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背篓

2021-12-05徐惠新

曲艺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南华饼子背篓

南 (表)从南京开往云南的火车上,第12号车厢第4排靠近过道的座位上坐着一位中年妇女,非常有气质,她叫南华,今年49岁,正在为能够到云南出差而兴奋不已。原来南华是她父母在云南插队落户时生的,因为那个地方叫南华,所以她的名字也叫南华,算是半个云南人。但是她老早已经回到江南,所以此番出差到云南,算是游子归家,她心里面怎么不激动!火车开得蛮快,现在已经进入云南的地界。(旁表)“旅客们请注意,沙窝站到了, 沙窝站到了!”

南 (表)突然之间,南华透过车窗,看见一大群约莫十二三岁的小孩准备上车。他们每人身上都背着一只比他们上身起码要大出一倍的背篓,看起来分量还不轻。

果 (表)其中一个瘦瘦的小姑娘好不容易挤进了车厢,但是第1、2、3排的乘客都不让她的背篓放下来,一看,坐在第4排是位看上去蛮和善的妇女。她掩了掩背篓,走了过来……

果 (白)阿姨,这里能放吗?

南 (表)南华看得清楚,前头几排都不让她放。出门在外,与人方便即自家方便,何必呢!

南 (白)姑娘,没关系,放吧!

果 (白)谢谢阿姨!

南 (表)小姑娘额头上都是汗。人瘦么瘦,面孔倒生得蛮标致。身上的衣服虽然有点旧,但是洗得干干净净,看得出这小姑娘是山里的小孩。

果 (表)姑娘只觉得这位阿姨特别善良,但现在要紧打开背篓的盖头。

南 (表)南华一看,满满一篓子全部是核桃,怪不得这么重。

果 (表)姑娘抓起一把就往阿姨跟前送。

果 (白)阿姨,你尝尝!

南 (白)不用了。

果 (白)又不是啥好东西,拿着吧!

南 (白)那我就拿两个尝尝看。

果 (白)多拿几个吧!

南 (白)够了够了。

果 (白)就当零食了,没关系的。

南 (白)谢谢了小姑娘,真的不用了。你今年几岁啦?

果 (白)我虚岁14,小月份生的。

南 (表)格是她实足只有12岁哇。

南 (白)那你不读书吗?

果 (白)读啊,不过,阿姨,现在是暑假。

南 (白)哦,你是彝族的吧?

果 (白)是啊,阿姨您怎么知道的?

南 (白)阿姨从前来过这里,看你的打扮就像。能不能告诉阿姨,出嫁的嫁衣绣了几件啦?

果 (白)哪有!

南 (白)那你家离这儿一定很近吧?

果 (白)不,远着呢,有几十里地呢。

南 (白)什么?几十里地?

果 (白)是啊,隔天就要出门,然后在山洞里过一夜。

南 (白)这一路上都是大山,赶到这儿……

果 (白)要30里地。

南 (白)这么远啊!这么多年,这里还没有建起一条公路?

果 (白)建了呀,前两年就通车了!

南 (白)那你为什么不坐车呢?

果 (白)我想省点路费。

南 (白)这么远的路,你出来,你阿爸阿妈放心吗?

果 (白)这……

果 (表)被问到这一句,小姑娘顿了一顿。

果 (白)阿姨,我阿爹去年去世了,阿妈身体还不好,虽然村里挺关心的,但是我不想依靠别人,所以就趁着现在暑假,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出来卖核桃,还可以补贴家用!

南 (表)哦!南华有些惊讶,今天遇到了一个很懂事又很有志气的孩子。是啊,眼前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扶贫,但是关键之关键,扶贫先要扶志!从这位姑娘身上,你可以看到她的坚强,她的乐观。

南 (白)姑娘,这一背篓核桃少说有20斤吧,能卖多少钱?

果 (白)可以卖五六十元钱。

南 (白)什么,只能卖五六十元?

果 (白)这已经很好了。跑一次是五六十元,一个暑假可以赚500多元钱呢!

南 (白)可你没把你自己吃饭的钱算进去呀。

果 (白)我有干粮呀。

南 (白)什么干粮?

果 (白)那可是我们彝家之宝,红薯面饼子!

南 (白)红薯面饼子?

果 (白)可好吃了,阿姨你吃过吗?

南 (表)我怎么会没吃过?这种硬邦邦的饼子,我一生一世都不会忘记。这种饼子就是小姑娘所讲的一天三顿的主食,就是你所讲的彝家之宝,南华突然感觉到十分的震惊,心,一阵一阵地在收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南 红薯饼,红薯饼,红薯面饼刺我心。30年前犹在目,见她如见我当年影。一样的年纪一样的饼,这苦楚的滋味感受深。

南 (白)这种红薯饼,我自己小时候也吃過。不过我的14岁与她的14岁不一样,我14岁,拿着红薯饼,就经常往地上一丢,不吃。但是她拿这只红薯饼当性命、当宝贝。我14岁,那时候我只有买核桃拿来吃,但是她已经摘了核桃卖出去贴补家用。我14岁,虽然生活艰苦,我是躲在父母身后,而她,14岁已经挑起了家里的千斤重担!

