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技巧与翻译方法、翻译策略的区别及其分类*

2021-12-05

关键词:目标语言归化异化

董 跞

(暨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对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翻译策略 (translation strategy)、翻译技巧 (translation technique) 的概念非常模糊,常常将三者混淆,所以十分有必要澄清这三者的概念,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虽然国外对翻译技巧的分类颇多,但术语使用混乱且类别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以中文为目标语言的翻译分析。国内对此类型的研究较缺乏,大多数平行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仍只是笼统地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归化、异化、直译、意译等较为浅显的探讨。导致此类研究术语使用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术语的概念界定混乱,二是术语体系内部缺乏系统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1]86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厘清概念、建立关联、谨慎创新”[1] 90的原则下提出一套系统的、适用于以中文为翻译目标语言的翻译技巧分类。

一、翻译技巧与翻译方法、翻译策略的区别

首先,我们将澄清一下我们所理解的翻译方法、翻译策略、翻译技巧三者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翻译方法

翻译方法指的是译者面对原文整体时所采取的翻译方式以及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决定译文是否保留原文功能的过程。[2] 241也就是说,翻译方法是指全文整体的翻译趋势,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作用于文章的整体,并非某个微小的翻译单位(如某个句子、某个单词甚至某个标点符号)[2] 241。关于翻译方法的分类,Venuti[3] 19在他所著的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书中基于Schleiermacher[4] 43-63的理论提出了二分法,即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前者,译者将作者向读者靠拢;后者,译者将读者向作者靠拢。归化主要突出目标语言文化,减少源语言文化的突兀之处,使译文能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所接受。而异化则以源语言文化为导向,尽可能多地保留作品的原汁原味,让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因此,我们认为在许多研究中,单单探讨某个句子或某个词语的翻译方法是归化还是异化是完全不正确的。许多学者,例如Venuti和鲁迅都是支持异化的,而梁实秋却批评鲁迅的异化翻译方法是“死译”“硬译”[5] 184。我们认为这两种翻译方法并不存在哪一种更好的说法,具体选用哪种翻译方法还需要根据翻译的目的来决定。另外,是采用异化翻译方法还是采用归化翻译方法并不是绝对的,有时需要视情况将二者结合起来。

(二)翻译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里关于 “策略”一词有如下解释:“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6] 131我们认为翻译策略是针对某个具体翻译问题根据已确立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翻译策略的选择存在非常大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位译者的能力以及知识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策略也会有一定差别。另外,翻译策略无法直接通过原文和译文对比来观察,但可以通过某些翻译技巧来实现。例如,当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时,若文章中含有大量的源语言文化元素 (culture references),为了更好地顺应原文文化语境,提高翻译的文化交流程度,可以采用意义补全的翻译策略,即借助注释或增添解释性词语来补足原文信息[7]51。而意义补全可以通过多种翻译技巧来实现,譬如描述性翻译、增译等。与之类似的是Hurtado提出的“补偿”,即指当译文无法在原文同一处反映某内容或者文体效果的时候,在另一处添加此内容或者文体效果以起到补偿的作用[2] 258。Hurtado把它归为翻译技巧的范畴,但我们认为将它归为翻译策略更为合适,这种翻译策略至少可以拆分成增译和减译两种翻译技巧[8] 132。

(三) 翻译技巧

Hurtado提出的翻译技巧指的是寻找对等语言的方法[2] 256,这种方法在翻译结果中是可见的且大多数可以通过语言表现出来。Chesterman提出的全局策略(global strategy)指的是如何翻译某篇文章, 他提出的局部策略则是如何翻译某个结构或者某个想法,是译者在生成目标语言时所采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体现出来[9] 87。我们认为,Chesterman提出的全局策略其实就是Hurtado提出的翻译方法,而局部策略则是Hurtado提出的翻译技巧。和Chesterman一样,有些作者虽然采用不同的叫法,但其实与Hurtado提出的翻译技巧异名同实。例如,Nida称之为 “techniques of adjustment”[10];而Vázquez Ayora将其命名为 “operative technical procedures”[11]。

