会的低碳意识及低碳行为的持续推进。

4.1 公共交通

绿色出行的大数据基本形成,便于碳普惠机制的有效对接。上海公共交通卡的覆盖范围已经将上海地铁、公交、轮渡、金山铁路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全覆盖。为绿色出行大数据积累和使用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METRO 大都会的刷卡量,提供了大量的交通出行大数据。

另外,针对绿色出行的奖励计划,不仅上海市总工会会定期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上海申通地铁也会在每年的低碳日对使用量比较大的公交卡开展抽奖活动。这些奖励活动与碳普惠机制可以有效对接,便于实施碳普惠内的激励措施。

基于上述信息,可以将碳普惠平台与公交卡相关平台对接,将公交卡或者METRO 大都会内的里程根据一定的核算方法进行折算,形成碳减排量,即碳币。既可以与申通地铁的奖励计划相关联,也可以与上海总工会的奖励计划相关联,甚至可以将形成的碳减排量与上海市的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相挂钩,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公共交通的出行率。

4.2 低碳社区

低碳社区在设计之初,已经将绿色低碳的内容贯穿其中,甚至在某些社区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奖励计划。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以申报主体为单位,将社区内居民绿色低碳行为根据一定的规则,转化为碳减排量,即碳币,在上海市的碳普惠平台上进行交易,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可以回馈给社区居民,形成正向激励。

4.3 低碳发展实践区

低碳发展实践区是在一定区域内实施绿色低碳措施,以管委会或区发展和改革委的名义申报,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属性。针对区域内实施的低碳措施,在申报报告、各类评估报告中有所体现。但是切实将区域内低碳措施的实施产生的碳减排量进行量化,形成一份区域内的科学的碳减排量评估报告,还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

持续推进低碳措施的实施,为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形成一份科学的可衡量的评估体系,正是碳普惠平台可以解决的问题。碳普惠平台的创建,还可以通过区域内碳减排量的核算和交易,形成一定的经济刺激,既可以引起区域内生活群体的关注,还可以促进商家或者企业低碳行为的持续改进。

4.4 企业供应链低碳

上海市经济信息委针对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等均有一定的补贴,但是得到补贴的项目一般资金需求大,实现的节能量也比较多。经过几年的积累,目前节能减排工作更多趋向于精细化管理,意在激发企业内在节能降碳的需求。

碳普惠平台的建设正好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通过一定的核算指南和方法,将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产生的节能量转化为碳减排量,在碳普惠平台上进行交易,进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更加激发企业的内在低碳化发展动力。

5 结语

碳普惠工作将为碳排放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是有效落实《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的手段和举措。充分利用既有的政策措施,作为既有碳排放权交易的补充手段,让绿色低碳深入普通民众,营造全民参与、全民绿色低碳的生活氛围,为2030年碳峰值实现以及2060 碳中和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普惠上海市机制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浅论普惠金融及其未来发展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