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初探

2021-12-05张新宇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执业兽医社会化

张新宇

(新密市畜牧中心,河南 新密 452370)

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是政府部门对疫苗生产、疫情监控和动物强制免疫等一系列动物生产项目实施统一调控和监督管理,确保动物生产良性发展的主要手段。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表现,是根据当前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将一些基层防疫服务移交给市场,依据实际的服务情况来进行付费的模式。该防疫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防疫服务模式,拓展了防疫服务途径,有利于提高动物防疫质量和效果,对于促进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当前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模式

1.1 龙头企业专职执业兽医提供服务模式

当前,大多数养殖场没有配备专业的兽医,加之雏苗、饲料、疫苗与兽药等购买的选择性多样化,造成养殖场畜禽患病率、死亡率较高,饲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达不到养殖场的预期发展目标。为了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从根本上降低畜禽患病率、死亡率,必须科学进行饲养管理,于是龙头企业专职执业兽医应运而生。由龙头企业专门培养执业兽医,再通过签约派驻到各个养殖场进行服务,执业兽医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饲养理念、方法和技术,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防疫及动物疫病治疗指导。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专员驻场指导和培训,不但减轻了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有效确保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养殖业健康发展[1]。

1.2 乡村兽医服务模式

以前,乡村兽医是中小型养殖场防疫服务的主体。乡村兽医主要面向该村和周边村的中小型养殖场开展疾病防控工作,但由于乡村兽医专业技术水平不高,防疫服务报酬较低,防疫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防疫质量不尽如人意。加之乡村兽医队伍不够稳定,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提升,乡村兽医服务模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市场。

1.3 畜牧兽医公司合作模式

畜牧兽医公司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合格兽医人员(能熟练辨别和使用各种强制免疫疫苗、具有重大疫情检测工作经验等)后,基层防疫部门可以将一些比较专业的和重大的防疫任务外包出去,与之签订合法的文件合同。通过基层防疫部门的统一协调,对该地区动物强制免疫情况进行把控,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避免因未进行强制免疫而引发大规模疫情,给部分地区乃至全国的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畜牧业发展[2]。

1.4 专职兽医驻场服务模式

随着养殖场的不断创新发展,大部分规模化养殖场配备了专业的执业兽医。在此背景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执业兽医师的管理,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机构,确保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同时推动大部分养殖场执业兽医服务模式逐渐代替乡村兽医服务模式。

2 开展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优势

2.1 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效率

动物防疫社会化能使基层防疫人员从繁忙、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这可改变基层防疫人员因工作压力大而离岗率高、流动性高的现状,有利于其安心工作,搞好防疫服务,也有利于基层防疫人员更好地监督和指导外包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从而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效率。

2.2 减轻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压力

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繁杂,不但要完成各项基本工作,如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规范检疫来确保流通产品安全、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监督使用强制性免疫疫苗等来确保养殖户的经济利益,而且要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更为详细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加之动物疫情不断变化,使得防疫工作压力和难度越来越大。另外,基层防疫工作人员收入不高,且工作量较大,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非常不利于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实施动物防疫服务外包后,基层防疫工作人员主要通过监督和指导外包公司来完成防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将基层防疫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提升自身能力,也有更多时间详细指导外包公司人员,必要时可进驻规模化养殖场及时进行培训和指导,这大大减轻了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压力[3]。

2.3 增强基层防疫人员的稳定性

基层防疫人员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导致许多养殖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畜牧养殖业长期稳定发展。实施动物防疫服务外包后,减少了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基层防疫人员开展防疫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基层防疫人员甩掉包袱、安心工作,从而有助于稳定防疫队伍。

3 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发展机遇与策略

3.1 发展新机遇

兽医药品经营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在这种大背景的推动下,开展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势在必行。随着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传统的防疫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养殖企业(养殖户)要改变传统的防疫模式,聘请社会化专职防疫队伍开展动物防疫工作,而企业要做大做强专职防疫。

3.2 发展策略

3.2.1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重在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明确领导组织与分工,主持、协调社会化防疫队伍的建设和防疫工作的开展,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做到领导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如此才能从整体上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质量[4]。

3.2.2 加强引导与帮扶。为了发展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在其体系建立初期,应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大力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基层防疫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建立养殖场免疫档案,并对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关心基层防疫人员的生活,使他们放下包袱,全身心投入社会化防疫工作,以促进畜牧养殖业健康平稳发展,从而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5]。

3.2.3 加强监督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场的疾病防治水平,要鼓励规模化养殖场配备专业的执业兽医或乡村兽医,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及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另外,完善兽药购买主体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公开购买信息并接受监督。

4 结语

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举措。相比传统防疫管理模式,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模式具有突出优点,其能稳定防疫队伍、提高基层防疫人员业务水平、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和质量、显著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等,对畜牧业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执业兽医社会化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执业注册会计师的首次合作
我是兽医志愿者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中注协会员人数超过27万人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跨国执业的安全人沈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