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烽火家书

2021-12-05李志永

曲艺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赵一曼江姐家书

李志永

漫漫长夜望黎明,

烽火连天祈和平。

革命先驱赴国难,

铁血侠骨掩柔情。

父母妻儿齐抛闪,

牵挂若丝心网藤。

涌思掬墨笔作口,

血泪家书寄飞鸿。

红船起航东风劲,

春雷炸响天地惊;

王孝锡,播撒火种闹革命,

建立政权做前锋。

农民暴动遭失败,

他不幸被捕入狱中;

把“自白书”写成了遗书家信,

思乡念亲抒豪情:

(夹白)纵有垂天翼,难脱今日险。问苍天!何不行方便?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

自古尽忠难尽孝,

从来磨难出英雄。

国将不国家何在,

为寻活路民作兵。

一夕风波三千路,

心系骨肉与亲情。

望爹娘,晨昏休把儿挂念,

嘱兄弟,代我尽孝在家中。

革命火成燎原势,

井冈山上军旗红。

苏区儿女多壮志,

陈毅安,他一片痴心向光明。

望前景旭日冉冉心坚定,

迎着朝阳阔步行。

想二老年迈体弱当尽孝,

念妻子身孕待娩少照应。

万分不舍也得舍,

咬牙跺腳把心横。

身后村影渐远逝,

惜别的妻子来送行。

扑进怀里身战栗,

泪眼相对久无声。

最后二人相约定,

书信频传相思情。

如生异变身遭难,

无字素笺暗号明。

(夹白)毅安哥这次离家已有9个多月,总共寄回了54封书信,可不知为什么—— 这都快3个月了,还不见“迟到”的第55封书信到来。我每天傍晚都到村口翘首期盼。

今日盼明日盼魂牵梦绕,

祈平安又担心忐忑不宁。

忽听得有人喊“大嫂有信”,

两只手颤巍巍拆开信封。

(夹白)啊!—— 一张白纸无点墨。难道说,预言成真。

他!他!他身遭不测,

顿觉得天旋地转山海倾。

有心跟随夫君去,

公婆年迈幼子尚在襁褓中。

我只能化悲愤力挑重担,

革命的路上继续前行。

铁骑践踏山河破碎,

抗日联军奋起冲锋。

战斗惨烈目不忍睹,

赵一曼,受伤被俘身陷牢笼。

越狱失败重入狱,

深夜独对铁窗棂。

回想以往多感触,

点点滴滴涌心中;

我在中学就入了党,

那时就立志为国许终生;

我曾经远赴苏联求真理,

我曾经黄埔军校学当兵;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我北上投身抗日战场中;

被俘后,他们威逼利诱招数用尽,

我银牙咬碎不出声;

想如今,随身的双枪易了主,

似友的白马觅无踪;

我脱身无望气不馁,

革命者何惧流血和牺牲!

我今捐躯无惧无憾,

唯难舍,可怜的宁儿我那小娇生。

她寻得纸笔写书信,

墨泪模糊难分清:

(夹白)我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你可以自豪地告诉所有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宁儿,母亲对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在你长大成人之后,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

刑场上,“红旗歌”送英雄去,

珠河呜咽失涛声,

白山黑水悲凝愤,

驱寇杀敌炮火隆。

艳阳拂照神州地,

浓雾依旧锁山城。

渣滓洞内烛光暗,

传出来江姐和狱友的低语声。

江姐说,现如今全国得解放,

新中国成立在北京。

狱友说,亲人救咱出牢狱,

咱重获自由与新生。

见狱友,面带微笑怀揣梦想入梦去,

江姐她凝望隔窗云外星。

她想一回,丈夫老彭惨遭杀害,

想一回,自己被捕入狱中;

想一回,暗无天日酷刑受尽,

想一回,竹签扎指连心疼;

想一回,解放的号角声渐近,

想一回,被面绣红旗、米汤贴金星;

想一回,重见天日山头站,

欢歌笑语裹晨风。

又想到,胜利在望战斗不止,

誓将这血肉之躯筑长城。

我早就,以身许国看淡生死,

只牵挂寄养的幼子未成丁。

想到此,她披衣坐起找纸笔,

棉絮烧灰把墨调成。

奈何是,千头万绪情长纸短,

两句话草就信一封。

(夹白)竹安弟,假若我遭到不幸,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到后来,

江姐蒙难身就义,

血染焦岩映日红。

梅花怒放千万朵,

不争春色耀春荣。

这正是,

封封家书千金重,

字字句句家国情;

民心铸碑金不换,

普通的事迹不普通;

炮声远逝硝烟荡尽,

祥和莫忘先烈功。

家书就是“传家宝”,

红色基因续传承。

点评:

京东大鼓《烽火家书》以史为据,以家书为纽带,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运用闪回、回忆、再现等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带我们走进血雨腥风的革命历史,还原了一个个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诠释了革命先烈对党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曲生命壮丽的英雄史诗。

曲本以总分总的结构,用家书为纽带,引出王孝锡、陈毅安、赵一曼、江姐等革命先烈,他们以家书明志,在每一封家书的背后,都浸染着先烈生命的光泽,镌刻信仰的永恒。每一封家书没有长篇累牍,寥寥数语中让人热血翻滚,潸然泪下,寓情境之中见忠诚,笔墨之中融真情。面对死亡,他们没有惧怕;深陷囹圄,他们没有痛悔;在死亡面前,他们笑傲苍穹,在烈火中永生。王孝锡,“自古尽忠难尽孝,从来磨难出英雄”;陈毅安,“一片痴心向光明,迎着朝阳阔步行”;赵一曼,“脱身无望气不馁,革命者何惧流血和牺牲”;江姐,“重见天日山头站,欢歌笑语裹晨风”。一个个可谓忠孝难两全,碧血化忠魂,一腔报国志,泼墨冲云天。同时,家书中浓缩着真情,浓缩着未来的美好,浓缩着革命必将胜利的壮志豪情。王孝锡,“望爹娘,晨昏休把儿挂念,嘱兄弟,代我尽孝在家中”;陈毅安,“书信频传相思情,无字素箋暗号明”;赵一曼,“我今捐躯无惧无憾,唯难舍,可怜的宁儿我那小娇生”;江姐,“千头万绪情长纸短,两句话草就信一封”,无不寄托先烈们对中国未来光明的渴望,他们将国家和人民牵挂于心的高尚情操必将激励后人不忘初心,永远奋斗。

当下,红色题材创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如何挖掘红色题材创作优秀的作品对我们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该作品丝丝入扣,融情于理,结构严谨,句式多变,辙韵工整,善于表达,充溢着激情和回味,洋溢着澎湃和思念。但同时也指出,作者如果在挖掘先烈的家书中丰富其心理描写和情感体验,通过想象能把亲情、友情进行放大,这样人物塑造将更为丰满、更为闪耀,结尾再用高度凝练的句式把家书得以升华,穿透内心,这样就更好了。

(点评人:中国曲协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山西省曲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暴玉喜)(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赵一曼江姐家书
赵一曼:用“红枪白马”书写抗日传奇
推荐书目《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致敬钢铁女战士:赵一曼鲜为人知的原名曝光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家书( 连载一)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人小鬼大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