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两地文化的陶土艺术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1-12-03黄少斌叶翠玲冯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7期

黄少斌 叶翠玲 冯杰

【摘要】在脱贫攻坚教育帮扶中,我校实施了跨地域教育帮扶创新做法,积极寻找与对口帮扶学校的地域文化与本土资源融合的契合点,挖掘当地本土资源,利用两地人力资源共同构建与实施了植根两地文化的陶土艺术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教育帮扶;植根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帮扶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践行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切实做好对东西部地区教育帮扶工作。广州市第四中学根据办学水平和特色发展的优势,挖掘金沙縣本土资源与历史文化的潜力,结合金沙中学的办学特色和课程建设特点,积极探索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合作新模式,努力打造“一校一品一特色”——陶土艺术教育课程,并以此为出发点,接纳更多不同学段、不同地域的学校参与到项目中来,实现帮扶工作出亮点出成效,创新跨地域教育帮扶方法,促进两地教育的共同发展。陶土艺术教育课程是我校对金沙县进行实地调研,积极寻找富有两地地域文化的最佳契合点,寻求两地域文化相融之处,研发“一校一品”的“特色”与“本色”课程。

一、背景分析

1.陶土工艺课程的现状

从古到今,中国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娃娃阶段的泥塑造型课到高中陶艺制作与欣赏课程,说明了陶艺教学作为中小幼的艺术课程之一。无论是娃娃阶段用手指搓泥人还是利用陶土创造模型,陶艺课程均训练了学生手指的灵活性,训练他们建模造型能力,培养他们求知能力、创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此外,陶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包含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以及陶艺制作技能等综合内涵,还与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知识等密切相关。如在烧制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坯体的物理、化学变化,使学生的各学科知识得到综合性的提高。但是,我们不等不承认现有的中小学陶艺教学存在以下两大情况:一是陶艺课程设备资源缺乏,没有专门陶艺制作烘炉与陶艺室,更没有专业的师资;二是陶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停留在艺术学科,缺乏多学科融合与创新,没有拓展陶艺教学的深度,更没有得到一定的拓展和升华。

新时代课程改革所需的是学科融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培育综合性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金沙本土资源赋予陶土艺术教育生命

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金沙县具有本色特有的地域资源,突显金沙陶土艺术的教育开展价值与文化底蕴。

一是金沙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土壤结构。金沙县属于云贵高原东部中低山中切割地貌,该区碳酸岩石分布较广,岩溶地貌较为发育。金沙县土壤资源丰富,在清池、马路一带土壤呈红色或深紫色,品位极为接近紫砂土。经金沙中学艺术中心李主任的研究发现,经过研磨过滤处理可以作为陶土使用。

二是金沙本土企业资源。金沙本地龙头产业有着鲜明的酒文化,而酒瓶的主要材料是陶土,所以能够在学校开展本地陶土的开发和制陶工艺研究的相关课程是符合当地特色,也对当地的人文和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是金沙中学学校设备资源。金沙中学的艺术中心已经初步搭建了具有作坊式的陶艺课堂,现在主要以高二的选修形式开展课程。深受参与课堂的学生的喜欢,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离形成校本特色及沉淀出学校文化,乃至扩展到跨年级、跨学段、跨地域的大课程体系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扩大学校参与面,完善作坊配套,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展融合课程等形式辐射来提高品位。

3.两地陶土课程文化基础

广州四中陶艺工作室软硬件建设完善,自2012年廖老师一直开展研发的《西关风情陶艺塑》校本课程,指导学生制作了大量的学生陶艺作品,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成为广州四中申报广州市特色学校的核心课程,形成丰富的课程成果。此外,广州四中地处西关,西关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广东陶艺的中心地带,荔湾区具有悠久而优秀的陶艺制作历史,尤其是以陈家祠历史文化博物馆馆藏陶艺珍品和名家名作为代表的工艺美术瑰宝更以其而著称。因此,让西关传统陶艺走入金沙,让岭南陶艺大师走入金沙,将会为金沙陶艺教学带来崭新的活力,这不仅仅能够为金沙带来课程改革的发展契机,更是为脱贫攻坚,为提升金沙的艺术品位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金沙中学艺术硬件建设条件优越,设施设备先进,艺术教学资源基础扎实,由李老师主编主讲的《金沙陶艺课程》逐步成熟,并成为金沙县颇有影响力的校本特色课程之一。鉴于两校在陶艺课程和“陶土”工艺方面都有着极多共同点,两校的特色课程项目研究均有比较牢固的基础和比较出色的成绩。因此,可以通过两校在课程建设上的深度融合,有效地深化两地教育和文化思想碰撞,使之成为“一校一品一特色”的模范项目。

