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朝鲜光复后入朝苏联朝鲜人群体的构成及其主要活动

2021-12-04

关键词:朝鲜人北韩苏联

金 成 杰

苏联朝鲜人(1)本文所指的苏联朝鲜人即生活在苏联境内的朝鲜民族,他们自称“高丽人”,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外学界对朝鲜民族的称谓比较混乱,如混用“朝鲜人”“高丽人”“韩国人”“韩人”“朝鲜族”等,本文对苏联境内的朝鲜民族称谓统一为苏联朝鲜人。历史可谓可歌可泣,这一群体既为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立下功劳,也曾遭遇过强制迁移的民族大浩劫。他们自称“高丽人”,曾顽强地献身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朝鲜民族独立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对朝鲜半岛三八线两侧实行军事占领,各自对占领区进行控制。苏联从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缘及军事安保等战略因素考虑,希望光复后的朝鲜能够建立对苏友好的社会主义政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其远东安全。苏联从自身战略出发,招募包括教师、文化科技专家、军人等在内的苏联朝鲜人分批次赴朝支援建设,这批人员入朝后积极投身到各领域建设中,逐步成为朝鲜政坛主要力量之一,国内外学界一般称其为“苏联派”,他们始终坚信斯大林式社会主义制度是全世界最优越的,为能够帮助朝鲜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感到自豪。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苏联的影响力渐弱,这一群体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削弱,他们缺乏朝鲜国内政治基础及具体工作经验,一部分人的朝鲜语言文字能力较差,民族传统文化的缺乏使之不能更好地融入朝鲜社会,这是其局限性。但其为社会主义朝鲜的政权建设、组织、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提供了“蓝本”,作出了贡献。

光复后入朝的苏联朝鲜人群体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变动较大,不少人从事组织和军事方面的秘密工作。关于他们的原始史料极少又分散,加之受各种政治影响和研究条件的制约,国内对这一论题的研究刚刚起步,对一些基本问题尚未能展开较具体的讨论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论述苏联朝鲜人的历史变迁、朝鲜光复后赴朝的苏联朝鲜人群体的构成及其主要活动等问题,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抛砖引玉。

一、苏联朝鲜人的历史变迁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更加疯狂地对外进行殖民侵略、划分势力范围。在此争夺中,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表现得最为贪婪和野蛮。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又使日本社会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因素,使日本的资本主义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成为一个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制定了占领中国台湾、征服朝鲜、占领中国满蒙、控制全中国、称霸亚洲的对外扩张侵略政策,即“大陆政策”,将朝鲜作为其对外侵略的首要目标和侵华的跳板。此时,朝鲜王朝深陷内忧外患,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外部诸列强及国内封建统治阶级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下,贫穷的朝鲜农民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背井离乡,一路北上来到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王朝哲宗十四年(1863年)朝鲜咸镜北道13户农民移居远东,(2)[韩]金好俊:《欧亚高丽人150年历史》,首尔:周留城出版社,2013年,第23页。到了朝鲜王朝高宗二年(1865年)移民达到60户,翌年增加到100户,1869年则增至4 500余人。(3)[韩]李松浩:《沿海州与高丽人》,首尔:白山书堂,2004年,第27页。移民人口增加与朝鲜北部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粮荒有着密切关联。1869年因饥荒朝鲜北部甲山、山水等地的贫民大规模越境逐步开垦绥芬河一带荒地,到1870年和1871年其开垦范围扩大至双城子(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4)[韩]申奭镐、金俊烨等:《韩国现代史》(5),首尔:新丘文化社,1969,第167页。根据1897年俄国官方统计资料显示,全俄境内朝鲜人为男16 225人、女9 780人,共计26 005人,五年后的调查结果为32 000人。(5)[韩]金局厚:《平壤的高丽人精英们》,首尔:韩蔚出版社,2013年,第61页。这相当于当时远东地区总人口的20%,图们江入海口附近的波谢特地区(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桑地区)人口的90%为朝鲜人。(6)[韩]金局厚:《平壤的高丽人精英们》,首尔:韩蔚出版社,2013年,第61页。