南 这重重的背篓肩上压,压 得她,一步一晃背弓形,步履艰难向前行。这背篓,装满了情和孝,这背篓,坚守自强与自尊,这背篓,承载希望与憧憬,这背篓,只为妈妈早康宁,怎不令人肃然敬。我虽单丝难成线,微薄力量尽一份心。要帮一把这个小大人,大爱无疆扶贫困。

南 (表)对,我一定要帮帮她,想到这里,南华立起身来。

南 (白)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刚才这个孩子的话,我想大家也都听见了。母亲在生病,为了卖这一背篓核桃,竟然往返60多里路,真是闻所未闻!我不是要大家赞助,我是真诚地希望大家能买一点,也算是帮这个姑娘一点忙……什么,你问多少钱一斤?小姑娘,他们在问这核桃多少钱1斤?

果 (白)阿妈跟我说,10个核桃卖1元5角,可不能再少了。

南 (白)好,那咱们就听阿妈的话,10个核桃,1元5角。

南 (表)南华上车前,刚买了一次核桃,超市的价格是18元1斤。但南华没有说出来,也没有请乘客们加价购买。因为她想,溢价购买,公平的帮助就变成了带俯视的可怜,是对小姑娘的不尊重,也是对乘客善意的不尊重。

南 (表)接下来真的有人买了。

南 (白)小姑娘,这是10个的钱、这是20个的、30个的……

果 (咕白)1元5角,2元,找5角。这个3元,那个3元5角。

南 (表)看小姑娘数钱的样子,南华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果 (表)倒說在南华的帮助下,小姑娘一背篓的核桃全部卖光了,看得出小姑娘是快活得勿得了!“谢谢,谢谢叔叔阿姨们!大家如果还有需要的话,可以去我们那里买,坐车可方便了。对了,听说村干部还要搭建网购的通道,到时候叔叔阿姨就不用这么辛苦地跑来买核桃了。”

南 (表)多好的小姑娘啊,多善良的小姑娘啊!自己一个来回要跑60多里山路,现在却还想着,叔叔阿姨到时候不用辛苦地来买核桃。车慢下来,看着小姑娘要下车,南华要紧从行李箱里拿出一套颜色鲜亮的秋衣。

南 (白)姑娘,这是我买给我侄女的衣服,现在送给你。

果 (表)姑娘呆掉了,她不晓得用什么话来表达心里的感激。

南 (表)就在这时,龙街站到了。姑娘下车,但是南华看她不走,而是一步一步在往车窗门前过来……

果 (白)阿姨!您送我的衣服我不穿,我要留着,留着嫁人的时候穿!

南 (白)好,你嫁人的时候,阿姨一定来!

果 (白)阿姨,我叫山果。

南 (白)山什么?

果 (白)山果。

南 (白)山什么?

果 (白)我、叫、山、果!

南 (表)南华这时候的眼泪再也熬不住了,好一个善良纯朴的姑娘!这样的坚强、这样的有志气,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带领之下,我们同心协力,通过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作品根据黄兴蓉散文《山果》改编)

点评:

徐惠新老师是一位好演员,也是一位好作者,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突出表现为独特的视角和诗文风格的文字。但《小背篓》是个例外,平实朴素的风格似乎不像是惠新的手笔。但我却非常非常的喜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实际上更考验作者讲故事的功力,但他做得很好。

我个人认为,南华实际上并不单纯是作品里的人物。这个角色给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一方面,她就像一个“说书人”,讲评着山果的故事;一方面又是我们这些受众的“化身”,让我们的心潮能随着故事的起伏而波动。这让故事更生动的同时,也让小姑娘山果的形象更为灵活立体。通过南华的主观视角,小姑娘山果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这是评弹惯用的叙述方式,惠新很好地把它嫁接到了《小背篓》之中。随后一段对白,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权衡作品精度与时间长度后的创作手法,以更好地将作品时间控制在12至15分钟之间。其实这对弹词这样需要用表和白来构建起、承、转、合的体系,进而用说、噱、弹、唱来表现人物和情感的曲种的束缚是很大的,也对对白的语言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南华与山果的对白语言大多比较精炼,在较短的篇幅中立起了人物,为故事走向做了铺垫,并为后面唱的部分留出了时间和空间。而红薯饼更是为唱找到了切入点,以两代人对红薯饼的态度和感情差异,反衬出山果的乐观与坚强,这种以物抒情的手法是为评弹唱词赋能的强力武器。

最后内容的细节也很符合当代人的观念,第一是大家不溢价购买山果的核桃,不能让公平的帮助变成了带俯视的可怜。其二是山果临走时对南华说,“阿姨!您送我的衣服我不穿,我要留着,留着嫁人的时候穿!”这两个温馨感人的细节在作品的结尾处紧紧地抓住了观众,让整回书有了“后梢翘”的感觉,也为《小背篓》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点评人:上海市曲协主席、苏州评话表演艺术家 吴新伯)(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

南华饼子背篓
饼子麻花故乡情
黄牛背篓
绿饼子
白嘴角马的背篓
包里还有一个饼
自主探究,促进层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