总体而言,我们比较赞同Hurtado的理论。翻译方法着眼于全文,更加宏观;而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技巧则更加具体,作用于微小的语言单位,如某个词、某个短语或者某个句子。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作用于不同的空间。翻译策略具体使用在翻译的过程中;而翻译技巧则体现在结果里, 它指的是在词语和句法层面寻找对等语言的方法。因此,我们认为,所有的原文、译文词句的翻译对比研究都是对结果进行分析,是翻译技巧的分析,而非翻译方法或者翻译策略的研究。

二、翻译技巧分类

尽管已经有许多国外学者提出了自己对翻译技巧的分类,但大多都不全面、缺乏术语的统一,在国内翻译研究中这些分类方法也没有被广泛接受和运用。此外,在进行译文为中文的翻译研究时,大多数国外学者提出的翻译技巧分类需要根据中文的语言特征进行适当调整。

国内翻译学界较为深入的此类型理论研究甚少。李克兴以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为核心,提出了广告翻译策略。[12] 64-69他认为翻译策略是翻译原则下的“次原则”,并将翻译策略分成七类,通过广告翻译实例分析了在广告翻译领域的翻译策略。笔者认为,李克兴提到的翻译策略即为笔者所理解的翻译技巧。他的分类简单明了,但略欠全面,只列出了几种较为基础的翻译技巧。此外,李克兴对每一种翻译策略都给出了其他的名称,例如,他提出直译即 语义翻译、异化翻译[12] 64。前文提到的异化翻译是一种翻译方法而非翻译策略。李克兴也解释到,这三者仅仅在没有上下文或语篇的情况下(如广告翻译中)才能没有差异。所以,他的分类方法在应用于广告外的其他文体的翻译研究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一位学者熊兵也提出了他对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这三个名词的定义并清晰地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13] 82-88。他认为这三个概念存在着自上而下的层级关系,翻译策略的实现主要基于某些翻译方法的运用,而翻译方法的运用则需要建立在某些特定翻译技巧之上[13] 84。其中,他认为 “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方案的集合”。他将异化和归化视为翻译策略,即笔者所理解的翻译方法。异化下的翻译方法为零翻译、音译、逐词翻译和直译四种,归化下的翻译方法为意译、仿译、改译和创译。此外,熊兵还提出了五种翻译技巧,分别为增译、减译、分译、合译和转换,但熊兵没有将这五种翻译技巧与他提出的翻译方法对应起来。实际上,笔者认为熊兵提出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是平行关系,即都为笔者所理解的翻译技巧,所以它们之间不存在自上而下的关系。因此,他提出的翻译方法很难和他提出的翻译技巧相对应。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认为十分有必要提出一套系统的适用于以中文为翻译目标语言的分类方法。因此,接下来我们将在Hurtado提出的翻译技巧分类(适用于各种文体的翻译研究且近年来逐渐被国外翻译学界所接受)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翻译研究中术语的使用,提出一套较为全面的适用于以中文为翻译目标语言的翻译技巧分类。

需要说明的是,翻译技巧的使用不是单一的,有时翻译某一句话甚至某个词可以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巧,也就是Newmark提出的couplets, triplets, quadruplets[14] 91。我们提出的翻译技巧可以在词和句子两个层面使用。在一句话中,其中部分词语或短语使用一些特殊的翻译技巧(如抽象化、具体化翻译、编译等),而其余部分使用直译的情况也很常见。另外,对比原文和译文做翻译技巧分析是比较主观的。也就是说,翻译某一句话使用的翻译技巧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或许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利用这些翻译技巧对平行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来统计并观察文章翻译的大趋势。一般来说,偏向异化的翻译技巧有仿译、借译、直译。偏向归化的翻译技巧有现有对等翻译、抽象化翻译、增译、语义翻译、跨文化编译、创译、替换和改译。余下的减译、具体化翻译、描述性翻译、文化内编译相对中立。以下为翻译技巧分类的具体情况,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将举例进行解释,这些范例大多摘自刘永全所译的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面纱》[15]。

(一)偏向异化的翻译技巧

1.仿译 (calque)

