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国女性参政研究

2021-12-04朱阿丽王森垚

理论观察 2021年7期
关键词:参政价值影响

朱阿丽 王森垚

关键词:齐国女性;参政;影响;价值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7 — 0128 — 05

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女性在国家政治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旁落,政治权力逐渐被瓦解。但母系社会遗风尚存,家庭良好教育的影响,周代女官制度的奠基,使得女性中有才华者、有抱负者,或通过隐性参政,或借助贵族身份,积极参与在列国政治活动中。国内关于女性参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对封建社会时期的女性参政现象研究极少。为此,本文试图通过诸多历史资料中,对齐国女性参政的动因、方式、特点、理念及影响作出如下论述。

一、齐国女性参政动因

(一)稳固君王地位,保护家国安危

齐国诸姜在参与列国政治的表现令人注目,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家庭教养使得她们拥有积极的从政意识和对应的知识技能,在有些特定条件下,诸姜甚至承担着列国十分重要的社会政治责任,她们的积极参政,影响着国家的政治走向。经过母系社会女尊男卑的原始社会,西周时期强调女性的从属地位,女性地位远低于男性。在这样礼制教育的灌输下,诸姜婚后以国家的安危为前提,积极谏言和参政,稳固君王的地位和统治。

邑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女政治家。她是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妻,成王姬诵和唐叔虞之生母。周武王说邑姜是“予有乱臣十人”(上古“乱”与“治”同)之一,邑姜不仅辅佐周武王夺取和安定周朝,更是在周武王去世后教导成王姬诵以及康王姬钊尊重大臣、治理国家、爱护人民,使得周朝在繁荣昌盛中更加稳固。周初的国泰民安,既有诸多文武重臣的辅弼之功,邑姜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虞姬,名娟之,是战国时齐威王田因齐的姬妾。威王执政后,九年不理国政,将政事交给大臣去处理。佞臣周破胡独揽大权,嫉妒贤能。虞姬劝说威王贬退他,改用北郭先生随侍左右,反被他中伤曾与北郭先生私通,虞姬陈述往事,旁征博引,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威王醒悟,接受了虞姬的谏言,开始励精图治,重用即墨大夫,烹杀佞臣阿大夫与周破胡,抵御住了强秦,齐国最终成为了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

钟离春,战国时期齐国无盐邑(今山东东平东)人,齐宣王田辟疆之妻。貌极丑,自幼不喜女红,但是博览群书,且聪慧过人。她四十岁不得出嫁,父母深为忧虑,她却自请见齐宣王,说自己会隐语,然后做了四个动作:瞪眼、咬牙、举手、拍膝盖,并连说了四个“危险啊”!齐宣王不解,钟离春解释了齐国的四大危险:不立太子、大兴土木、亲小人远贤臣、花天酒地;宣王听后,对钟离春肃然起敬,于是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贤士,并立下太子,拜钟离春为王后,之后齐国逐步安定下来。临淄百姓对无颜女钟离春非常崇敬,有句俗语世代流传:“无盐娘娘生得丑,保得齐王坐江山”。

齐姜,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重耳的夫人,美丽聪慧,博学多才,与五十五歲的重耳夫妇和谐,适逢晋怀公与秦国不和之际,大家认为重耳归国的大好形势已经到来,赵衰、魏仇、狐偃等大臣在齐城东郊的一片桑林里秘密商议,准备以打猎为名,挟持重耳离开齐国,相机行事。齐姜不希望重耳守着她过眼前的舒适日子,而是希望丈夫为事业而奋斗,苦苦劝说重耳回晋国奋斗,重耳不听,齐姜与狐偃商量,灌醉重耳之后放在车上带走。重耳最终回到晋国为君,称为晋文公,他派人迎接齐姜回晋国,立她为夫人。从此文公称霸天下,成为诸侯盟主。

周宣王后,齐侯之女,贤而有德,温良娴静。周宣王曾贪恋床笫之欢,早睡晚起,姜后为劝诫宣王,自己摘取饰物,素颜跪在宣王上朝的路边,让傅母(古时负责教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告诉宣王:妾不才,贪欢无度,致使君王上朝很晚;妾使君王好色,未使君王好德;好色而失德,这都是臣妾的过错。宣王听了,说:这是寡人的错,不怨贤妃。后来,宣王治国勤勉,终成一位使国家中兴的明君。人们都赞叹姜后端庄贤淑。