1910年日本强制吞并朝鲜后,由于实施了残暴的“武断统治”及“文化统治”,反日民族独立解放斗争无法在朝鲜国内持久开展和扩大,只能在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境外展开。由于日帝的殖民统治,参加过朝鲜义兵斗争、救国启蒙运动的反日爱国志士纷纷流亡至远东地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远东逐渐成为朝鲜民族海外抗日根据地。

早在1918年6月,旅居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事反日独立运动的李东辉等人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于伯力(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建立了韩人社会党,(7)[美]罗伯特·斯卡拉皮诺、李廷植:《韩国共产主义运动史》,韩洪九译,坡州:石枕出版社,2015年,第73页。这是朝鲜第一个共产主义团体,它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和抗日武装斗争。远东地区数十个朝鲜民族聚居村组织了规模不等的抗日武装,抗日烈火熊熊燃起,成为东北亚对日抗战的主要基地之一。此外,苏俄朝鲜人组织了数十个苏俄红军游击部队,与当地游击部队并肩战斗,共同对抗日军,积极守卫苏维埃政权。(8)[韩]金学俊:《“北韩”历史》(第一卷),首尔:首尔大学出版文化院,2008年,第93页。

朝鲜民族作为农耕民族迁移至俄罗斯后,开垦了远东地区稻田,在农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苏联时代,朝鲜人集体农场成为全苏农业战线典范,众多苏联朝鲜人被苏联政府表彰为“劳动模范”“劳动英雄”。19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以朝鲜人在农业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为由,将生活在远东地区的几百户朝鲜人迁移到哈萨克斯坦普及水稻种植。(9)[韩]李松浩等:《沿海州与高丽人》,首尔:白山书堂,2004年,第37-39页。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境内朝鲜人达到20.4万人。换言之,从1917年开始每年从朝鲜半岛移民的人数为5 000-6 000人。(10)[韩]金好俊:《欧亚高丽人150年历史》,首尔:周留城出版社,2013年,第165页。

1937年,苏联以防止“日本间谍”渗透为由,将朝鲜人从远东强制移民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地区。1937年8月末,远东地区的朝鲜人接到强制迁移的命令后不得不将家畜低价卖给俄罗斯人,望着即将成熟的稻子、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匆忙准备行李,有很多人死在了迁移途中,他们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学界认为“1937年远东朝鲜人强制迁移中亚”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这一时期有日本情报人员在远东及中苏朝边界地区活动,从外貌上很难区分朝鲜人与日本人,苏联为了防止日本在远东地区渗透而采取了迁移政策。其次,居住在远东地区的朝鲜人规模比苏联预估的还要大,尤其是与朝鲜接壤的波谢特地区以朝鲜人为主,与朝鲜半岛来往密切。最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地区的人口较少,而想要实现农业增产必须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了满足以上需求有必要调整人口政策。实际上,早在1928年就有来自远东的农业专家被邀请到哈萨克斯坦进行农业生产指导,并成功培育出水稻,而朝鲜人擅长水稻种植,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适合农业开发,苏联政府为进一步开发中亚地区广袤的荒地,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实施了强制迁移。

1937年12月5日报告显示:“向哈萨克共和国迁移20 141户,95 427人;乌兹别克共和国16 079户,73 990人;塔吉克共和国13户,89人;吉尔吉斯共和国215户,421人;合计36 448户,169 927人。”(11)[韩]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辞典电子检索》,https://encykorea.aks.ac.kr/。

1938年起,苏联将朝鲜语排除在少数民族语言范畴外,实行了禁止朝鲜人举办民族教育、禁止境内朝鲜人赴境外旅行、限制朝鲜人在国家机关就业等一系列民族歧视政策。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苏联朝鲜人发扬了艰苦开拓的精神,将中亚地区的荒地变成沃土良田,成功培育出水稻、蔬菜、棉花等农作物,成为中亚模范少数民族。(12)[韩]李松浩等:《沿海州与高丽人》,首尔:白山书堂,2004年,第50页。

