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军医大学皮肤性病学教学探析

2021-12-04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专业教育

游 弋

习主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政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石,应该贯穿高等教育始终[1],尤其是军队医学高等院校不仅肩负培养具有专业医学技能的卫生领域人才。还要培养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合格军人。在关注学科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思政素质的提升。因此,大学应积极响应习主席党中央号召,将德育元素融入到皮肤性病专业课程,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思政教育、以德树人的渠道。

1 在皮肤性病学科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对青年学生思维方式、成长环境、知识结构等产生了巨大影响[2],使得医学院校皮肤性病专业教育对象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为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加强意识形态渗透、传染性性疾病加速蔓延等提供了可乘之机。客观分析,在医学院校特别是在军队医学院校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要求。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不断鼓吹其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企图以其所谓的自由、民主为幌子,腐蚀影响我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继而破坏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形势。而皮肤性病学涵盖传染病种类多,特别是与艾滋病等顽症痼疾直接相关,与伦理道德直接挂钩,在专业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直接关乎国民健康、国家安危。二是厚植爱国情怀的紧迫需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表明,传染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而仅从国内性传播疾病患者数据来看,梅毒这个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基本消灭的疾病,近年来却卷土重来,这类问题必须要从社会学角度来审视[3]。在传染性疾病面前,我们更需要的是国家认同感和民族感,培养正确的个人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操,杜绝疾病蔓延,已不是个人私事,更是爱己爱国的具体体现。三是提升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皮肤性病学病理生理表现的特殊性,使部分青年学员内心产生一定抵触情绪,由之引发对一些患者产生诸如歧视、厌恶等态度,轻则影响医德医风,重则诱发医患矛盾。在皮肤性病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端正职业态度、关心尊重患者、全力战胜疾患,开展思政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有效对策。四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思政教育并非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分离,而是起到相辅相成、锦上添花的作用。军队医学院校姓军为民的特殊性,强调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皮肤性病学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生专业成才内生动力的同时,更要不断改进思政教育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医学专业人才。

2 在皮肤性病学科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应当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皮肤性病学相关专业教学体系更趋完善,在解决好专业教学问题的同时,更需要解决支撑保障学生专业能力健康发展的内在现实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解决好坚定信念的问题。思政教育的首要内容是政治教育,打牢学员的思想根基,固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的全面掌握。②解决好守正创新的问题。任何一门学科都要解决好继承和发扬的问题。皮肤性病学研究在我国历史悠久,而随着西医的传入和发展,更是呈现出中西医相辅相成的良性局面,这条专业研究的道路依然极为深远,需要思政教育持续激励和启发学生,以继承优良传统的守正意识和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自觉从“老方子”里发现新疗法,在守正道里找到新天地。③解决好牺牲奉献的问题。由于皮肤性病学研究实践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加之部队基层一线工作环境艰苦,让一些青年学生对毕业后去一线工作产生畏难甚至抵触心理。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专业教学思政教育需要传达给学生的重要信息,我们培养军医,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④解决好贴心亲民的问题。皮肤性病学学科病理生理和疾病传播方式的特殊性,可能使部分学生对相关患者产生偏见,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思政教育就要通过宣讲皮肤性病专业历史先贤和人民军医典型事例,引导学员不怕脏、不嫌弃,不戴有色眼镜,平等对待所有患者,不断增强尽心服务人民群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基本设计

皮肤性病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临床课程之一,目前这门课程通常会安排在第3~第4学年进行实施。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及内外科等临床学科的学习,对人体的基本生理病理学及内外科常见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多同学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能很好地将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并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因此,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具备兼容共济、相得益彰的实际优势,同时也对教学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需要统筹规划、科学设计。现将笔者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一些教学经验和心得总结如下。

3.1 着眼对党忠诚,服务备战,固牢军医初心使命

军队医学院校皮肤性病学思政教育设计的基础主干是紧贴军医使命任务,牢固树立学员对党忠诚、姓军为战的思想。在教学设计中,笔者结合学科特点依次增加学习动力激发、专业素养培育、光荣传统继承和医德医风弘扬的内容,形成完整有序的皮肤性病学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使学员在军事医学和普通医学两个方面加深认识,并通过对意识形态渗透防范、生物安全知识、党和国家在相关疾病治理政策的学习,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固牢学生党性品格,强化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医、时刻准备好服务备战、自觉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着眼中华文明历传承,激发融合创新动力