(二)为情好谋利,巩固自身地位

齐国诸姜长期接受大气的齐文化的熏陶,加之东夷文化的影响,受“礼”的影响相对较弱,她们对待感情较为开放。夫死子弱、色衰爱弛让她们不满足感情和心理的现状,这就迫使她们不得不寻找一个新支点。但是,特殊的身份地位让她们不能像平民女性那样随意选择再婚,因此,只能通过私通的方式,巩固她们来之不易或岌岌可危的地位。诸姜为了确保自身安全,掩盖“私情”,冒险进入政治领域。

穆姜,齐候的女儿,鲁宣公的夫人,鲁成公的母亲,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烈女伯姬的母亲。穆姜很聪慧,对易经颇有研究。《列女传·卷七·孽嬖传》中记载,宣公死后,成公继位。成公小时候,是她和叔孙宣伯私通,合谋除掉季氏和孟氏,独揽鲁国大政。后来晋楚鄢陵大战时,成公出兵援晋,穆姜告诉成公一定要驱逐季氏和孟氏,他们背叛了国君。两人又贿赂晋国大夫,让他们扣留季孙行夫,许诺杀了仲孙蔑,让鲁国作为内臣侍奉晋国。鲁国人不从,驱逐了宣伯,把穆姜囚禁在东宫,最终她也死在了东宫。

文姜,齐僖公之女,鲁桓公的夫人。以才华著称当世,所以被称为“文”。文姜出嫁前,便与其兄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十八年春天,文姜和鲁桓公来到齐国,再度与齐襄公私通,被鲁桓公得知,责骂文姜,文姜将鲁桓公的责骂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宴请鲁桓公,令公子彭生杀害鲁桓公。鲁桓公死后,太子同继位,是为鲁庄公。文姜留在齐国,仍遥遥指挥鲁庄公管理政事,文姜在处理政务上颇有本领。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诗经》上有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毁誉参半,既讽刺她的风流淫乱,又歌颂她的绝世艳丽。“齐大非偶”的典故就来自文姜。

宣姜,齐僖公之女,卫宣公的夫人,其女儿为宋桓公夫人、许穆夫人。卫宣公本来为太子公子伋娶妻子,把宣姜迎娶到卫国。卫宣公见宣姜是个美人,就趁急子出使郑国的机会,自己把宣姜娶为自己的夫人,之后宣姜生下公子寿、公子朔两个儿子。宣姜因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了公子寿和太子伋的惨死。

哀姜,姜姓,哀为谥号,齐国国君之女,鲁庄公夫人。哀姜在鲁庄公未死之前与之私通。由于哀姜一直未能生子,故以陪嫁媵女叔姜(也是齐女)所生之公子启方(或曰开方)为己子。鲁庄公未娶哀姜之前,曾遇党氏之女孟任,生子般。鲁庄公欲立子般为继承人,但在朝廷里支持不多,而哀姜同其情人庆父欲立启方为嗣。哀姜与庆父通奸,欲立庆父,遂杀闵公。后国人暴动,乃逃到邾国,被齐国引渡回国后杀之,以其尸归鲁,鲁以夫人之礼葬之。

