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干旱地区山楂新品系甜红子引种及栽培技术

2021-12-06师增胜王军亮任亚丽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山楂土壤

师增胜,王军亮,任亚丽,张 蓉

(甘肃省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通渭743300)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 912.97 km2,农业人口40.58 万人,占总人口的88.6%。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013 年末耕地详查面积154 800 hm2,其中水浇地不足600 hm2。海拔1 410~2 521 m,年均气温7.7℃,无霜期120~160 d,日照时数2 100~2 430 h,水资源奇缺,降雨主要集中在7—9 月,年降水量380 mm 左右,年蒸发量1 700 mm 以上,为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旱,且冰雹、霜冻、沙尘等自然灾害频繁,自然条件严酷。

近年来,在当地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取得了成功,为当地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随着国家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大量山地被退耕还林还草,用来栽植柠条、云杉、侧柏、槐树等生态苗木,而山楂兼有生态林和经济林的特点,不但可以满足生态需求,而且能给老百姓带来收益。山楂产值达52 500 元/hm2左右,纯收入达30 000 元/hm2以上,是种植玉米收入的3 倍多。因此,发展山楂产业,提高山楂栽培技术水平,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学特征

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属于蔷薇科(Rosaceae)山楂属(Cratacegus)多年生落叶乔木[2],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及水果兼用的重要经济树种之一。山楂果实含有各类丰富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风味,用途广泛,在鲜果食用、罐头食品加工、中成制药等方面极具开发和研究价值[3,4]。甜红子山楂品种是科技工作者在21 世纪初在调查山楂种质资源时发现的山楂品系,树皮较粗糙,灰褐色或紫色。小枝较粗壮、无绒毛,枝刺细、且多,紫绿色。叶片呈羽毛状,有2~5 个裂片,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叶子深绿色,叶脉上有柔毛,有亮光泽。叶片长8.0~10.5 cm、宽 7.0~11.6 cm,叶柄较长,大托叶,革质。伞房花序顶生,有小花8 朵左右,白色花瓣。果实扁圆形,果皮为橙红色,表面平滑且光滑度高,果柄短,梗洼浅,萼筒圆锥形,质地细密,质硬细韧、甜酸、有香味。

1.2 生态学习性

甜红子山楂经济寿命较长,一般2~3 年就能结果,8~10 年进入盛果期。对土壤、光照、环境均要求不严,有很强的耐寒和抗旱性。年均温度为4.5~15.6℃时能够正常生长,气温在12~15℃生长最好,冬季能耐-15℃左右的低温,在陇中区域4 月下旬芽萌动,5 月中旬初开花,10 月上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148 d 左右。其性状稳定,鲜食加工兼用,综合性状优良。

1.3 营养价值

1.3.1 山楂的功效 甜红子山楂单果重15~25 g,含糖量12.7%,总酸1.53%,可食率91.2%,可滴定酸1.6%,糖酸比5.99[5]。树姿较直立,树势中强,萌芽率52.6%,成枝力42.8%,是果类山楂中甜、硬、香兼备的品种。果实硬度大,耐贮存,冷库贮藏可实现全年供应。山楂果肉含有较高的热量、胡萝卜素、钙质、碳水化合物、山楂酸、果胶等。其中,维生素的含量高,仅次于红枣和猕猴桃;同时含有钙、铁、钾等微量元素,具有开胃消食等功效,尤其是消积、肉食不消、腹泻、消滞效果更佳,同时山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缓解局部充血、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利尿和镇静等功效。

1.3.2 经济价值 山楂片是人们喜爱的休闲食品之一,含有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还含有黄酮、内酯、糖、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其中所含的脂肪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酶的功能。山楂通过加工可以制成山楂饼、山楂糕、山楂片、山楂条、山楂卷、果丹皮、山楂茶、糖雪球、山楂罐头、山楂糖葫芦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山楂树不但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植物和生态景观树种,其果实也是农产品加工和中成药制药的重要经济林木,果实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好。

