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思维在国有企业管理体系改革中的运用

2021-12-04项威

管理学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应用分析国有企业

项威

[摘 要]关于国有企业发展,管理体系是其关键环节之一,和企业自身甚至是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息息相关。基于当前国企管理体系实际改革情况,着眼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结构条件分析:现阶段国企管理体系不仅缺乏整体性,而且存在开放性不彻底等现实问题。以上问题均已成为限制其深化的重要因素。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若依然采取传统视角和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只会让管理体系改革事倍功半。对此,文章拟从系统思维视角,重点分析其在国有企业的相关应用。

[关键词]管理体系改革;国有企业;系统思维;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20-0043-03

基于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与不断深化,无论是在国有企业升级转型方面还是在强化国际竞争力方面,管理体系改革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系统思想及其相关理论宏观分析国企管理体系,能为国有企业提供相应参考或是思想借鉴。

一、国企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一)结构复杂性

在企业运行中,管理所发挥着的作用至关重要。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并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1]。一方面体系结构会涉及人力、行政和财务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还需管理产业、股权及资产等。以上各自均属于一个复杂的小型管理结构。以行政管理为例,其中涉及会计、文秘、信息和后勤等环节,而不同环节均拥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将每个小规模的结构相组合便构成了国企整体管理体系,因此其管理体系结构相对复杂。有关层级,从最原始的一维线性结构逐渐发展成现阶段的结构。另外,伴随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外部环境也发生变化。若是国有企业未能依据外部环境加以科学调整,则会难以应对当前市场机制发生的各种风险。

(二)体系综合性

因为国企管理经营囊括众多内容,通常很难借助单一管理结构达到目的,而是需要各管理主体之间的有效联系与合作来实现。若要维持管理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应保证每一管理主体可以开展良好高效的合作。因为管理过程融合各企业部门的自身职能,所以能否顺利进行管理工作同管理主体彼此间的合作效率紧密相连。基于此,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应对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做到处理各个管理部门彼此间的关系有所依据。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体系还会涉及对其外部环境的管控,因此一方面要重视各个管理部门现存关系,另一方面还需认识到基础经营环境的重要性,因为体系的综合性会对国企发展造成直接影响。

(三)信息传递是自上而下的

信息传递在国企管理体系中尤为关键,每个管理体系组分都紧密联系。如果传递信息效率较低,极易导致国企决策迟缓或者管理混乱,所以信息高效传递可以降低管理决策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而让企业管理体系更高效、更科学。信息传递机制,属于国企管理体系中的常见模式,在实际管理中信息传递会呈现逐层递减现象,在传递过程中各管理层级往往会发生信息流失。现阶段,若是依旧采取被动的信息传递机制,则会致使国有企业管理体系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竞争的现实需求。

二、系统思维运用到国企管理体系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在以前针对国企管理体系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研究人重点关注企业内部,其将管理组织视为相对封闭的一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企业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关研究人员往往认为各个组织仅需做到各司其职,那么最后得到的结果便是水到渠成。基于这个“封闭系统”,有关研究人员认为管理的主体和目标之间方便协调,能够进行量化计算。把管理体系直接脱离其所处环境,将其单独作为封闭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极易忽视维持管理体系开放性的必要性,进而在研究结果上产生偏差。依据系统思维分析,系統演化应确保其开放性,封闭性组织是无法进行有序演化的。基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大环境下管理体系需要保证维持开放性。文中所指的“开放”是匹配管理环境,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同企业经营、技术创新、市场反馈环节维持亲密互动,而且在环境中进一步汲取对有序体系发展有利的信息流。国有企业在改革初期,其管理体系依然处于摸索阶段,主要是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可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势潮,若是仍旧照搬传统管理经验则很难满足企业发展实际需求。波诡云谲的全球经济形势,若要更好地适应变化,应该将国企相关管理活动有机结合创新理念,切实提高管理体系的开放性,同时有效吸取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管理体系改革。为进一步提高在国际竞争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国有企业必须让管理体系更具开放性。国企自改革开放以来已获得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发展成果,而若想跻身于世界性企业则要继续提高开放力度,并在开放过程中有序演化企业管理体系。

第二,管理体系未能体现整体性。部分国企在实际改革进程中,通过科技进步积极开发研发产品,不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从而解决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方向[2]。可由于历史性因素,国企创新管理成效参差不齐,少数企业系统不仅管理理念成旧而且组织结构混乱,进而降低了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刨除因为地域不平衡发展引发的不平衡,其自身管理体系也呈现落后或者是超前的差异性现象。在一些国企现有管理体系中,依然存有专业性壁垒等问题,难以依托管理结构达到科学高效的运营。而对于系统思维而言,其核心是要素具备的非加和性,而且打破单一化结构系统。因为在管理政策上未体现综合性与整体性,导致其管理体系无法形成理想的聚合效应,不利于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当前常见的国企管理体系为矩阵式等其他复杂结构,往往进行管理改革时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

三、国企管理体系改革中系统思维的相关应用

文章采取的研究模式属于一种启发性模式。并非对于当前国企管理体系问题来探寻与之相应的系统思想或者是科学理论,应是在系统思想或者是科学理论中探寻,可以为企业管理体系改革带来理论依据。相关思想或是理论能否有效应用到国企管理体系改革,仅是实施者而并非主动、有意识地运用。后者有关系统思想和科学理论能够变为企业管理体系改革措施的相关思想与理论来源,而且是坚定现行举措以及现有改革方案的思想与理论依据。这样的研究态度是实事求是的,而且研究方案也是切实可行的。