二、入朝苏联朝鲜人群体的人员构成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进驻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苏军第25军主力部队于8月17日至18日途径中国东北地区后迅速南下,并通过陆海两种方式,于8月24日、26日分别到达朝鲜北半部咸镜南道咸兴与平安南道平壤,直到8月末,占领了朝鲜半岛北半部全境。当时,入朝苏25军中几乎无人通晓朝鲜语。多位参战军人曾回忆道:战役初期因无翻译员,很难与当地居民沟通,当时居民中有懂日语的,还可以进行简单交流,但遇到不懂日语的居民,只能用手比画。(13)[俄]安德烈·兰科夫:《“北韩”现代政治史》,[韩]金光麟译,首尔,昇出版社,1995年,第139页。苏军入朝伊始,因语言障碍重重,急需朝鲜语翻译。为协助入朝苏军在朝鲜开展工作,苏联政府从1945年8月开始分批向朝鲜派遣苏联朝鲜人,国内外学界一般将其称为“苏联派”。

关于苏联派遣的朝鲜人人数,有多种说法,有472人、200人左右、400人左右、427人、300人左右等说。这是由于入朝苏联朝鲜人群体人员变动较大、不少涉及军事机密,而且原始史料极为分散,因而很难准确把握其具体数字,(14)笔者查阅《苏联共产党与北朝鲜问题——苏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书(1945-1952)》([俄]安德烈·兰科夫著,[韩]田铉秀译,大邱:庆北大学出版部,2014年),人数为207人。以获得苏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日期为准,分别是1946年9月10日37人,1947年9月27日包括家属在内的107人,1948年3月2日63人等。这一群体主要分五批赴朝。第一批赴朝人员共40人,主要以苏军军人,苏联朝鲜人诗人、作家等民间人士为主,包括苏军对日作战时期入朝进行情报搜集工作人员;1945年8月29日随苏军入朝的军人姜米哈尔、诗人赵基天等28名民间人士。第二批以毕业于师范大学俄语系等专业的知识分子为主,共53人,于1945年10月中旬到达平壤。第三批干部所占比例较高,如许嘉谊、方学世、姜尚昊、金宰旭等人于12月初到达平壤。第四批共36人,主要由南日等知识分子、干部组成,于1946年夏天赴朝。第五批以俄语教师为主,于1946年9月赴朝,成员包括朴炳律、金七星等20人。此后,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多次派遣党员、军人、专业技术人员等赴朝。(15)[韩]金好俊:《欧亚高丽人150年历史》,首尔:周留城出版社,2013年,第284-285页。

入朝苏联朝鲜人群体主要由四类人员构成:第一类以情报人员、共产国际成员为主,他们是光复前由苏联派到朝鲜的;第二类是苏籍朝鲜人军人,即光复后随苏军一同入朝的抗联教导旅苏籍朝鲜人军人;第三类是以苏军军官或士兵资格赴朝人员;第四类是以教师、技术人员为主的知识分子。

(一)情报人员、共产国际成员

1945年朝鲜光复前的入朝苏联朝鲜人很少,主要以苏联情报部门及共产国际向朝鲜派遣执行地下活动的苏联朝鲜人为主。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生活在远东的朝鲜人,尤其是年轻人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还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参与抗日斗争,投身朝鲜民族独立事业。(16)[韩]金学俊:《“北韩”历史》(第一卷),首尔:首尔大学出版文化院,2008年,第155页。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部分苏联朝鲜人为了开展反日革命斗争,越过戒备森严的苏中朝边境,奔赴朝鲜。其中,以韩斌(17)韩斌(1901-?),著名社会主义运动家,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庆源郡,曾在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历任高丽共产青年同盟满洲总局组织部负责人。1945年12月到达平壤,1946年3月起历任朝鲜新民党中央副委员长、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代议员、朝鲜国立图书馆馆长等职。等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受命于共产国际,但出于保密需要,大多以个人身份前往朝鲜。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入朝鲜北半部时只有几名苏联朝鲜人。不久后,在朝鲜半岛南半部执行地下任务的一部分苏联朝鲜人也北上来到北半部。但他们中以苏联情报部门、共产国际工作人员身份立足于朝鲜国家机关的人数较少。

