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合作社质量 助推乡村振兴

2021-12-05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丁翠娜

农业知识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规范农民农业

文/ 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丁翠娜

国家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确定了8个省30个县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随后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会议,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工作正式启动,这必将加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

一、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事业发展,连续15个中央1号文件都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农村合作社就是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

(一)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就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由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互助合作,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有助于促进合作社与基层党组织建立紧密的联结机制,实现不同组织间功能互补、协同运转,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二)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来武装农业,关键是要扩规模、优生态、提质量,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好生态才能产出好质量,好质量才能做出好品牌,而好品牌必须有适度的规模才能出“大效益”。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有利于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生产资料有效整合的水平,集中生产,才能让先进技术集中投入,才能实现产业化,才能使规模快速膨胀,才能使农户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做出规模大、效益高、市场稳定的农业品牌,有力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稳步快速发展。

(三)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是实现农民致富的迫切需要。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相对于过去农民合作社“1+1=2”的互助模式来说,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了“1+1>2”的效应,其服务领域从过去单纯的劳动力、简单的技术向信息服务、农资供应、统防统治服务延伸,由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的包装、储藏、加工、流通服务拓展。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从根本上改变分散经营农户的市场弱势地位,通过连农户成规模、接企业闯销路,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去年7月1日,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成为法律的硬性约束。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整体水平偏低,运营不规范、多而不强、小而分散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整县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通过壮大单体社,发展联合社,有助于规范合作社运营行为,进一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促进行业内优势聚集、行业间优势互补,实现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提升整体规范发展水平。

(五)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是创新指导扶持服务的必然要求。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指导服务。当前,基层农经体系还不够健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还不到位,专职从事合作社工作的经管干部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发挥。整县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有助于建立农民合作社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形成支持合作社发展的部门合力;有助于建立健全合作社指导服务机构,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合作社提供组织建设、生产经营、市场营销、支持政策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服务,为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实施试点的措施

(一)去芜存菁。这是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的基础。新修订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七十一条明确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续两年未从事经营活动的,吊销其营业执照”。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和镇街政府需联合行动,各司其责,逐一对辖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详细掌握每家合作社的经营、财务、人员、管理及发展规划等情况,做到基数清、底子明。对经营异常的合作社、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的“空壳社”,没有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的“挂牌社”,注册登记后未开展经营活动的“休眠社”,要依法对其进行注销,为试点工作开展打牢基础。

(二)壮大单体。增强单体合作社自身能力是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质量的根本。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确保运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六有”(有场所、有证照、有章程、有会员、有制度、有档案)规范运营是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质量提升的硬性要求,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规范运行才能真正激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动力,增强发展的后劲。二是提升自身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民、联结企业和市场的纽带,也是村级组织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和财力的基础。农业农村部门要引导合作社从单一业务向产加销多种业务拓展,以主营业务为基础向加工流通延伸,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

(三)抱团发展。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数量多,但个头普遍不大的问题,且各自为政、分散作战,市场竞争力弱,也不利于资源优势配置。相对而言,团队作战更适合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现整体质量提升。试点工作中,农业农村部门和镇街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组建联合社,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着力提升整体实力。一是努力推进区域性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和镇街要依托辖区资源禀赋,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区域性联合社,共同组团发展,避免不必要的内耗,集中打造主导产业,形成区域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合作社整体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大力推进行业性联合。由于各行业内合作社规模有大有小,技术水平有高有低,且各自为战,行业内既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优势产业不凸显。农业农村部门和镇街要立足本地特色产业、优势行业,鼓励引导合作社之间强强联合、以强带弱,自愿组建行业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共同出资、共享技术、共定标准、共创品牌、共获收益,实现联合社品牌响、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三是积极推进多主体融合。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优势,坚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加强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小生产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四)服务有力。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指导服务,提升县域指导服务能力是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的保障。要强化扶持政策。财政、税务、自然资源、金融、人民银行、供销、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加大财税、土地、金融信贷、市场营销、人才引进等方面支持力度,构建合作社发展支持政策体系。要加强示范社建设。农业农村部门要制订好示范社评定标准和监测办法,开展示范社评定和动态监测,完善示范社名录,作为扶持的重点,积极鼓励引导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社创建,促进合作社提档升级。要探索准入退出机制。在准入上,要建立部门间合作社登记信息通报机制,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将合作社登记信息通报给农业农村部门。在退出时,市场监管部门要针对合作社“准入零成本与退出高成本”,简化注销程序。要搭建服务平台。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合作社与中化、中粮、中国邮政以及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探索建立农业种植、农产品物流、金融服务等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农业数据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为农产品提供线上线下快捷便利服务保障。

三、实施试点需处理好的三方面关系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合作社办社的目的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抱团创市场,关键是要发挥好合作社的功能作用。在试点过程中,切忌单纯追求组织数量增加,不能简单地下指标、定任务。要牢牢把握质量提升这个主题,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上来,推动农民合作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关系。规范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只有规范发展,合作社才能坚持服务成员的宗旨,守住发展的底线。创新是合作社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发展,合作社才能增强发展活力,发挥出功能作用。试点中,要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关系,不讲规范只讲创新,就失去了创新的根基,这样的创新会难以为继;不讲创新只机械地讲规范,就难以顺应实践发展的要求,这样的规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三)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试点是为全面发展打前站、铺路子。开展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目的是从改进工作方式、促进规范运行、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树立典型,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样板。试点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及时进行推广,为全面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规范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耕牛和农民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