2 繁育方法

2.1 实生砧苗的培育

2.1.1 种子处理 9—10 月份,在果实刚开始从绿色向红色转变时采收,采摘后应及时脱去外部果肉,取出种子并洗净晾晒后进行细沙储藏。将种子放在45~50℃的温水中不断搅拌,浸泡12~15 h,将水面上漂浮的庇子弃掉,捞出种子将其晾晒摊放在通风的水泥地板上暴晒2~3 h,然后再在温水中浸泡12 h,再暴晒,反复数次后,直到有2/3 种壳开裂时就能层积。将核壳裂口的种子进行沙藏处理,到翌年开春将种子混在湿沙中置于不低25℃的条件下催芽,然后播种[2]。

2.1.2 播种 选择地势平、不积水的砂质地,施基肥52 500~67 500 kg/hm2,耙平整后做成宽1.2 m、长6~10 m 的高床,床面一般高15 cm 左右,床沟为30 cm 左右。沟底拍平后将种子尽可能均匀撒在沟里面,盖上一层2 cm 左右薄土,播种量为225 kg/hm2。

2.1.3 管理 播种后7~10 d 出苗,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浇水时应避免高温天气浇水,浇水要少量多次,以防幼苗倒歪。幼苗长到5 cm 高时进行间苗,留壮苗 6 300 株 /hm2。

2.2 嫁接

嫁接主要是选择好的砧木和接穗,接穗一般在当年8—9 月份收集,在结实早且健壮的母体上采集接穗,接穗要随采随接。嫁接的方法因季节各有选择,一般多采用芽接、劈接或腹接等方法。嫁接7~10 d后,用手轻触叶柄自动脱落,说明嫁接成活。对嫁接没有成功的要及时补接。翌年春天接芽萌发后,对嫁接苗进行摘心、剪砧,并加强病虫害等防治工作。

3 栽培技术

3.1 果园建设

选择在土层深厚、质地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沙壤土建园。栽植密度为2 m×4 m 或3 m×4 m。秋天栽植的山楂其成活率高于春天栽植的山楂。栽植前分别挖深1 m、宽1 m 的栽植沟或宽1 m 的栽植沟方穴栽植,每穴施优质有机肥20~30 kg,栽植后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树木,进行水肥一体滴灌培育,以提高成活率,行间覆盖黑色除草膜。

3.2 田间管理

3.2.1 基肥 在果实收获后施用,一般在10 月中下旬。采用施肥与改良土壤相结合的条沟施法,即在行间开深30~40 cm 沟施肥;也可将肥料撒在地表,然后翻入土中20 cm 深度。一般施优质有机肥和腐熟的农家肥。

3.2.2 追肥 发芽前施用速效肥,复合肥在果实着色期追施。山楂每生产100 kg 施N 2 kg、P2O51 kg、K2O 1 kg。花期前施用尿素、碳酸氢铵等速效氮肥,忌施用硝酸铵、氯化铵、氯化钾,防止山楂烂根。叶片展开后,开花前后分别用0.3%~0.5%尿素3 次,在果实膨大着色期施用0.2%~0.3%磷酸二氢钾2 次。

3.2.3 浇水 灌溉量根据降雨量多少而定,一般1年灌水3 次,在2 月下旬或3 月上旬根据土壤墒情灌水1 次,在灌水前根据土壤肥力进行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和肥料的吸收利用。待开花结束后再视土壤墒情酌情灌水,以提高有效果实的转换率。在果实膨大期灌水1 次,一般在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以促进翌年的花芽分化和当季山楂果实的迅速生长。冬季灌溉等果实全部采收结束、气温降低、土壤昼消夜冻时浇封冻水1 次,可有效保护树体顺利越冬[5]。无灌溉条件托盘可采取覆草、覆膜、坑贮肥、坑贮水等措施抗旱保湿。

3.2.4 土壤管理 初冬或早春在土壤15~20 cm 适度翻耕园地或深刨树盘,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能,增强土壤保蓄水分能力,改善土壤肥水状况,以促使根系生长。