(二)苏籍朝鲜人军人

根据1940年第一次伯力会议,东北抗联与苏联远东军达成的相互支援与合作的协议精神,苏方承诺并允许抗联部队在困难情况下可以转移到苏联境内整训、补充。从1940年10月开始,许多抗联部队先后越境进入苏联境内。从1940年末到1941年初,先后过界入苏的抗联部队人数有500余人。(18)《东北抗日联军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第939页。1942年8月1日,抗联教导旅正式创建;9月13日,教导旅召开了全体中共党员大会,正式成立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19)《东北抗日联军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第953页。在1940年到1945年的各种对日本关东军侦察活动中,战士们搜集了大量真实、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实地察看了一些飞机场、公路、铁路桥梁的位置和敌军军事工程,为后来苏联出兵东北对日作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敌情资料,为夺取东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7月末,教导旅东北党委召开全体会议。会议对东北党委组成3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决定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实行改组。原有人员一分为二,即由中国同志和一部分朝鲜同志组成新的东北党委参加反攻东北的战斗,大部分朝鲜同志组成朝鲜工作团,参加解放朝鲜的战斗。(20)《东北抗日联军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第1012-1013页。9月19日,在金日成将军的率领下14名苏籍朝鲜人军人抵达元山港。(21)[日]和田春树:《从游击队国家到正规军国家——北朝鲜》,[韩]南基正译,坡州:石枕出版社,2002年,第67页。

(三)以苏联正规军官兵身份入朝人员

苏军入朝时期,由于工作需要,急需朝鲜语翻译。因此,1945年8月末,12名苏联朝鲜人抵达平壤,隶属第25军。(22)[俄]安德烈·兰科夫:《“北韩”现代政治史》,[韩]金光麟译,首尔:昇出版社,1995年,第71页。他们被安排到苏军政治部第7局工作,这批人早在1945年8月之前就开始在苏军服役,隶属于战线参谋部。其主要任务是为苏军提供翻译,与当地居民沟通,并在占领区开展各种宣传活动。1945年9月抵达的苏联朝鲜人主要受苏军之命,负责用朝鲜文为当地居民编辑出版《朝鲜新闻》。(23)1945年9月18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为朝鲜居民刊发《朝鲜新闻》,每期发行数量为10万份,四版。参见《苏联共产党与北朝鲜问题——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决定书(1945-1952)》([俄]安德烈·兰科夫著,[韩]田铉秀译,大邱:庆北大学出版部,2014年,第17页)。但是,这批人员的活动领域并未局限于宣传领域。因苏军官兵不了解朝鲜民众风俗及传统文化,苏联朝鲜人也担当起文化顾问的角色,这一时期翻译人员对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及贯彻落实起到了重要纽带作用。

1945年9月以后,苏军对朝鲜语翻译及顾问的需求剧增,决定招募生活在中亚地区的朝鲜人,将其派往朝鲜。主要征集对象是受过教育的人员以及政治方面较成熟可靠、道德方面健全的人员即教师,党和国家机关内少数中层、基层干部等。(24)[俄]安德烈·兰科夫:《苏联共产党与北朝鲜问题: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决定书(1945-1952)》,[韩]田铉秀译,大邱:庆北大学出版部,2014年,第20、30、47页。这些人员均经历过1937年的强制移民,是在这场民族浩劫中奇迹般生存下来的朝鲜人,如许嘉谊、(25)许嘉谊(1904-1953),朝鲜官方译为许嘉谊,又译许哥而,籍贯朝鲜咸镜北道,出生于远东波谢特,大学毕业后任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州党委书记,朝鲜光复后被苏联驻朝鲜军政当局文官管理政治部派遣入朝,1945年12月任朝鲜共产党北朝鲜分局组织部副部长,1949年6月任朝鲜劳动党副委员长,1951年任内阁副首相,1953年去世。姜尚昊(26)姜尚昊(1910-2000),出生于远东,毕业于哈巴罗夫斯克共产大学历史系,朝鲜光复后入朝,曾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党校校长,内阁干部学校教研室主任、校长,内务省副相,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1959年末回到苏联。等。以许嘉谊为代表的派朝人员于1945年11月初抵达朝鲜。1945年至1946年间,除少部分人在第25军第7局工作外,其余朝鲜人均在苏联占领当局担任翻译工作。