(一)结构功能律应用于管理体系改革

“结构”在系统思维中属于一个十分核心的概念,是“组分彼此间关联模式之和”,而且“在不改变组分的条件下,通常将这种关联方式作为结构”。之所以结构尤为重要,主要是由于其会影响到系统功能。对系统功能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例如规模、环境等,可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则是结构。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在短时间改变系统的规模、环境和组分等相关要素,因为系统通常会依托本体结构调整进行优化、对系统进行转变。

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而言,其规模、环境等均会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自身稳定性,这些因素不容易发生变化。因此,管理体系现有功能的优化应通过结构的改变或是调整才会实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因为历史因素构建的管理机制,不仅链条长而且层级多,难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满足朝着现代企业转型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相关要求。若想切实转变现阶段国企管理体系相对低效的情况,最为可行的一种方案便是调整内部结构。对于管理体制低效率、长链条的情况,以往采取的对策观点为机构精简或者是冗员裁剪。而文章认为依托精简机构,将现有系统结中一些不必要元素清除,实现系统功能优化的方案虽然很有必要,可这并非结构调整促进系统功能优化的核心所在,实际上无论是机构精简还是冗员裁减均非调整结构的本意。

所谓结构功能律,其主要指的是在维持系统环境、组分及规模等相关因素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借助对系统结构的调整达到转变或是优化系统功能的目标。至于前者是让系统组分减少的情况。从本质上来讲和结构功能律没有关系。基于此,国有企业若要对管理体系结构进行调整,并非必须进行机构精简等,其关键在于在当前结构组分的条件下,怎样对联系方式与组合模式进行调整从而做到系统功能的优化[3]。调整国有企业管理体系结构,其发展方向应是“扁平化”的。也就是说,应该将系统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集中观看财力、人力和信息等相关资源,在此基础上还应保证配置科学、运作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协同与规模效应发挥出来。将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复杂网络,将层级减少的同时对重要的建设网络节点积极建设,从而形成关键节点和其他节点之间有机相连的边,进一步减少平均网络距离实现“扁平化”,这样也能使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运作更加高效。扁平化的国有企业,能优化管理系统以下几方面的功能:(1)促进自身执行力大幅度提高。由于压缩了管理体系层级、大力建设重要节点、强化节点彼此间的联系等,通过以上举措均可以让企业管理各方面的信息流体变得高效、顺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执行效果递减。(2)形成扁平化的国有企业管理体系,还可以让现有管理体系更具稳定性。主要是由于扁平化网络,大力建设重要节点等,能让现有网络发展成“无标度网络”,由此管理体系网络整体会具备更理想的稳定性。

(二)应用于管理体系改革

应清楚地认识到,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改革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依据钱学森提出的观点:社会和国家属于复杂性特征明显的巨系统。若是依然采用传统的思维定式,针对社会或是系统事物展开研究分析,极易导致系统内部存在的联系被分离或是切割,从而让认识和原本事物面貌相距较远。若是能将其作为复杂系统的话,一方面有利于系统稳定的保持,另一方面朝着更优化、有序的方向不断演化,其也要优先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关于系统思维的相关理论,系统维持自身稳定性,而且可以向着更加有序的方向演化,确保系统充分的开放式是其首要条件。也就是说,系统应该和外界维持良好的能力、物质以及信息等要素的交换,而且由于交换在系统中引入的负熵流,应是可以超过由于系统内无法逆转过程所导致的熵产生。若是无法达到上述条件,很容易导致系統演化方向的混乱与无序化[4]。

其实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属于一个系统,是依托同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换维持系统自身的开放性。之所以要改革管理体系,主要是为了强化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且改革途径自然会涉及相应的创新方法。不断吸收来自外界的信息也是达到创新效果的一种必要条件。从某种角度来看,不管是管理体系,还是国企自身,若想实现不断创新应始终做到开放,最大限度地吸收外界多元信息。那么,国有企业有必要成为学习型企业,也就是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与态度,才会吸收尽可能多的新信息,进一步改革创新,让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实际要求,切实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怎样打造学习型企业,怎样推动国有企业成功转型为学习型企业,和其自身息息相关。国有企业通过改革现有管理体系,可以满足转变为学习型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通过改革管理体系,将先进的观念与企业文化灌输或是渗透到企业中。另外,需要为学习型企业构建或是完善有关学习制度及激励机制。具体来讲,应让国有企业转变为学习型企业的驱动关键及坚强保障[5]。基于系统思维视角出发,促进反馈机制的完善也是管理体系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具体进行反馈机制完善时,需要重点关注信息建设,这是因为运行反馈机制需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所以应运用相应的科学技术,优化传递信息的方式。

四、结语

国有企业管理体系改革不仅相对复杂而且体现了一定的系统性特征,应通过系统思维进行思考及有效推进。文章也希望通过提出的观点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管理体系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 苗东升.系统思维与复杂性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4,12(1):1-5.

[2] 卫郭敏,郭卉.系统思维在国企管理体系改革中的运用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7,25(02):42-45.

[3] 郑砚国,孙云根,刘泽,等.运用系统思维构建一体化联动计划管理体系[J].国企管理,2021(02):78-86.

[4] 冯兴龙,龚华伟,胡勇,等.重组国企发展之系统法则[J].国企管理,2018(05):38-41.

[5] 张冰石,马忠,夏子航.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7(06):5-11.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应用分析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