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养鸡技术浅析

2021-12-05

畜禽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种蛋养鸡雏鸡

成 标

(黔东南州农科院,贵州 凯里 556000)

0 引言

近年来,养殖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下一步的乡村振兴中,会更加受重视。农村林地覆盖率高,如何利用好林地资源,增加群众的收入,建设美丽乡村,是农业学者的研究方向,也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渠道。林下养鸡节约了养殖成本,为市场消费者提供了健康优良的肉、蛋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高质量鸡肉、蛋的消费需求,深受市场的认可。

1 场地选择及圈舍建设

林地的选择要远离村庄、交通主要干道、垃圾焚烧场且无污染的林地,优先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林地,并且林地附近要有能达到饮水要求的水源。为了确保通风,林地植被要疏密适中,且林下青草要相对丰富,以便于鸡的放养。场地选址确定后,应按照背风向阳的原则选好地点搭建鸡舍。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建造不同的鸡舍,包括育雏鸡舍和成年鸡舍,不同的鸡舍之间要用隔离网进行隔开,以便于日后的放养管理,也减少了鸡舍之间疫病的传播。鸡舍建造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搭建简易鸡舍节约养殖成本。鸡舍两侧要设置多个窗户便于通风;鸡舍四周要挖排水沟,防止雨水进入鸡舍。根据养殖的规模修建鸡舍,给鸡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品种选择

林下养鸡的管理不同于圈舍饲养,应首选适合放养、耐粗饲、抗病力强以及深受市场与消费者欢迎的土鸡品种,如三黄鸡、麻羽土鸡、芦花鸡及乌骨鸡等。其体格适中,觅食能力强,且抗病性和抗逆性均比较强,适合林下养鸡养殖模式。

3 饲养管理技术

3.1 育雏期管理

育雏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林下养鸡的经济效益。1~40日龄雏鸡的生长十分迅速,但雏鸡的生理机能体系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消化能力弱,对疾病的免疫力、抵抗力来源于母体抗体。因此,育雏期要严格进行饲养管理。在雏鸡进入育雏舍前,应提前7 d对鸡舍进行全方位的喷雾消毒:第1次用2%~3%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第2次用百毒杀消毒液喷雾消毒;第3次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每步消毒间隔时间1~2 d,熏蒸消毒应该放在进鸡苗的前一晚上进行。用经过暴晒过细软的干稻草、野草或刨花作为雏鸡垫料,给雏鸡营造舒适的生长环境[1]。

经过较长时间、距离运输后的雏鸡很容易丧失水分,为了防止运输应激和脱水现象的发生,雏鸡在进入育雏舍后要第一时间给予添加少量矿物质、维生素和葡萄糖的饮水,这可有效提高雏鸡的免疫力和成活率。饮水后 2 h 投喂易于啄食和消化的全价颗粒鸡饲料,喂食时为防止浪费要少喂勤添。为促进雏鸡的消化,1周后可以在日粮中拌入少量的细砂(不超过1%),任其自由采食[1]。

3.2 放养期管理

夏天放养应遵循早放晚关的原则,中午要把鸡群赶回棚舍或树荫下休息,避免鸡群爆晒,以防中暑。如遭遇阴雨连绵、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以及鸡群发生疾病和用药阶段等均应停止放养。在鸡群的放养过程中,要把鸡群按照鸡只强弱和日龄进行分群饲养,以免造成以强欺弱、以大欺小,甚至出现抢食抢水等严重现象。在鸡群放养过程中,一旦发现脱离鸡群、行动迟缓、精神萎靡的病弱鸡应及时隔离治疗。育成鸡群在放养阶段,每日也应早晚定时喂料2次。在放养过程中,要给予充足的干净清洁饮水,鸡舍内的鸡粪也要每天进行清扫,以防止疾病的发生[2]。

4 人工孵化技术

掌握人工孵化技术,自己培育种鸡进行自繁自养,有利于减少成本,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4.1 种蛋的选择

种蛋的质量是关系到孵化率高低的第一个环节,选择种蛋过程中,对脏蛋、破蛋和明显畸形的蛋要进行剔除。粘有鸡粪和蛋液的鸡蛋,孵化效果较差,在孵化过程中还会污染其他种蛋,轻度污染的鸡蛋也要经过严格的擦拭和消毒才能作为种蛋进行孵化;要尽量避免明显的大蛋和小蛋;蛋形的选择上接近蛋圆形的种蛋孵化效果最好。

