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协同治理理论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2-04叶文玲

管理学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高职院校

叶文玲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也肩负着培养更多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职责,推进落实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不仅与现阶段国家政策要求相契合,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笔者实际研究,从多元协同治理理论的角度入手,论述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多元协同治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20-0061-03

国家的发展必须依靠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推动,职业教育为新形势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无数人才,为推动社会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做出了更多贡献。高职院校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是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所以必须尽快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多元协同治理理论概述

多元协同理论是某一系统包含了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时,如果其所包含的子系统之间形成协同作用,系统便可以具备自组织效应。治理理论是各类公共或私人的机构对相应事务进行管理的总和。多元协同治理致力于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各方能够有效联合并针对某一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多元协同治理涉及协同学理论以及治理理论,针对公共事务中,政府、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同时参与公共管理的情况,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各自作用,从而确保治理效率得以保障[1]。

基于多元协同治理理论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其关键一环在于对目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予以创新。协同治理的主体一般来说包括各类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如政府、企业以及高职院校,在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重新梳理和厘清政府、企业、学校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确保师资、资金以及技术等多元要素能够合理配置,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建立一个深度联系又交叉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二、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要确保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打造一支高技能的教师队伍。2019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就已经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方案要求必须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及社会力量投资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二是在方案中明确要求应通过各种方式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招聘标准、聘任方式以及培养培训等进行了非常清楚的规定。与此同时,我国教育部下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当成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遵循立德树人的要求,强调教师成长和教学团队建设的充分融合。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发展阶段,也具备强大的能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最终实现。近年来,我国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的更新调整,各个行业和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必然会扮演一个更为关键的角色。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致力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另外,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提升,所以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三、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能力仍需提高

对于国内的高职院校而言,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核心任务和重要责任,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然而从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还有待提升,不管是授课方式的创新性亦或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都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有趣,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此方面依旧还有待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实践培训手段单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必须要更加强调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主动响应国家最新政策规定,推进此项工作的落实,然而从整体上而言,少数高职院校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依旧单一化,比如说某高职院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培训过程中仅仅是通过企业挂职锻炼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到校指导这两种形式。而培训场所一般位于企业车间以及学校的实训中心,但这样的问题是教师在企业挂职培训的时间不是很长,在短期内仅仅能够熟悉相应的生产设备,无法达到能够熟悉了解的程度。同时高职院校自身资金有限,实训中心设备如果没有及时更新,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培训的实效性[3]。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一方面,因为企业经营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性,企业在参与高技能教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不具备较高的积极性,一些企业不愿意给高职院校教师提供锻炼岗位,亦或是教师参与了挂职锻炼也容易流于形式,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造成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搁浅。另一方面,企业自身本就具备较多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但因为高职院校工作时间、薪酬福利以及学历需求等方面的限制,很多企业的专业人员往往不愿意到高职院校兼任教师职位。因此优秀的兼职教师数量较少,无法真正发挥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指导作用。

(四)社会环境氛围不佳

高职院校重点培养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育目标是培养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因为过去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现阶段社会中很多人都普遍表现出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思想,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表现出一定的轻视态度,认为职业教育属于一种低等教育,和普通高等院校比起来还有差距,然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类型,都属于高等教育范围,并没有高下之分。因为社会舆论环境对职業教育存在的错误认识,造成大量优秀人才不愿意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如此一来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便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也恰恰是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造成很多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结构调整以及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方面相对落后[4]。

四、基于多元协同治理理论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多元协同治理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整合可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出政府部门、当地企业以及学校本身的力量,构建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高技能教师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校方面: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扩宽优秀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充实高技能教师人才的来源,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可以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从其他学校聘请优秀教师人才,促进高职院校之间的优质师资资源共享流通,引入其他学校高质量的教师有助于促进本校教师竞争意识的提升,同时实现优势互补,逐渐提升本校教师教育水平,让高技能人才队伍更加完善。二是返聘已经退休的优秀教师,此类教师拥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具备较为熟练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同时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可以对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三是积极吸纳社会中的高技能人才,在进行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应当打破过去那种学历至上的观念,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社会中有很多实践能力强且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可以适当降低招聘门槛,对这部分特殊人才予以破格录用,如此不但能够充实高技能人才队伍,也有助于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5]。

另一方面也应当对教师聘用标准予以明确规定。教师属于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指路人,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和思想认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往往承担着培育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和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在聘用时必须要先考虑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师德水平,必须要强调对聘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的考核,针对一部分思想存在偏差且师德较低的教师,不管其受教育程度多高或者实践教学能力多强,都应当予以拒绝。同时需要将师德和思想方面的因素纳入到聘任合同中来,确保高职院校教师都能够是师德高尚、技术一流、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

(二)企业方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因为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目标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决定了其应当通过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来对内部教师展开有效培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校企合作基本上都采取挂职锻炼的方式进行,教师不能够在企业岗位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技能,不能有效提升实践能力,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难以带来实际效果。所以必须推进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断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当地企业应当积极和高职院校沟通联系,促进双方协同合作关系的建议。第一,地方企业要认识到与高职院校合作的重要意义,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的构建,进一步加深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第二,推进落实“引企入教”改革。企业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来,借助于参与高职院校专业规划、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以及实习实训等,将企业人才需求告知高职院校,从而确保高职院校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第三,应当积极落实高技能教师人才培养工作,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管理实际来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时应当给予其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教师能够深入生产研发一线,适当延长他们的培训时间,确保高职院校教师能够真正掌握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进一步促进其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6]。另外教师在当地企业挂职锻炼的过程中也应当主动了解获取最新的知识技能,在未来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介绍讲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辅导,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三)政府方面: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输送了无数人才,同时职业教育是培育大国工匠的关键途径,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现阶段我国逐渐迈入新的发展时期,各个行业和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急切,职业教育的价值与作用也进一步凸显。但因为我国社会、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中普遍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看法,所以必须依托政府部门进行有效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其一,必须加强宣传工作,确保更多人转变传统思想认识,让社会大众和更多媒体可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了解到职业教育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对职业教育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提升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其二,应当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来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更多助力。比如说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财产资金支持,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动高技能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三,应当对表现优异的高职教师予以广泛宣传,树立模范榜样,发挥出带头引领作用,让更多优秀人才可以主动投身于职业教育事业中来。另外,当地政府部门、高职院校以及地方企业应当积极沟通配合,基于多元协同治理理论的指引,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技能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努力创设一个更加适合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活动中必须要给与充分重视的一项工作。高职院校应当真正了解到高技能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推动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依靠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在多元协同治理理论视阈下,主动联系沟通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企业,真正打造一支高技能教师队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晶洁.浅谈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对教育教学的影响[J].才智,2019(36):132.

[2] 戴月红.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6):254+256.

[3] 张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与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06):9-11.

[4] 李海峰,许辉熙,谢旭阳.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构建[J].四川劳动保障,2019(12):28.

[5] 陈燕妮.高职院校加强青年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探赜[J].成才之路,2019(31):4-5.

[6] 谢敏,兰翔英,吕萍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9(28):91.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高职院校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