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主要模式及效益分析

2021-12-06丁安强唐强荣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盖菇大球秸秆

丁安强,唐强荣

(1.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上海 浦东 201300;2.上海谷东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上海 浦东 201311)

上海市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水稻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如何进一步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充分发挥秸秆资源的综合效能,实现秸秆“变废为宝”,一直是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大球盖菇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水稻秸秆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利用水稻秸秆生料种植大球盖菇具有节约成本、绿色生态、提质增效等多重效益,深受广大种植户青睐。

1 主要栽培模式

目前,上海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的模式主要有3种:稻菇生态轮作模式、林下高效栽培模式、大棚反季栽培模式。

1.1 稻菇生态轮作模式

稻菇生态轮作模式是指在种植一季水稻后,在原水稻田里就地取材,收集现成的水稻秸秆直接种植大球盖菇;菌菇采摘结束后再将菌渣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种植水稻的一种生态高效种植模式。

稻菇生态轮作模式关键要科学选择水稻品种,合理安排稻菇茬口布局,实现稻菇茬口高效无缝衔接。大球盖菇的生长周期约60 d,可根据水稻生长周期,选择生育期合理的早熟优质水稻品种,如“松早香1号”。“松早香1号”在上海地区全生长周期约128 d左右,可安排在每年5月10日左右播种,9月20日前后成熟。水稻收割后,通过前期准备,安排在每年10月底开始栽培大球盖菇,12月即可采摘头潮菇,来年5月份结束,为新一季水稻种植做准备。该种植模式不仅完美实现农业内部良性循环,并且填补了冬闲田的空白,实现“一地双收”、增收增效,不仅为人类提供色香味俱全的大球盖菇,还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提升稻米品质,值得推广。

1.2 林下高效栽培模式

林下高效栽培模式是指利用水稻秸秆生料,在闲置的林地空间栽培大球盖菇的生态高效栽培模式。

林下环境湿度大,郁闭度高,适合食用菌生长。廉价的水稻秸秆为大球盖菇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菌菇生长产生的CO2又可促进林木的光合作用,菌菇采摘后的剩余物即菌渣还可以作为有机肥培肥地力、促进林木生长。这种“水稻秸秆—林下菌菇生产—有机质还田”的生态循环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林下富余空间和良好环境,不仅能够实现生长空间互补,而且在光、气、水、温等因素的利用上互补互惠、循环相生、协调发展,以林养菌、以菌促林,实现了林-菇经济、生态、和资源良性循环利用,一举多得,效益倍增。

1.3 大棚反季栽培模式

大棚反季栽培模式是指利用水稻秸秆在闲置的设施大棚内反季节栽培大球盖菇的种植模式。

随着绿色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在水果蔬菜采摘淡季,田间路边总是涌现很多设施大棚闲置浪费的情况,甚是心疼。该种植模式从大球盖菇入手,充分利用水稻秸秆这种廉价宝贵的生物质资源,不断探索大棚二次高效利用方式,不仅解决了设施大棚闲置问题,还拓宽了水稻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此外,该栽培模式可有效避免冬季低温和春季多雨等不良气候的影响,可极大缩短生长周期,从开始栽培到头潮菇采摘只需45 d左右,菇的品质和产量都有所保障;并且还可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调节出菇高峰期,缓和蔬菜淡季,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大球盖菇以其良好的口感和突出的营养保健价值,在北上广深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需求量快速增长,价格居高不下。大球盖菇种植技术简单、产量较高,以每0.067 hm2栽培400 m2大球盖菇计算,单产鲜菇大约2 500~3 500 kg,既充分利用了紧张的土地资源,又提升了土地附加值,达到“一地双收、增产增效”的目的。此外,利用残余的菌渣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还林,不仅可以培肥地力,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成本,“肥”了田地、富了农民,经济效益显著。

2.2 社会效益

近年来,上海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利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形成机械化还田托底,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等多元化综合利用长效机制稳定推进的格局。目前较为普遍的方式是直接机械化还田,既造成大量生物质资源的浪费,又为农业生产埋下了隐患。利用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具有“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成本低廉、效益明显,简易操作、易于推广”等优点,既可避免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危害和长期大量还田带来的负面问题,又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可供人类使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进一步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同时其废弃菌渣又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用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实现经济、生态和资源内部良性循环,效益显著。

大球盖菇的种植技术粗放,劳动强度低,且易于管理,农村老弱劳动力即可完成种植、管理、采摘、分拣等工作,可有效安置大量农村留守老人的就业及增收问题,带动了农户发家致富,是实现精准扶贫、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良好途经,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

2.3 生态效益

近年来,水稻秸秆常年大量还田的负面问题不断暴露,不仅导致稻田病虫害发生机率扩大,增大防治难度,还会因秸秆来不及腐熟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水稻红苗、缩苗、僵苗等现象频发,因此不是“一劳永逸”的最佳方式。水稻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多种元素,是具有多种用途且可再生的宝贵生物质资源。利用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不仅解决了水稻秸秆焚烧或处理不当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通过大球盖菇菌丝的超强分解能力,解决了水稻秸秆分解不完全产生的负面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上海市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的内涵。栽培推广0.067 hm2大球盖菌大概消耗15 t约1.67 hm2左右的水稻秸秆,真正做到让稻草变废为宝;同时菌菇采摘之后残留的菌渣还保留了大量可被植物直接吸收的碳、氮养分和活菌丝体,作为优质有机肥直接还林或还田,以地养地,进一步改善土壤、培肥地力,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化、生态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充分利用水稻秸秆生料大力发展大球盖菇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经济、生态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推动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生产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盖菇大球秸秆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林下大球盖菇丰产技术要点
数理:大球和小球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SONG OF SMOG AND FIRE
有多少盏灯
秸秆打捆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