仿译,即意译,指的是根据原文中词或短语的意义仿造出一个在目标语言中不存在的、新的词或短语。例如, “bluetooth” 译为 “蓝牙”, “Microsoft” 译为 “微软” 。

2.借译(borrowing)

借译可分为纯借译和自然借译。纯借译指的是直接在译文中插入原文的词汇或者短语。通常,由于大多数西方语言是用拉丁字母书写的,在西方语言的互译中,经常会看到纯借译。而中文是用汉字书写的,除了一些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的英文缩写外,很少会出现纯借译。自然借译,即音译,根据原文发音规则用汉字书写。

3.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

Hurtado认为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是不改变任何语法结构的逐字翻译[2] 271。实际上,西方语言与中文的差距很大,很少有完全不改变语法结构的逐字翻译,真正的直译几乎不存在。为了和语义翻译区分开来,我们将直译定义为最大限度地还原原文字面意思而造成与目标语言习惯或逻辑相悖的翻译方式。例如下面这段对话:

-“Are you cold?”

-“No, it was only someone walking over my grave.”

若直译过来,译文如下:

- “你冷了?”

- “不冷,只是有人走过了我的坟墓。”

译者在注释中补充道:当某人毫无由来地打寒战时,是因为有人从他的坟墓经过,这是西方迷信的说法[15] 107。也许是考虑到直译过来会影响中文读者的阅读体验,译者将后半句翻译为“不冷,也就是打了个寒战”,用到的是语义翻译的翻译技巧,而添加注释则属于增译的翻译技巧。

(二)偏向归化的翻译技巧

1.现有对等翻译(established equivalent)

当某个词语或者表达方式的译法已经被大众所熟知,或者被词典所收录,我们称之为 “现有对等翻译” 。例如,“hat trick”翻译成“帽子戏法”,使用的是仿译的翻译技巧,但随着 “帽子戏法” 这个舶来词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如今这一翻译使用的技巧不再是仿译而是现有对等翻译。

2.抽象化翻译 (generalization)

抽象化翻译指的是使用一个更加普遍的词来代替原文中的词。例如,将“yeti”翻译成 “雪人”。“yeti” 为传说中在喜马拉雅山上居住的长着白色长毛的半人半熊的生物,但对中国读者来说这种生物比较陌生,因此翻译成“雪人”则更加直观。通常来说,抽象化翻译的使用是为了消除目标语言读者对源语言文化元素的理解障碍,使他们的阅读更加流畅。

3.增译(amplification)

增译是指增加原文中不存在的信息或者将原文中所暗含的意思明确化。例如,将 “Kitty, accustomed to flattery all her life, had never heard such things said to her before.” 翻译成 “凯蒂,早已习惯养尊处优,人人都呵护奉承她,她以前从没有听到有人对她说过这样的话。”这里译者添加的部分使得人物性格更加丰满,译文更加流畅。又比如,“But if he was drunk it was without offensiveness, gaily, as a Satyr might be who had stolen a wine-skin from a sleeping shepherd”;译文为“但即使他已经喝醉了,也没出口伤人,而是快快乐乐的,如同一个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萨堤,从睡着的牧羊人那里偷走酒囊。”这里将“Satyr”翻译成“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萨堤”,为之前提到的描述性翻译,而如果翻译成“好色之徒”则属于增译的范畴了。因为此时 “Satyr”一词背后隐藏的意思在译文中得到了体现。此外,笔者认为在译文中插入注释也属于增译。还有一种增译,添加的内容在译文中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通过对大量的平行语料库对比做翻译技巧分析,我们发现,这种增译使用非常频繁,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听起来更加自然。

4.语义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是指按照目标语言习惯准确地表达原文的真实含义。需要强调的是,译文不需要和原文的语法结构以及语序保持一致,并且表达的是真实含义而非字面意思。例如,将“not care two straws”翻译成“毫不在乎”。

5. 编译(adaptation)

