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泥鳅常见病害及防治

2021-12-05○田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点状霉病全池

○田 珂 李 珊

台湾泥鳅为大鳞副鳅的一种,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周期短、饲料利用率高、繁殖快等优势,加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以台湾泥鳅越来越受到养殖户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病虫害的危害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经济收益。

1 常见病害分析及防治

1.1 寄生虫病

1.1.1 车轮虫 属于纤毛虫类,鳅苗受感染严重,虫体主要寄生在鳃部或者皮肤,被感染的鱼分泌大量的黏液,在池边狂游或在水里打转,不摄食。该病流行于5-8月,,适宜水温 20-28℃。泥鳅发病时可用硫酸铜0.5g/m3化水全塘泼洒,效果较理想。

1.1.2 小瓜虫 鳅苗至成鳅均可被寄生,寄生的部位有鳃、体表和鳍,病鳅在体表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被覆一层白色黏液。寄生处组织发炎,鳃部还有出血,颜色暗红。4-6月,水温15-25℃时易发此病。养鳅池发病时,全池泼洒过氧乙酸,浓度为4g/m3,用青蒿末(0.4g/kg鱼体重)拌饲投喂连续7天。

1.1.3 指环虫 侵害部位主要是鳃和皮肤,鳃黏液分泌增多,鳃变性与坏死,鳃盖张开不能闭合。多发于春末夏初,水温20℃左右时。关于指环虫病的防治,建议先用5-7g/m3的高锰酸钾全池消毒,再用0.7g/m3的敌百虫化水后全池泼洒杀虫。

1.2 真菌性疾病

最常见的真菌性疾病是水霉病,但水霉病多继发于寄生虫感染。主要症状是在感染部位长出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霉菌,可在水中进行传播。感染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泥鳅食欲下降甚至废绝,行动迟缓。水霉病的防治首先要避免鱼体受伤,比如转运等操作或者养殖密度过大等。另外,泥鳅感染时用0.04%小苏打和食盐1:1混合后全池泼洒,防治效果较好。

1.3 细菌性疾病

1.3.1 赤皮病 病原是荧光假单胞菌。病鳅体表充血发炎,腹部皮肤明显,肛门周围充血,溃烂。感染严重时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不摄食,行动缓慢,独游于水面。防治方法:改善水质,用漂白粉1mg/L或聚维酮碘2mg/L消毒。

1.3.2 细菌性肠炎 又名烂肠瘟,病原是点状产气单胞杆菌。鳅体发黑,肛门红肿外突,腹部膨大,食欲减退至废绝,肠道发红,充满淡黄色或淡红色黏液。发病后期轻压腹部或提起头部,有黄色或红色黏液从肛门流出。水质恶化,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大量繁殖导致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所以通过改底、调水、外消加内服进行防治,消毒药物可以选择戊二醛、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交替使用,结合大蒜和食盐拌料投喂,或者泥鳅速治加三黄粉拌料,连喂3天。

2 讨论与总结

经上文对泥鳅常见病的介绍与分析可知,水质差和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泥鳅发病的主要因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2.1 清塘改底 在放苗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外来水源提前4天左右进水,泥鳅喜肥水,用天然饵料调肥水质,检测水质达标后方可放苗。

2.2 水质调控 养殖过程中,要时刻监测水质,定期换水,适时适量换水,利用EM菌、酵母菌等益生菌调节水质。

2.3 合理投喂 投喂过少泥鳅吃不饱而影响生长,投喂过多又会造成消化不良和水体富营养化。所以每天严格控制投喂量,以刚好吃完为宜。

(通联:550081,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点状霉病全池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浅析番茄叶霉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
“点状”音色在我国打击乐中的具体表现
浅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自配绿色渔药防治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