1946年春,朝鲜开始借鉴苏联党建模式,创建政权机关,但缺少干部问题较为突出,被提上议事日程。这时,苏军急需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组织经验,“思想可靠”、对苏联忠诚的人员,只有这类人员才能成为政府的骨干和支柱。为解决朝鲜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发展和行政干部不足的问题,自1946年起隶属于苏军的朝鲜人开始在朝鲜当地政府机关工作。同时,坚定支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朝鲜人积极分子开始奔赴朝鲜。上述苏联朝鲜人继续持有苏联国籍,享有相应的公民权利。

1947年夏起,在苏军当局及朝鲜党和国家机构工作的苏联朝鲜人群体除了担任翻译任务外,还成为了重点培养对象。这一时期,苏联朝鲜人是为了补充和夯实朝鲜政府机构人员而被派往朝鲜的。

(四)教师及各类专家

教师及各类科技专家从1946年下半年开始陆续进入朝鲜。1946年末以前,大部分以军人身份被派往朝鲜,他们通过军事动员部被征集到部队之后进入平壤。但到了1947年初,选拔对象发生了一些变化,由苏共负责选拔赴朝教师的工作,即主要选派教师等民间人士赴朝。被招募的教师先在苏联接受为期半年的特别教师培训,培训合格后再被派到朝鲜。(27)[俄]安德烈·兰科夫:《“北韩”现代政治史》,[韩]金光麟译,首尔:昇出版社,1995年,第141-144页。苏共中央及国防部工作人员负责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起初,苏联朝鲜人教师在培训结业后,均被分配到朝鲜的大学或是教育机关担任教师,但由于当时朝鲜急需受过高等教育且有能力的专家,从教师中还抽调了很多人参与政权建设。如南日,(28)南日(1914-1976),朝鲜咸镜北道庆源人,1939年9月毕业于塔什干师范大学,1942年以苏军身份参加二战,1946年8月入朝,历任朝鲜人民委员会教育局副局长、教育省副相、外务相、政务院副总理、轻工业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曾任苏联师范大学物理、数学系主任,他到朝鲜后担任了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教育局副局长。后来,他又被调到军事部门,朝鲜战争初期担任了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长。

1948年12月末,苏联从朝鲜撤军。这时,朝鲜政府制定了一份继续留在朝鲜国家、党、军队部门工作的苏联朝鲜人名单。苏联准备撤军之际,召集这些朝鲜人让其自由选择去留问题,即继续留在朝鲜党政军部门工作或是回苏联。一部分苏联朝鲜人随苏军回到了苏联,而大部分人选择继续留在朝鲜。

到20世纪40年代末,在朝鲜活动的苏联朝鲜人群体达到了300-500名规模。(29)[俄]安德烈·兰科夫:《“北韩”现代政治史》,[韩]金光麟译,首尔:昇出版社,1995年,第144页。其中1945-1946年间在平壤活动过的人员达到200余人,(30)[韩]李相一:《参与“北韩”政治的苏联派朝鲜人》,《东国历史教育》1997年第5辑,第84页。虽然人数并不是很多,但这一群体人员主要在朝鲜政府、文化教育等部门工作,对朝鲜各领域的建设发挥了作用。

三、入朝苏联朝鲜人群体的主要活动

如上所述,被派到朝鲜的苏联朝鲜人中大都是教师,这与当时苏联朝鲜人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