二、课程意义

第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非遗文化。陶艺是我国优秀文化,本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根据两地地域文化,金沙文化融入西关岭南文化,既弘扬中国文化与本土文化,又让我国陶艺艺术这种非遗文化在中学教学得以传承与发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陶艺文化、陶艺技术、陶艺精神在两地学校中继续发扬光大,培育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和中华文明的弘扬者,培育新时代下高素质综合性能力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二,创新跨地域帮扶模式,融合与促进多学科发展。该课程以特色课程扶持形式开展对口的帮扶工作,创新了教育帮扶工作新模式。金沙中学作为毕节地区最大的普通高中,金沙中学的陶艺特色课程融入西关岭南文化,使两地文化出新出彩。此外,植根两地文化的陶土艺术课程学科融合性强。陶土艺术有许多可以跟其他学科融合的切入点,如:①化学科负责土壤成份分析的研究对应化学物质特性的教学;②生物科负责土壤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对应生物生态平衡;③地理科负责土壤侦测研究对应地理地质形成;④物理科负责陶土材料的加工工艺对应物理的运动学和电热学、化学的化学反应、技术的工程知识;⑤心理科负责陶土的制作过程对应心理健康的培养机制;⑥政治科负责本地酿酒企业对陶瓷容器的市场需求分析;⑦其它相关科目按自己的学科特点自主选题参与研究。可见陶土工艺课程是现在STEM学科融合教育一个适合的载体。

第三,满足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促进粤黔爱心企业帮忙。通过“陶土”教育的开展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心理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明确度,特别是为文化学科底子不足的学生提供另一条可以冲刺理想大学,打开美好职业规划前景的机会。此外,本课程可以吸引广东和贵州的爱心企业向该项目投入研发资金,从而可以开展持续深入的精细化研究,为制造出适合艺术的、民用的和商用的陶瓷用品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金沙中学主持人:李老师;广州四中主持人:廖老师)

四、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为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而进行的,以学生综合素质为评价重点,坚持评价主体,目标、内容、方式等多元,坚持评价在学生与教师的成长中进行。

1.学生的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二者结合。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对课程的情感、态度、上课出勤率等做出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在课程教学结束时所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给学生的学习划分等级,确定学分。其形式可以是纸笔测试形式也可以是行为表现性形式。见下表2。

2.教师的评价

同样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通过发出学生问卷进行调查法与座谈,来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此外,我们还以实践活动与各种竞赛为载体,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在陶土课程学习中提炼成果,推广该课程的作用,从中对教师该课程工作进行评比考核。

五、成果表现

我们以构建陶土艺术课程为契机,组织金沙中学学校老师进行陶土有关学科融合的校级课题申报,共收得金沙中学33项本课程学科融合的校级课题。 此外,金沙中学李老师和广州四中廖老师合作创造的陶艺建筑模型获得2020年贵州省中小学艺术作品中学组一等奖。广州四中黄老师开发的3D打印制陶模具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我校老师挂职帮扶金沙县教育的第一年,面对困难,我们不断想方设法,积极寻求植根地域文化,开创了金沙中学和广州四中合作共建的课程,开创了教育帮扶的新路径,让跨地域教育帮扶展新枝:做到植根地域文化,利用陶土资源整合美术、化学、地理、生物、心理等科目为一体的陶艺特色课程综合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并取得一定成果。征途漫漫,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少问题,但我们不断攻坚克难,并寄望本课程继续延续,不断为国培育红色基因的新时代接班人,为贵州山区找到“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教育规划2020年度重点项目“线上线下跨地域融合的教研模式优化研究”(课题号:20201257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曲青山.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需要准确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113/c40531-29641489.html,200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07.

[4]吴伏英.浅谈国际化潮流下的中国本土化高等教育[J].西江月,2012(33):11.

[5]宗穎.植根地域文化的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生活教育,2013(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