我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上就有皮肤病相关内容的记载;现存最早的医学论著《黄帝内经》首次提及“皮肤”一词,并多次提到与皮肤及皮肤附属器等有关的解剖、生理、病理术语;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记载了大量的皮肤性病类疾病、病因、用药和研究创新[4]。纵观历史,在皮肤性病的治疗中,中医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实践与探索,皮肤性病的中医治疗逐渐形成了从整体出发、重视局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辨证观,疗效独特、自成体系,火针、拔罐、针刺等中医治疗手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应用广泛[5]。在皮肤性病专业教学中,可通过多种媒体和宣讲手段,结合国内外研究对比、典型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国际流行差异的数据统筹等内容,穿插组织中华医学诊治皮肤性病成功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皮肤性病学研究的悠久历史,中西医双管齐下的特有优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道德风尚对皮肤性病学传播独特的抵制作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借助对古籍、著作和先贤生动故事的串讲进行思政教育,以及对传统医学中火针等疗法的探索实践,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使学员在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主动继承和发扬敢于钻硏探索的传统医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从而形成更加强劲持久的学习动力,使之自觉成为文化传承中的一员,不断创新专业发展方式,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3.3 着眼救死扶伤职业需要,催生精湛专业技能

在社会群体中,皮肤性病的发病率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甚至生命安危造成现实威胁。同时,皮肤病也是作战训练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历来受到各国军事医学的关注。在军事训练和作战的特定条件下皮肤病虽然不是引起伤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却可直接影响军队的训练、作战和官兵的士气,对战斗力有很大危害。皮肤科医生在保证部队打胜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思政工作是发挥这一作用的根本保证。中越战争中,湿热的气候、恶劣的环境所滋生的“烂裆”,体、股癣等皮肤病严重影响一线作战官兵的身心健康和军事行动,广大皮肤科医生发扬老一辈人民军医不畏艰险、挺身而出、英勇顽强的精神,紧急赶赴前线为官兵进行诊治,并成功研制出预防和治疗“烂裆病”的药物,有效改善战士裆部溃烂情况,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重要了作用。这也说明了只有在能打仗,打胜仗的坚定信念下,深入一线,才能发挥皮肤科医生的作用。2020年国庆前夕,一段班公湖驻守官兵列队齐唱《祖国不会忘记》的视频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年轻的脸庞皮肤黝黑皲裂,看着令人心疼泪目的同时,深感皮肤病专业指导对部队一线官兵的重大意义。医学学科思政教学应当瞄准职业和学科特点提出学习要求,与专业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使学生深刻了解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应该达到什么标准、解决什么问题,学有标准、学有目标、学有所思,切实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促进学生发展,使之形成知行合一的学习习惯,熟练掌握常见皮肤病的诊疗技能,真正打牢专业素养基础,更好服务练兵备战和人民群众。

3.4 着眼军队医疗光荣传统,强化服务奉献责任

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上,不乏军医名家故事素材。长期致力于军内外皮肤病与真菌病防治研究的廖万清院士,在国内外发现9种新的病原真菌及其引起的疾病类型,并致力于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显著降低了浅部真菌病的患病率,有效地保障了战斗力[6]。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三所军医大学医护人员闻令而动,紧急出征武汉,迅速进驻并承担起病患救治任务。他们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取得辉煌“战绩”。还有在抗疫斗争中挺身而出的千干万万个青年一代,更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学习榜样。在教学中,笔者将这些不同时期人物的生动事例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军队医疗的光荣传统和人民军医的优良作风,使其看到榜样就在身边、典型就在眼前,促进学员们端正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熟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医学必须持之以恒方成功的道理。帮助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固牢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的主动意识,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3.5 着眼皮肤性病学科特点,培塑良好医德医风

皮肤性病学学科体系庞大、分支众多,思政教育要引导学生敢于梳理庞杂的理论体系,理解专业学科的道德准则,把握从医救人的基本要求。从事皮肤性病专业面临多重难题,既有与病患接触感染的风险性,也有与顽疾反复斗争的长期性,更有治疗个体差异的复杂性[7]。针对这些特点,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首先从学科本身病例和实践入手,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明白要治病救人首先要保护自己的道理,使学生做到生活上洁身自好、加强自我保护;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享乐主义的侵蚀;从皮肤性病学的病理生理、传播特点、治疗方法入手,结合医务工作人员救治患者的真实事例,让学生明白合格的医生应有的行医态度,养成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的职业习惯。工作学习中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危险,敢于牺牲奉献,塑造学生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医德医风。

猜你喜欢

思政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部分专业介绍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