(三)机缘巧合之下,以特殊身份影响政局

齐国女性除维系家国安危、为情好谋利、巩固自身地位外,也有许多不得已的原因或机缘巧合,参与到了国家的政治活动中来。

御者妻,齐春秋时期临淄女性,齐国相国晏子车夫的妻子。有一天,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观望,看见自己的丈夫给相国驾车,傲气十足、非常得意。车夫回到家里,妻子要和他离婚。车夫问妻子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足六尺(1米5左右),任齐国相国,名声显赫于诸侯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志向深远,谦逊有礼。你身高八尺(1米8左右),仅是一个给人驾车的仆人,却得意洋洋,态度傲慢,所以我要离开你。”从此以后,车夫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比以前态度低调了许多。晏子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车夫为何有如此转变,车夫如实将情况告诉了晏子。晏子觉得他善于接受别人意见,有错能改,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伤槐女,名叫婧,春秋末期齐国女性。齐景公杵臼生活奢侈,爱好吃喝玩乐,他的宫城附近有一个平常人可以初入的花园,由专人管理,景公钟爱里面的一棵槐树,特别指令任何人不得动它的一枝一叶。一天,一个醉汉撞了槐树,立刻被抓起来,按律当斩。婧就是伤槐者唯一的孩子,她见父亲被囚,心急如焚,便向三朝元老、景公的相国晏婴求助,自请为晏相做侍妾。晏婴说:“难道我贪恋女色吗?为什么年纪老了还有女子来投靠呢?”传女子入内,让她说自己的难处,伤槐女阐明了自己父亲撞伤槐树要被处死的情况,并讲出了“贤明的君主不对百姓滥加刑罚,不因个人喜怒妨碍既定的法律,不因草木禽兽伤害百姓”的道理,晏婴听了她的陈述,第二天就向景公進谏,说得景公直冒冷汗。他赶快承认错误,命令撤去护槐的差役,废除伤槐的命令,释放伤槐的囚犯。伤槐女高兴地领回了自己的父亲。

淳于缇萦,西汉时齐国临淄人,淳于意的第五个女儿。淳于意是继扁鹊之后西汉时期的名医,创立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病历——《诊籍》。他曾任齐地的太仓长,救死扶伤,深受民间尊敬。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67年)中,有人上书诬告淳于意受贿,按刑法应押送至长安接受肉刑。淳于缇萦冒死入宫上书,汉文帝也是个大孝子,看到缇萦的上书十分感动,立即下诏免除淳于意的肉刑;同年又向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肉刑。缇萦上书救父,揭开了中国法律史上重要的一页,谱写了一曲千古传唱的孝义之歌,后来她位列二十四孝之一。

二、齐国女性参政方式

齐国诸姜由自小受齐文化的熏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再加之其母国(齐国)的大国地位,更是在婚后积极参政,活跃在列国的政治舞台上。除贵族参政的先天物质优势外,齐国亦有许多平民女性因自身许多原因参与到列国政治中。部分统计见下表:

此外,可以看出,隐性参政是齐国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其中,参政女性或借助母亲身份引导和影响其子的政治抉择,或借助妻妾身份影响其丈夫的为官和为政行为,或以亲属身份干预亲属的政治生活。一部分起到了劝诫从政者为官清正廉洁,另一部分则助长了吏治腐败、损害了列国的稳定发展。

三、齐国女性参政特点与理念

齐国诸姜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广泛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她们通过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在政坛中留下了举重若轻的身影,同时也展现出从事政治活动的女性们自身的许多特征。

(一)齐国女性参政特点

1.独立参政的女性少,缺乏独立政治身份

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春秋战国时期女性的独立地位逐渐衰弱,这注定使她们不能以独立的身份参与国家政治。齐国诸姜多是因其特殊身份才能够参政:一类女性依靠王后或太后的特殊身份执政或辅政,展现智慧与才华,她们凭借母后或宠妃的地位,借力上位,展示政治才华,对历史进程发挥重要影响;另一类参与政治的女性是因机缘所致,以特殊身份影响政局、参与政治事件的女性,可是她们仍旧依附着君王和子嗣,需要借助他们的政治力量,才能加入到政治斗争中。总之,齐国参政的女性并不是以一个独立的政治个体出现在政治活动中,她们只是一种权利的附属品。

2.拥有较高的政治智慧和文学素养

多数参政的齐国女性为贵族女性,她们出身贵族,从小接受完备的教育,在诗书礼乐等方面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又加之贵族女性的特殊身份,需要为政治联姻做准备,故而会接受“德言容功”和礼教方面的教育。她们接受文化教育,识字学诗,如“夏,季文子如宋致女,复命,公享之。赋《韩奕》之五章。穆姜出于房,……又赋《绿衣》之卒章而入。”〔1〕“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飨其宗老,而为赋《绿衣》之三章。”〔2〕“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3〕她们通晓占卜术和《周易》,如“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4〕;她们有些人还接受过御和射的练习,“初,晋悼公子慭亡在卫,使其女仆而田”〔5〕“厉公田,与妇人先杀而饮酒,后使大夫杀。”〔6〕

