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不是“装”出来的

2021-12-04林采宜

东方企业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姨母案头书单

林采宜

就文学而言,文化是玉,辞藻为雕,古人云:大雅不雕。

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快雪时晴帖》只有23个字:“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他的《姨母帖》一样简短:“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寥寥数行,逸笔草草,把平常的人生放进美妙的书法,成为书法史上的极品。

宋以后,奢靡日增,文学日见雕琢之痕迹。周末在家读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纳兰辞》,通篇都是浓脂艳粉,文字极尽雕饰。建安文学有种晨鸟鸣树、瀑落峻岩般的自然朴实,但唐宋之后,中国文学匠气日重,刻意之下,生活的自然气韵越来越弱。有人说:“魏晋之前的文学才是文学,唐宋之后,多半是华辞丽句的文字游戏。”此话虽然极端,但不无道理。

文化是历史的回光。理解历史,才懂得文化。

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放妻书》,述有“……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离婚协议写得如此烂漫温柔,不仅见当事人的人品敦厚,同时也可见唐代世风之宽容。

文化也是一种趣味,或者,是一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風俗。福建人,大年初一吃太平(福建人称鸡蛋为“太平”)面,祈愿来年平平安安;山东人,过年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表示辞旧迎新,富贵吉祥。

文化是生命的刀口里流出来的血,或鲜血,或脓血,都带着五脏六腑的气息。而理想犹如一个青春的喷嚏,打起来很响亮,也就一个短暂的瞬间,当然,挂在墙上用来装饰的另当别论。因此,我以为,天天谈理想的,多半没什么文化。

总而言之,真正的文化,总是潜行于观念、行为和情感之中,个人的或者群体的,是碾碎在细节里的每一念琢磨。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潜意识,若隐若现,却无所不在。

文化是不能晒的,一晒,就不是文化了。

前一段时间,朋友圈里流行晒名人书单:政治、哲学、历史、宗教、艺术……每一张书单的书名都很光鲜,而围观者多半啧啧赞叹。

家父在世时常说:“案头的书要少,心头的书要多。”书在案头是意识,到了心头才是潜意识,书架上有哪些书不重要,甚至你读了哪些书也不重要,重要的哪些书的内容被你的精神世界所消化、吸收,变成你举手投足里隐含或外溢的三观。

现代职业里有一个行当,叫做“包装”。拿案头的书当标签,把平庸雕刻成精致,就是一种包装,以为精致的便是文化。事实上,很多文化并不精致,同样,很多精致背后未必有文化。只可惜,功利社会的眼睛,不仅近视,而且散光,它看不清本质,能看见的,只是外表的精致,于是,包装业如此发达,晒书单如此流行。

猜你喜欢

姨母案头书单
闲话“案头书”
未成婚礼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案头
平凡生活
姨母生前没有遗嘱,她的财产如何继承?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主编《罗田县志》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