4.2 孵化条件

4.2.1 温度

在鸡蛋孵化的过程中,孵化室温度为24℃~26℃,孵化器温度为37.5℃~37.8℃,出雏期温度控制在36.9℃~37.2℃为最适温度。

4.2.2 相对湿度

孵化湿度一般控制在40%~70%,在孵化的前期温度高则要求湿度低,出雏时湿度高则要求温度低,高温和高湿环境是孵化任何阶段都应该避免的。

4.2.3 通风换气

换气过度,容易影响孵化的温度和湿度;通风不良,则会造成孵化器内温度和湿度过高,烧死胚胎。若孵化室内CO2超标,则会导致胚胎发育缓慢,造成死胎率增高,孵化器只要运转正常,一般不会出现CO2过高(新鲜空气0.04%左右)的情况,因此要时刻观察孵化器运转有无异常情况。

4.2.4 转蛋

为了加强胚胎运动以及让鸡蛋受热均匀,并防止鸡蛋与孵化器粘连,孵化过程中要进行转蛋。转蛋的频率是间隔2 h转一次,在孵化进入出雏期后则不再需要进行转蛋。

4.3 孵化管理技术

4.3.1 孵化前准备

要根据制定好的孵化计划准备好孵化用品,并对孵化设备进行检修、试机、消毒。孵化器内部要用消毒液喷雾或擦洗,并进行熏蒸消毒,蛋盘和出雏盘要用消毒液彻底浸泡清洗。孵化前要将消毒后的种蛋放在22℃~25℃孵化室内预热6~12 h。

4.3.2 孵化期管理

人工孵化过程中要尽量整进整出,留意孵化器的运转情况,一旦发现孵化器异常要及时处理,每天定时往水盘加温水,观察孵化器的湿度情况,并保持湿度计的清洁。孵化室的地面要经常喷洒热水,从而调节湿度。要通过照蛋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对于无精蛋、死胚蛋和破蛋要进行剔除。孵化18~19 d要进行移盘,由入孵盘移入出雏盘,并停止转蛋,移盘时温度控制在37.2℃,湿度75%[3]。

4.4 人工孵化注意事项

在鸡蛋人工孵化前,要提高孵化室的环境温度并保持在24℃~26℃,并且要做好长时间停电后孵化室的加温工作。种蛋入孵前要进行熏蒸消毒,并且要预热。在鸡蛋入孵后,5胚龄前不需要照检,1~7胚龄要尽快使孵化温度达到37.8℃,8~21胚龄孵化过程中通风换气要充分。在鸡蛋孵化后的18~19 d进行移盘,把鸡蛋胚胎由孵化盘转移到出雏盘,在出雏机内继续孵化和出壳,并降低温度到37.4℃,同时加强通风换气,加大湿度。雏鸡出雏后捡雏时间要尽量集中,出雏机观察窗要遮光,使雏鸡待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防止雏鸡脱水应激[3]。

5 疾病及天敌防控

5.1 防疫

虽然放养鸡群比圈养鸡群的抗病力强,普通疾病较少,但针对鸡的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新城疫、巴氏杆菌病等重要传染病,按照“防重于治”的管理原则,必须进行预防接种。

5.2 做好卫生消毒

林下养鸡要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对鸡舍勤打扫,保持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定期清扫鸡粪、饮水器;对于病死鸡及废弃物要及时深埋或发酵等无害化处理;鸡群出售后应对鸡舍进行全方位彻底消毒,消毒药物要交替使用。

5.3 驱虫

林下养殖鸡要注意防治球虫病和线虫病,应根据本区域寄生虫流行情况、饲养品种、不同生长期用球虫净、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阿维菌素等药物定期进行驱虫[4]。

5.4 坚持全进全出

坚持鸡群全进全出原则,可方便对鸡舍进行全方位彻底打扫、清洗、消毒与维修,有利于切断病原的循环感染,使鸡群疫病减少,死亡率降低,便于饲养管理,提高鸡舍的利用率。

5.5 天敌防控

林下养鸡相较舍养方式受老鹰、黄鼠狼、蛇、野猫等危害的程度明显增加。夜晚要关闭好鸡舍门窗,防止天敌进入鸡舍危害鸡群;扎设稻草人,穿上衣服和带上草帽,也能达到驱赶敌害的目的;驯养猎犬,也能达到守卫鸡群的任务,为了防止猎犬危害鸡群及人,可采取白天栓养、夜晚放养巡逻的方式。

猜你喜欢

种蛋养鸡雏鸡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8月白羽肉鸡种蛋价格跌幅超30%
6月白羽肉鸡种蛋价格跌幅已超40%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火星丁丁当·优质种蛋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