首先,20世纪40年代,苏联社会中教师是基层知识分子中最可靠的阶层,在教学一线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其次,20世纪30年代末被强制移民到中亚的朝鲜人入学受到严格限制,苏联政府只限他们报考师范院校,结果造成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朝鲜人大部分成为教师。1946年末,苏联主要面向教师选拔赴朝人员。这一群体中除了教师外还包括波谢特地区的党员和公务员,他们躲过了1937年的强制移民等民族浩劫,以许嘉谊、姜尚昊等人为代表。此外,还有职业军人、情报人员及共产国际出身人员,其中以崔表德、(31)崔表德(1905-1973),出生于俄罗斯远东波克罗夫卡,192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军官学校,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立功,入朝后于1948年任朝鲜人民军装甲兵总顾问。俞成哲等人为代表。总体上,苏联朝鲜人群体的中层、基层人员构成中教师所占比例最高,无工程师、高级技师等高端技术人才。这是由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大部分是中亚地区集体农场农民出身,主要以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及集体农场基层技术人员为主的缘故,赴朝苏联朝鲜人年龄从20岁到50岁不等。(32)[韩]金学俊:《“北韩”历史》(第一卷),首尔:首尔大学出版文化院,2008年,第727页。

苏联朝鲜人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一部分人曾在远东地区共同参加党的活动,还有一部分人在各种教师会议上相识。总体而言,这一群体比较团结,但内部难免也有一些矛盾,如出身俄罗斯学校和朝鲜人学校的人之间存在一层隔阂。俄罗斯学校出身人员在母语方面不够流畅,但因俄语水平高,无语言障碍,可以涉猎更为广泛的知识,因此专业知识水平普遍较高。

苏联朝鲜人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是许嘉谊,他在远东地区活动时,已经被公认为苏联朝鲜人社会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于1937年担任了波谢特地区党委第二书记,(33)[俄]安德烈·兰科夫:《“北韩”现代政治史》,[韩]金光麟译,首尔:昇出版社,1995年,第171页。1945年12月到达朝鲜,之后在朝鲜共产党领导机关工作,(34)[俄]安德烈·兰科夫:《“北韩”现代政治史》,[韩]金光麟译,首尔:昇出版社,1995年,第174-175页。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成为朝鲜主要领导人之一。(35)[美]徐大肃:《“北韩”领导人金日成》,[韩]徐柱锡译,首尔:清溪研究所出版局,1989年,第108页。

众所周知,日帝在对朝鲜进行殖民统治时期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民族歧视及愚民化政策,这使绝大多数朝鲜人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1945年,朝鲜半岛北半部只有3所技术学校及6所师范学校,无一所综合大学。(36)[朝]李万珪:《朝鲜教育史》(上卷),首尔:乙酉文化社,1947年,第383页。光复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朝鲜的征程中各级党政机关、学校急需专业人才。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1946年5月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审议通过《综合大学筹备委员会方案》,(37)[韩]申孝淑:《苏联军政时期的“北韩”教育》,首尔:教育科学社,2003年,第157页。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1946年10月1日,朝鲜半岛北半部最高学府金日成综合大学建校。(38)[朝]《金日成同志革命历史》,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2012年,第180页。综合大学的建立在朝鲜教育史乃至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奠定了朝鲜高等教育的基础。朝鲜领袖金日成同志曾指出:“创建综合大学可以培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领域的干部。同时,以此为基础在短期内可以创建更多的大学。综合大学是朝鲜培养民族干部的坚实基地,也将成为所有大学之母体。”(39)[朝]金昌浩:《朝鲜教育史》(3),平壤: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76页。“为了朝鲜民族复兴,把我国建设成民主主义独立国家,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换句话说,要依靠我们自己培养的民族干部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事业。而当前我们急缺民族干部,现有的干部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朝鲜民族干部,今天我们创建了综合大学。”(40)[朝]金日成综合大学编:《金日成综合大学10年史》,平壤:金日成综合大学出版部,1956年,第25页。金日成综合大学成立后,其大学运营体系、教学方式均对此后建立的其他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筹建金日成综合大学过程中,苏联朝鲜人群体发挥了作用,并为朝鲜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援与帮助。金日成综合大学首任校长是金枓奉,(41)金枓奉(1889-1961),朝鲜(今韩国)庆尚南道人,光复前,任延安朝鲜革命军政学校校长;光复后,回到朝鲜历任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朝鲜新民党委员长、北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日成综合大学校长、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长、祖国战线议长等职。他因党政工作繁忙,由负责教学工作的苏联朝鲜人出身的副校长朴一组织专门人员编制大学组织方案、各学科专业设置方案、教师聘用等大学行政全盘工作。(42)[韩]申孝淑:《苏军政时期的“北韩”教育》,首尔:教育科学社,2003年,第121页。另外,制定了包括“人民”“社会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等科目在内的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苏联朝鲜人教师的支援使朝鲜的教育制度与苏联有很高的相似性,苏联的课程体系、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等均对建设朝鲜式社会主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此朝鲜也作出了积极评价:“金日成综合大学教学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主要原因不仅是来自内部的力量与努力,还得益于广泛的国际援助,尤其是‘从先进的苏联得到的无私帮助’起到了重要作用。”(43)[朝]金日成综合大学编:《金日成综合大学10年史》,平壤:金日成综合大学出版部,1956年,第58-59页。朝鲜不断吸收和借鉴苏联经验,为其探索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教育之路奠定了基础。