编译可以分成跨文化编译(intercultural adaptation)和文化内编译(intracultural adaptation)。跨文化编译指的是将源语言文化元素替换成目标语言文化元素[8] 131。在不偏离大意的情况下,使用成语、中文俗语或者一些中文里固有的表达方式都属于跨文化编译,例如,将“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翻译成“事实胜于雄辩”。原文是英文中常用的俗语意指空谈不如实践,与中文里“事实胜于雄辩”相对应,因此属于跨文化编译。而如果译文完全偏离了原文的意思,即使使用了成语也属于创译的范畴了。跨文化编译消除了文化障碍,因此更偏向归化的翻译方法。文化内编译指的是用大众所熟知的源语言文化元素代替原文中不被大众所熟知的文化元素[8] 131。这样翻译既可以使译文更好地被读者所理解,同时也能保留部分源语言文化特色。因此,文化内编译更加中立。

6.创译 (transcreation)

创译是指任何需要发挥译者创造力的自由翻译。例如,将 “Though he denied that he was a Chinese scholar (he swore that the Sinologues were as mad as march hares),he spoke the language with ease.” 翻译成 “尽管他否认他是个中国通(他发誓汉语像天书一样),但他汉语说得很流利。”原文“疯狂得像三月的兔子”的比喻在中文中不存在,直译过来较为突兀。因此,这里使用的是偏离原文大意的创译的翻译技巧。创译在广告翻译、游戏翻译等领域应用广泛,因为这些领域的文本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源语言文化元素,如双关语、绕口令或者幽默元素等。例如,在翻译幽默元素时,重要的是传递给目标语言读者和源语言读者所感受到的一样的幽默效果。因此,原文内容的呈现并不那么重要,大多数译者会选择创译。在这种情况下,忠于原文的翻译准则有着另外一层意思,它并不是指忠于原文的字面意思,而是忠于给目标读者营造与原文读者一样的体验感,即Mangiron & O’Hagan提出的保留原文的“look and feel”[16] 14。

7.替换(substitution)

替换是将语言元素转换成非语言元素(如手势、语调等),或者相反,将非语言元素转换成语言元素。例如,将西班牙文化中的手势用一只手拍脸翻译成“脸皮真厚”。

8.改译 (variation)

改译是指添加方言或改变源语言的语域(register),如从口头语改成书面语,从正式文体改成非正式文体,或相反。例如,将“you could knock me down with a feather” 翻译成“你吓着我了”。这里原文更加口语化,而译文则停留在标准化的语域中。此外,为了通过出版审查,将一些粗鄙的脏话变得更柔和一些,使用的是改译的翻译技巧。同样,有时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或者丰富文中人物性格,会在译文中添加原文中没有的方言,这也属于改译。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方言是文化元素的一种,前文提到用目标语言文化元素替换源语言文化元素属于编译。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是将原文中的方言替换成目标语言文化的方言,则属于跨文化编译,不属于改译。

(三)较为中立的翻译技巧

1.减译 (reduction)

减译指在译文中删去某些信息,通常与目标语言所在地区的出版审查制度有关。例如,删除一些暴力、色情或者政治敏感的词等。此外,在字幕翻译时为了优化视觉效果,有时也会将不太重要的信息进行适当缩减。

2.具体化翻译(particularization)

具体化翻译指的是在译文中使用一个更加具体的词来代替原文中的词。例如,将 “coctail” 翻译成 “莫西多”(mojito),这种情况下的具体化翻译可以增添译文的异国风味。

3.描述性翻译 (description)

描述性翻译是通过描述形式、意义或者作用来进行翻译。例如,将 “Anunciation” 翻译成 “天使报喜节”,指的是圣母玛利亚被告知将做基督的母亲,又或者将 “coon-can” 翻译成 “碰对碰纸牌游戏”,都属于描述性翻译的范畴。

三、结语

本文厘清了翻译方法、翻译策略、翻译技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给出了比较全面的翻译技巧的分类。在对这些翻译技巧命名时,笔者尽量与国内外前人的研究基础相关联。此外,对每一种翻译技巧都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并对定义进行了必要的解释说明和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遵循了 “厘清概念、建立关联、谨慎创新” 的原则。希望本文能有助于翻译理论的发展,为今后以中文为翻译目标语言的平行语料库翻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目标语言归化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中国大学生对越南语虚词的误用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教材插图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实例探讨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