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振兴

2021-12-06陈定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靖远县规划农民

陈定顺

(甘肃省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靖远730600)

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面积5 809.4 km2,辖 18 个乡(镇)、176 个行政村、10 个社区,总人口50.3 万人。黄河流经县境10 个乡(镇)154 km,全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3 大自然区域构成。总耕地面积12.08 万h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81 万hm2,总户数139 206 户,户均耕地0.868 hm2,全县农村劳动力共233 481 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65 774 人、初中文化程度108 291 人、小学文化程度58 940 人、文盲半文盲476 人。纯务农人数13 335 人,在外打工人数220 146 人,务工人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94.3%,工农业总产值702 073 万元,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 332 023 万元、110 984 万元、259 066 万元。

虽然靖远县农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农业大而不强,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个体经济占比较高,集体经济发展较弱,且农业规模化发展程度较低,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农业领军人才较少,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因此,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乡村产业,防止返贫,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要把脱贫攻坚的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移植到乡村振兴中,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农村改革,正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局中育新机;要大力推进农村改革,特别是在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上有大突破,解决好“钱地人”的问题,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活乡村发展的内在活力。

1 抓好乡村建设规划

应把农村规划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实际工作中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一切建设依照规划进行。一是乡村振兴规划要有整体性、系统性,与乡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修复规划、文化振兴规划等系统集成、多规合一,规划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起到鼓舞斗志、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作用。二是规划制定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符合农民意愿,有利于农村长远发展,从宏观角度谋篇布局,使规划具有权威性。三是城乡通盘考虑,并在全县统一规划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制定各乡(镇)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沿黄灌区、高扬程灌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各具特色,产业布局要能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同时注意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以多样化为美,全面审视乡村价值。乡村不仅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文化体验功能及休闲观光功能,乡村振兴规划应切合乡村实际,使规划蓝图充分体现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及民俗风情。四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让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风景变成聚宝盆,使养老养生、乡村旅游火起来。乡村建设既要把硬件建设好,又要把软件开发好,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五是强化农业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2 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在生产成本上涨和农产品价格受限的共同作用下,农民种地收入非常有限。靖远县每个劳动力只有0.11 hm2的水浇地,种地收入远不能保证生活所需。经测算,一个劳动力种粮必须有3.33 hm2的水浇地,设施蔬菜必须有0.27~0.67 hm2的水地面积,才能保证正常收入。因此,外出打工是必然选择,农村农业兼业化现象很普遍。据统计,靖远县94%的劳动力以外出打工为主,“大县小农”是靖远县的基本县情,家庭经营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面,农户所承包的耕地碎片化严重,无法统一管理,而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农业走向市场化的根本出路。因此,要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应用现代技术装备,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培育家庭农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土地流转与租赁,将土地集中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这样既维护了农民承包权益,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目前,靖远县土地流转面积为2.418 万hm2,流转率仅19%,所以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全力推进规模经营,让农民从规模发展中获益。

3 发展农村城镇化

靖远县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村庄分布与格局依然延续着长期形成的自然村庄和农村格局,房屋建筑各异,杂乱无章,没有统一的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街道、房屋没有统一的规划,房屋乱建、滥建占用大量的耕地,非常零散,这样的现状不便于统一安排社会资源,也不便于集中管理,更不符合乡村振兴要求。乡村振兴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态振兴,即自然景观亮丽,居住场所优雅,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协调统一、自然景观与建筑风格相得益障,让村庄成为美丽的名片。但目前现实与目标相距甚远,必须搞好城乡统一规划,对于特别分散的农户,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办法,将合并村庄提到议事日程,将其区域内的自然村适当集中,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建设、统一配套,按照城镇化基础设施的标准和要求,建立新型居住小区,以“属地城镇化”的方式,盘活现有房产资源,促进人口适度集中,包括安排公共文化设施、休闲娱乐场所、公用绿地等。发展农村城镇化有以下好处:一是便于集中统一管理,协调高效安排社会资源,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二是改善环境,使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和谐;三是节约空间,村庄合并可腾出大量耕地。靖远县农户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一般都在0.067 hm2以上,如果推行集中安置,可节约数量可观的耕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4 培养职业农民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农民工的第二代、第三代已经脱离了农村、脱离了农业生产,不会干农活、不愿意回农村,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目前大多数农村院落都是留守老人或妇女看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而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农民,农业兴必须先有人才兴,在农村必须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专业化农民,支撑农业发展。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要转变观念,农民也是一种正常职业,将农民从传统“农民”中置换出来,让农业成为一种职业选择,农民成为农业职工,其与大学教师、医院医生、银行员工、企业职工、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等,共同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城镇化服务等,实现农民职业化。

5 建设数据乡村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是社会潮流,机械化、智能化在农业发达地区贯穿始终,无人农场、智慧大棚、定单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新风尚,新的服务模式缩短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也拉近了农户与消费者的距离,电脑、手机成为“新农具”,手机下单、产地溯源、直销模式被广泛应用。农民在选择产品时可以根据大数据进行种植,也可以看到各种农产品的价格走势,自己种地、自己销售,信息化技术应用成为大趋势。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数据技术应用仍为弱项。特别在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少,客观上制约了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因此,培养信息技术人才非常重要。应努力培养一批留在农村的信息技术人才,抓好信息技术推广。同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信息化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更加充分地发挥数据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

6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靖远县东湾镇瓜园村、大坝村、糜滩镇独石村发展了乡村旅游,且发展势头很好,既美化了环境,又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些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如农业托管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业、生活性服务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对第三产业的需求会更迫切,产业创新化、服务业多元化是大势所趋。以靖远县农业托管为例,目前有农机托管合作社82家,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在全县开展农机托管服务,根据农户的需求和农机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开展不同的托管服务,如耕、种、收全环节作业的全程托管服务,部分环节作业的半托管服务,甚至有的合作社从机械作业到提供生产资料,再到产品销售开展一条龙式的“田保姆”服务,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多业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促进农村快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7 结语

乡村振兴必须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农村工作,走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用设施化、标准化的方式组织生产,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大力引进、培育农业人才,促进农村发展,着力推进旅游、社会服务业发展,增强社会活力,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在“互联网+”的时代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着力打造“农业互联网”。只要以规划为引领,深化改革,真抓实干,不懈努力,一个产业布局合理、国土空间优化、环境宜居优雅、农民富、环境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会实现。

猜你喜欢

靖远县规划农民
依托红色教育资源 推动学校优质发展——靖远县西关小学红色教育工作纪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改革促发展 创新增活力——靖远县教育改革与特色发展综述
把发展“航向” 扬协作“风帆”——靖远县实施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纪实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靖远县东湾乡三合村设施蔬菜种植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