受大气开放的齐国教育的影响,平民参政中也不乏文学和政治智慧出类拔萃的女性,如德才兼备的采桑女宿瘤女,劝诫齐闵王用人的修饰自己、勤俭节约、爱护民众;齐国相国晏子车夫的御者妻,助夫改过并成就丈夫事业;义继母,为守信用保全丈夫前妻所生的大儿子,不惜牺牲亲生儿子;借“东壁之光”的东海贫女子徐吾。

3.部分女性贞洁观念淡薄

齐国社会风气开放,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商品经济,以及东夷文化的影响,使得齐女对“礼”的观念相对薄弱,加之齐国本就对两性观念较为开放,如上文中提到的嫁于同姓、嫁于父子等,齐国女性私通现象较为明显,在私生活上有一定的自由。从另一方面讲,齐国参政女性开放的性观念,与她们拥有开明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她们被迫成为家国邦交的政治工具,这种方式也展现出她们沦为时代政治产物的反抗。

(二)齐国女性参政理念

以利益为本的人性本能。从参政动因可以看出,齐国诸姜积极参与列国政治生活,始终围绕着“利益”。以家国利益为本,诸姜依靠父国或君国的权力地位,借助自身王后、太后以及母后的政治地位,在各国邦交、战事谋划、君王劝谏、子嗣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皆是为了稳定家国的政治安危;以自身利益为本,这些参政女性在夺权斗争中、为子争夺嫡子之位中、为情好争夺王位中,亦是显示出她们把一己私利放在较高的位置,为达目的甚至引发叛乱、扰乱内政或破坏邦交。

发挥政治智慧,实现自我价值的参政支撑。齐国政治地位较高,社会风气开放,女子素养较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齐国参政女性具备较高的政治智慧和文学素养,这些都成为她们参政的有力支撑,使她们在参政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诸姜在行政上具有较高的参政议政意识,在诸侯国邦交上具有爱国意识,在社会生活上具有极强的女性自主意识。

四、齐国女性参政的影响

齐国诸姜嫁于各国,其参政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对各国的内政与邦交、思想文化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她们凭借自己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身影。

表:齐国女性参政方式一览表

(一)齐国女性参政的政治影响

引发列国内部动乱。在齐风、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诸姜受多方面的影响,具有开放的婚姻观念,存在婚前感情生活混乱、婚后与夫国卿大夫私通的现象。她们被迫卷入国家的权利斗争,为情人谋取政治利益,进而引发了国家内部动乱。在这样的斗争中,她们成为争权谋利的政治工具,结局大多落得悲惨。文姜与兄长齐襄公私通,谋害夫鲁桓公,祸乱鲁国内部安定,文姜儿子鲁庄公继位后使鲁人蒙羞且受列国嘲笑,令“两室蒙羞,乱贼篡国;祸留子孙,可畏也哉”〔7〕;哀姜淫乱,不顾礼制,鲁庄公为她四次违逆周公礼法,亦是因此宠爱,助长哀姜淫乱,与庄公弟弟庆父私通,使其心生篡國之意,引发叛乱,引发鲁国长期政治动荡,哀姜一生无子,终了被母国杀死;缪姜后期与叔孙侨私通,为助情人铲除政治敌人,公然与儿子叫嚣,此外,缪姜干涉鲁国大夫臧宣叔的家事,影响鲁国政治;宣姜与公子朝私通引发叛乱,卫灵公重回卫国杀死宣姜;东郭姜在棠公死后改嫁崔柕,引发崔氏内乱,使崔氏几近灭门,东郭姜也是落得自缢而死。

