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巴氏杆菌病预防和治疗措施

2021-12-05尼玛次仁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氏杆菌牛群病牛

尼玛次仁

(普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 普兰 859500)

牛巴氏杆菌病是牛群中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做好牛巴氏杆菌病防治工作尤为重要。牛群感染牛巴氏杆菌病后,对其进行及时诊治,能有效地挽救病牛的生命,同时能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1]。因此,相关部门应在了解牛巴氏杆菌病发病机理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并避免带病牛肉流入市场而影响肉类市场的稳定。

1 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特点与发病症状

为了有效落实牛巴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对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发病症状有所了解,科学、合理地做好防治工作,避免牛巴氏杆菌病危害养殖户及社会大众的利益。

1.1 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特点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急性经过以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呈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故称牛出血性败血病。多杀性巴氏杆菌为条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对牛饲养管理不到位时,如寒冷、潮湿、拥挤、疲劳运输、饲料突变和营养缺乏等,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多杀性巴氏杆菌乘虚侵入体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发生内源性传染。病畜排泄物、分泌物中的病菌,会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并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健康家畜,也可经皮肤伤口或蚊蝇叮咬感染。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时,牛群更易发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2]。

1.2 牛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牛巴氏杆菌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3种。

1.2.1 急性败血型。发病初期,病牛体温在41~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呼吸、脉搏加快,眼结膜潮红,食欲不振,反刍停止。病牛粪便初为粥样,后呈液状,并混杂黏液或血液,具恶臭。另外,病牛内脏器官出血,浆膜、黏膜以及肺、舌、皮下组织和肌肉出血。

1.2.2 浮肿型。病牛颌下、喉部肿胀,有时水肿蔓延至垂肉、胸腹部、四肢等处,有时舌体肿大并伸出口腔,切开水肿部会流出微混浊的淡黄色液体。病牛呼吸困难,皮肤和黏膜发绀,呈紫色至青紫色,常因窒息或下痢虚脱而死。

1.2.3 肺炎型。病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有泡沫状鼻液,后呈脓性;胸腔积聚大量有絮状纤维素的渗出液;肺部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肺组织颜色从暗红、炭红到灰白,切面呈大理石样病变;眼结膜潮红、流泪。有的病牛会出现带有黏液和血块的粪便。

2 牛巴氏杆菌病治疗手段

2.1 做好隔离工作

当养殖户发现牛群有不正常表现后,需及时与检疫单位及管理部门联系尽快采取隔离措施。养殖户与相关检疫人员需时刻关注病牛的情况,尽快确诊,将病牛与正常牛群隔离开来,避免病牛将多杀性巴氏杆菌传染给健康牛群[3]。

2.2 安排诊治

病牛症状较轻时,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00万IU、链霉素500万μg,每天3次;也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和20%磺胺注射液100 mL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病牛出现肠炎症状时,可在采取以上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增加肌肉注射氯霉素注射液300万IU,每天3次;或者注射盐酸黄连素注射液20 mL,每天3次。交替使用氯霉素和黄连素,直到病牛痊愈。

病牛症状较重时,可静脉注射由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800万IU青霉素钠盐、40%乌洛托品注射液80 mL、0.5%氢化可的松注射液500 mg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也可静脉注射由生理盐水500 mL、10%磺胺嘧啶钠200 mL、10%维生素C 40 mL、40%乌洛托品80 mL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如果病牛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可再添加氨茶碱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914”(主要成分是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甲氧苄啶)3 g,充分混合,在避光的条件下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

另外,可使用中药对病牛进行治疗。取黄芩50 g、牛蒡子30 g、山豆根60 g、黄连50 g、栀子50 g、射干60 g、茵陈50 g、天花粉60 g、金银花50 g、连翘60 g、马勃50 g和桔梗60 g,添加适量水进行煎煮,取药汁给病牛灌服。

3 牛巴氏杆菌病预防措施

3.1 加强免疫接种

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牛巴氏杆菌病的地区,应对牛群加强免疫接种,一般注射牛出血性败血症疫苗,以有效预防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一般疫苗注射量需要根据牛的体质量来确定。如果牛的体质量在100 kg以上,需要为牛肌肉注射牛出血性败血症疫苗6 mL;如果牛的体质量在100 kg以下,则只需为其注射4 mL左右。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健康养殖宣教工作,使养殖户能积极配合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将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养殖户、每一个畜牧区,从而有效遏制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

3.2 定期开展消毒,加强对病死牛的无害化处理

定期开展消毒工作,能有效改善牛群的生长环境,降低牛巴氏杆菌病发病率。开展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相关人员应指导养殖户利用来苏尔等药物进行严格消毒。在牛舍的进出口需要设立相应的消毒池,池深15~20 cm,在消毒池内放入锯末,并定期加入火碱溶液或者来苏尔溶液。在牛舍内部,需要定期清扫牛的粪便,保持牛舍内部干燥、卫生,并且地面需要每隔15 d左右利用生石灰或者消毒水进行消毒[4]。牛舍的墙壁及牛栏等也需要每隔15 d左右,利用草木灰水或者石灰乳等进行消毒。对于饲槽及水槽等用具,需要每隔10~15 d,利用来苏尔溶液进行消毒。如果牛感染牛巴氏杆菌病,其粪便不可随意堆放,需将其堆入沼气池中进行发酵,以便杀死病原菌,达到消毒目的。另外,屠宰场、交易市场也要做好全面消毒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盲区。

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监督各个地区的养殖场及养殖户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对因为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遏制牛巴氏杆菌病的传播。

3.3 科学管理

养殖户在喂养牛群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草料,从而不断提高牛群的抵抗力、免疫力,避免牛群内部出现传染源。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自身的养殖规模,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并适当对圈舍进行改造,避免牛群处于过度拥挤的生长环境中,并保障牛群生长环境通风良好[5]。根据牛的大小及季节决定喂食次数,一般每隔6~8 h喂食一次,方便牛消化、吸收。对于繁殖期的母牛,则需要每天早晚各喂2次,为牛提供一定的营养支持。在喂养过程中,应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则。喂食之后,要将饲槽清理干净,并给牛提供干净、充足的饮水,使牛体内具有充足的水分。

4 结语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病,要求养殖户与相关管理部门、检疫部门积极配合,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做好科学喂养管理工作,为牛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预防牛群感染牛巴氏杆菌病。一旦牛群感染牛巴氏杆菌病,要及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进行治疗,使牛群恢复健康,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氏杆菌牛群病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血清检验和细菌检验在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晚秋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
与牛共眠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牛群成和牛的故事
论牛结核病的症状表现与治疗措施
论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