3.3 树体管理

3.3.1 整形 为了使山楂主枝和侧枝在树冠内分布合理,在空间上构成较为理想的树体,以增加承载更多果实的树体构架,并能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和吸收光照。甜红子山楂干度强,层次明显,树形适宜。固定干高50~80 cm,3 侧枝在每个主枝外侧分层排列,侧枝上培养结果枝群。对初果期幼树进行定干、开角,采用冬剪夏剪结合的方式及时调整枝条,扩大树冠,注重培养结果枝组,增加产量。不断更新修剪或重剪多年生枝条,以促进潜伏芽的中、短枝发芽;对分支组周边分支采用“三叉戟”切中心,“燕尾枝”切1 支,减少非生产性枝条,促进枝条定位结果,合理调节养分的分配利用,以促进树体生长健壮,保证丰产优质。

3.3.2 修剪 修剪是保证山楂丰产、稳产、优质的一项技术措施,根据自然和栽培条件以及树龄、结果习性确定修剪方法。由于山楂树进入结果期后,多年连续结果,导致枝条下垂,生长势逐年减弱。因此,冬剪要及时进行枝条更新修剪,回缩到距主干较近强壮的分杈处,便于恢复果树树势,亦可增强生长势,提高产量。但凡生长充实的新树梢,其顶芽及其以下的1~3 芽都可以发展为花芽,故而在山楂修剪过程中尽量不采用短截的方法,以便保护花芽,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因为山楂树在春季生新梢能力很强,大多数枝条顶端的1~3 个侧芽都可以抽生强壮枝条,因此夏剪采取疏枝、摘心的方法,每年应及早疏除位置不当、生长过旺的发育枝;摘心一般在6 月中下旬,待山楂树冠膛内树枝条长到30~40 cm 时,留20~30 cm 摘心,以便促进花芽的形成,逐步培养合理有效的结果枝组。

3.4 花果管理

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才能保证丰产,开花期人工辅助授粉可显著提高坐果率。若在花量过大、坐果过多时,采取疏花疏果措施,控制坐果数量,防止结果大小年,保证合理的丰产稳产。在果实着色期喷50 mg/kg 的NAA 2 次,促进着色,以提高果品质量,同时提高耐贮性。

3.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一定要坚持“治前、治早,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物理防治,尽量减少农药防治。

3.5.1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轮纹病、锈病等病害。物理防治以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增施水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在秋末或早春结合施肥修剪,清理果园内枯枝、落叶、落花、落果,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枝、病果,减少菌源。化学防治需要在各种疾病的早期及时喷洒农药,2 000 倍三唑酮液体、1 000 倍甲基甲苯丁胺和800 倍多菌灵均可防治褐斑病、白粉病,25%苯醚甲环唑4 000 倍液控防锈、防霉、防炭疽病。

3.5.2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桃小食心虫、小吉丁虫、顶梢卷叶蛾、蚜虫等。物理防治以安装杀虫灯、诱捕器、粘虫板进行诱捕诱杀,人工抹杀或摘除有虫卵枝叶,及时清理果园内枝叶进行集中处理,以减少虫源。化学防治用2.5%敌杀死2 000~3 000 倍液、50%杀螟松乳油1 000 倍液、75%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1 000~2 000 倍液对虫害均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4 适时采收与贮藏

采收时期的早晚对果实的产量、品质及贮藏性都有很大的影响。采收过早,果实固有的色泽和香味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同时果实含糖量低会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采收过晚果实果肉变软,贮藏性减弱,使果实商品价值下降。通常在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大部分果实达到九成成熟时选择晴天采收。采收时要尽量轻摘、轻放,减少碰、压、刺伤,保证果实完整无损。采收后,可按商品规格分级放入保鲜冷藏库进行贮藏,以满足果品的周年供应。

猜你喜欢

山楂土壤
La acerola: el fruto de un amor romántico
土壤
山楂花
山楂花开白如雪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山楂更可化瘀滞
山楂
金银花山楂汤 驱走伤风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