苏联朝鲜人群体中,许嘉谊等人在到达朝鲜后就立即被派往朝鲜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工作。他们经过在苏联的革命锻炼,早已具备领导能力,具有党政方面的工作经验。1946年8月,朝鲜北半部共有5个道地方党组织,其中平安南道、江原道、咸镜南道均由苏联朝鲜人干部负责组织工作。(44)[韩]高明均:《朝鲜战争时期满洲派掌权过程研究》,首尔:韩国“北韩”大学院大学,2013年,第34-39页。究其原因,与过去主要参加抗日游击战或是地下工作不同,苏联朝鲜人在苏期间已经经历了苏联式党组织模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另外,在第一次党代会上选出的中央委员会下设的8个局负责人中苏联朝鲜人占了组织局、劳动局、青年局,(45)[韩]林采完:《“北韩”政权初期政治集体研究》,《东北亚论丛》1997年第6辑,第288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创建军队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由于1937年至1938年间的大浩劫中苏联朝鲜人官兵大量被肃清,其力量被削弱,幸存下来的军人较少,所以这一群体中职业军人寥寥无几。人民军内部中只有少数来自苏联的政治要员、技术专家。

为了评价苏联朝鲜人群体在朝鲜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所发挥的政治影响力及作用,需进一步分析朝鲜最高权力机关人员构成。1948年是苏联朝鲜人群体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在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占到了1/4,在政治局委员中占据了1/3席位。(46)[韩]金学俊:《“北韩”历史》(第二卷),首尔:首尔大学出版文化院,2008年,第1080页。当时,苏联出身的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委员有许嘉谊、朴昌玉、奇石福(47)奇石福,生卒年、出生地不详,苏联朝鲜人群体代表人物之一,1945年赴朝后历任《劳动新闻》《勤劳者》责任主编;朝鲜建国后,任文化宣传省副相、党中央委员。等。这一时期,苏联朝鲜人群体中许嘉谊的影响力及个人威望最高,1949年6月南北朝鲜劳动党合并为单一的朝鲜劳动党后,他在朝鲜领导序列排名中仅次于金日成委员长。

苏联朝鲜人群体可谓肩负多重使命,大部分人心中将苏联与朝鲜视为祖国,他们信仰共产主义,竭尽全力协助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建立社会主义朝鲜。朝鲜光复后,很多苏联朝鲜人知识分子不顾高龄和疾病赴朝。(48)[俄]安德烈·兰科夫:《“北韩”现代政治史》,[韩]金光麟译,首尔:昇出版社,1995年,第150页。但也应客观评价苏联朝鲜人群体,他们在朝鲜的活动也带有负面性。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具备一定党政工作经验,一部分人与朝鲜当地居民及工作人员接触时出现轻视当地人员的表现,因此经常发生矛盾。但从整体上来看,苏联朝鲜人群体具备了诚实、埋头苦干的好品德。而他们的子女们与其父母辈在生活、思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苏联二代”因生长在苏联,不通晓朝鲜语言文字,比起朝鲜文化他们更加熟悉和热衷于俄罗斯文化,对于他们来说在朝鲜的生活是很不习惯的。最终,大多数“苏联二代”选择离开朝鲜,回到苏联继续完成学业,即使是在朝鲜期间,几乎所有“苏联二代”均在同一所学校——平壤第六高级中学学习,(49)平壤第六高级中学是专门为苏联籍朝鲜人、苏联外交官、专家子女设立的,用俄语讲授科目,完成学业后可以去苏联继续深造,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朝苏关系恶化,该校停办。他们为了考入大学,不得不选择回苏联投靠亲属。