安邦兴国,稳定政治。诸姜在列国广泛参与政治生活,许多诸姜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才华和政治智慧,通过参政帮助丈夫或儿子励精图治协,稳定国家政治,在纷繁杂乱的时代站稳脚跟,对国家安定和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晋姜颇具政治才能,助夫晋文侯成就大业,她掌管宫中内政,帮助晋文侯征讨緐、汤等小国,主持祭祀活动,其事迹在铭文中是以“晋姜曰”形式记载,由此可见她对晋国所做贡献极大;叔姜是卫文公夫人,多次参与国家战事,维护国家安全,是辅佐夫君成就大业的贤内助;定姜是卫定公之妻,是春秋时期女性的典范,她多次助卫国化险为夷,德才兼备,出谋划策,为卫国内政邦交做出极大贡献;卢蒲姜顾全大局、大义灭亲,助丈夫齐国大夫卢蒲葵杀死专政的父亲庆舍。

稳定与列国邦交。西周建立后,宗法至上,政治充满了血缘色彩,主要原因在于实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女性在古代贵族中多为政治联姻的产物,诸姜在外嫁或内嫁后,成为了联系母国/母族与夫国/夫族的纽带,对其之间的关系和邦交产生了重要影响。齐惠公时期,齐国实力渐弱,与周王室联姻,可巩固在列国中的地位,故公元前603年“夏,定王使子服求后于齐。”“冬,召桓公逆王后于齐。”〔8〕;齐灵公时期,晋国称霸,齐鲁两国战事不断,公元前561年“灵王求后于齐”〔9〕。这次联姻亦是考虑国家安全的政治需要;声姜为齐侯之女,鲁僖公在齐桓公帮助下继位后,求取声姜为妻,换得鲁国安定,声姜政治能力极强,曾救鲁僖公回国,维护齐鲁两国内政邦交;少姜是晋平公宠妃,在齐国不堪战争之时,齐景公把少姜嫁于晋平公,保持齐国和晋国的良好关系,因少姜深得晋平公宠爱,公元前539年,齐侯又嫁齐女为晋平公的继室;宣姜虽因惠公之位,使卫国陷入内乱,但对卫国复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亦使卫国在灭亡之际,依靠宋国和齐国的帮助,重新复国,卫国复国后,在宣姜儿子卫文公的治国下日渐振兴。

(二)齐国女性参政的思想影响

女性参政促进了言路开放。在纲常伦理严重束缚言论自由的封建社会,许多官员都十分畏畏缩缩不敢直言进谏,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齐国女性能够在政治活动中,大胆进言、主动出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言路开放,为当朝男性官员作为表率,也鼓舞了那些同样具有政治智慧的女性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

掀起“女祸”思潮,加深女性奴化程度。自古人们都把女性参政和国家不祥联系起来,三代时期就出现了关于“女祸”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因女性参政阻碍了男性追求政治目标或使君王统治陷入混乱的现象较为普遍,人们则将过错归结到被物化的女性身上,这就使“女祸论”思潮泛滥。因女性乱政而受到严酷责罚,这无疑对现下或后世女性发出了警戒,加深了她们的奴性思维。

结语

总的来看,齐国女性在参政中不具备主导地位,但她们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活跃于政治舞台。尤以周代女官制度,女官掌文书和礼仪之职,尽管较男官相比,数量甚微、职权略低,但周朝作为女官制度的起源,为以后女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中国各个时期的女性参政提供了重要借鉴。齐国女性参政,不仅对历史上的齐国产生重要影响,也为当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启示,对进一步提高当代女性参政的认可度和参政途径提出新要求。

〔参 考 文 献〕

〔1〕《左传·成公九年》.

〔2〕《国语·鲁语下》.

〔3〕《左传·隐公元年》.

〔4〕《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5〕《左传·哀公十一年》.

〔6〕《左传·成公十七年》.

〔7〕(清)马骕.左传事纬·卷二〔M〕.济南:齐鲁书社,1992:30.

〔8〕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六年〔M〕.北京:中华书局,2009:687、689.

〔9〕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襄公十二年〔M〕.北京:中华书局,2009:996.

〔责任编辑:包 阔〕

猜你喜欢

参政价值影响
颜回之乐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参政运动研究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美国华人参政问题初析
一粒米的价值
湖南农村妇女参政问题研究
“给”的价值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