苏联朝鲜人群体在生活上丰衣足食,比较富足。高级干部被安排在过去日帝殖民当局官吏居住过的高级住宅生活,在入朝初期他们大部分无家眷,独居。到了1946年夏天,夫人及子女们陆续来到朝鲜一同生活。1946年秋,共100余名苏联朝鲜人干部、军官及家属从乌兹别克塔什干乘坐专列途经远东地区,到达平壤。(50)[俄]安德烈·兰科夫:《“北韩”现代政治史》,[韩]金光麟译,首尔:昇出版社,1995年,第152页。

苏联政府选派其境内朝鲜人赴朝,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看重他们特殊的人缘、血缘优势,进而在朝鲜党、政、军活动,使其能够成为沟通苏联与朝鲜的桥梁,希望苏联朝鲜人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苏联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但经过一段时期的生活和工作,他们开始怠慢苏联驻朝大使馆,不再积极与苏联政府接触,而苏联大使馆也没能管理好这一特殊的群体。由苏联军事动员部征兵选派到朝鲜的苏联朝鲜人直到1948年继续保留军人身份,多在朝鲜国家机关工作,他们除了基本工资外,还享受其他津贴待遇,甚至多于驻朝苏军士兵。但随着苏军从朝鲜撤离,这一待遇也被取消。(51)[俄]安德烈·兰科夫:《“北韩”现代政治史》,[韩]金光麟译,首尔:昇出版社,1995年,第154页。

1948年末,苏联驻朝大使馆曾召集苏联朝鲜人,围绕他们今后的去留问题征求了意见,即同苏军回到苏联或是转业后继续留在朝鲜,并保留现职,但需转出党的关系,从苏共转为朝鲜劳动党。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人选择留在朝鲜,留下来的苏共党员也将党籍转为朝鲜劳动党,但还是保留了苏联国籍,不过这一国籍只是形式上的,因他们未更新护照,其手中的苏联护照变成了一本无效的身份证件。20世纪50年代初,朝苏关系发生变化,苏联大使馆在对待苏联朝鲜人时更加慎重,不再通过苏联朝鲜人群体对朝鲜政府行使影响力。

综上所述,苏联从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缘及军事安保等战略因素考虑向朝鲜派遣了多批由苏联朝鲜人组成的总人数为200-500人规模的支援朝鲜团队,这一群体为朝鲜提供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特别是在各级党组织建设、金日成综合大学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也为朝苏两国架起了桥梁。苏联朝鲜人群体始终站在苏联的立场向朝鲜党和政府有关人士解释和宣传苏联的大政方针,积极维护苏联权威,并发挥了其历史作用。由于该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员是通过招募的方式赴朝的,从苏联当局角度而言,很多人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待继续考察,因此未能给予其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苏联对朝鲜所发挥的影响力大小,直接决定了该群体在朝鲜的政治地位。另外,这一群体人员也具有局限性,即缺乏朝鲜国内政治基础及具体工作经验,不了解朝鲜国情,一部分人员朝鲜语言文字能力较差,不主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未能融入朝鲜社会,但他们在朝鲜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猜你喜欢

朝鲜人北韩苏联
美国对日占领时期“在日朝鲜人”政策研究(1945-1952)
老照片:苏联儿童的冬季娱乐活动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人移民情况概述赵
19世纪中叶朝鲜人向俄国远东移民原因探析
近代在津朝鲜人概述
雾在做迷藏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