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黄埔 服务湾区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1-12-03刘启强

广东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化学材料制程黄埔

文/刘启强

[导读]

以黄埔为基地,成立于2020年2月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黄埔材料院”)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该研究院自诞生之日起,便以“创新科技、报国为民”为发展宗旨,立足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通过“1+1+X”的发展模式,努力将自身锻造成代表国家水平、体现国家意志的新材料战略科技力量。

黄埔材料院

“1+1+X”模式 构建新材料领域战略科技力量

《广东科技》:首先请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埔材料院的基本情况。

黄埔材料院:我们黄埔材料院成立于2020年2月,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州市黄埔区,是一家由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共同创办的新型研发机构。我们院首任院长是由长春应化所所长杨小牛担任。

《广东科技》:长春应化所在应用化学和新材料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也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中的一支生力军。作为中科院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载体,黄埔材料院的战略发展目标是什么?

黄埔材料院:作为长春应化所“一基地、双核心”大应化发展战略的南部核心,以及南北互动的中试孵化、成果转化和科技金融平台,我们黄埔材料院以“创新科技、报国为民”为发展宗旨,立足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致力于成为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的研发总部,以及能够代表国家水平、体现国家意志的新材料战略科技力量。

当前,我们聚焦“卡脖子”核心技术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对关键新材料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出“1+1+X”的发展模式,即着力打造1个以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为核心的高端轮胎研发及制造平台,1个芯片化学材料研发及制程验证平台,同时,还重点推进长春应化所及其他高校院所在电子信息、生物医用、特种高分子和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若干(X)项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我们将持续深化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大科学装置或平台-产品研发-产业发展”的链条式研发生态,不断产出梯次接续的标志性科技成果,力争成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材料领域技术创新的源头和辐射中心。

黄埔材料院外景

三大领域布局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支撑

《广东科技》: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方面,黄埔材料院有哪些布局?

黄埔材料院: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我们院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总体布局。一是航空轮胎方面。我们将立足于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瞄准轮胎上下游产业链存在的共性技术难题,依托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的研发优势,依靠广州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特色,重点开展高端轮胎用新材料、数字设计与工业软件、智能化精细化制造、轮胎应用接口和自主化产品标准体系研究,形成集聚优势,打通上游供应链、中游制造链、下游应用链之间的产业闭环,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推动我国轮胎产业实现以精密、高端制造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芯片化学材料方面。我们的芯片化学材料中心秉承“瞄准制程工艺,攻关化学材料”的定位,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芯片产业的创新发展,重点开展芯片先进制程用化学品与材料的研发、制程验证、稳定批量化制备技术等研究,打造芯片化学材料研发及制程验证平台。该平台将以我院以及国内其他研究力量为依托,通过国际合作加速推进,攻克芯片先进制程用化学品与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可控供应链,实现高端芯片中国制造技术的自立自强。

黄埔材料院鸟瞰图

三是先进材料与器件研发方面。

我们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跟开发区四个“万亿计划”“湾区+”等规划节奏,全力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用、特种高分子和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若干项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以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研发总部的方式持续进行技术供给,同时坚持转化一代、孵化一代、储备一代,为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全产业链的安全衔接提供支撑。

《广东科技》:目前你们院吸引了多少科学家和创新人才加入?

黄埔材料院:自2020年初建院以来,我们院已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建立起高水平的研发与技术人才阵列。目前,我院在院人员有171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16人,占比为68%;博士64人,占比为37%;引进核心科学家40人,高级工程师及以上级别57人。

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广东科技》:作为新材料领域的先进代表,你们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你们院的发展战略任务是什么?

黄埔材料院:我们的发展战略任务主要是为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高质量材料供给、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紧跟开发区四个“万亿计划”“湾区+”等规划节奏,围绕“1+1+X”战略持续产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成果;同时,还要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材料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保障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安全衔接,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材料技术、成果、人才输出的重要战略力量,以及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的研发总部。

《广东科技》:围绕以上这些任务,你们将开展哪些具体工作?

黄埔材料院:具体来讲,材料院的工作任务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建设。我们要完成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组织管理架构、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科技布局和主要研究方向、装备主要科研仪器和汇聚核心科研团队,基本实现创新链条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

第二个阶段是发展壮大。我们要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备、满足需求和支撑领域方向研发的科技平台,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壮大核心科研团队,汇聚科技领军和拔尖人才,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推进若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产出一批重大战略性技术与产品和重大示范转化工程。

第三个阶段是高水平跃迁。我们要在“1+1+X”各个领域形成突出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对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贡献率大幅提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材料产业升级的创新引擎、技术源头,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国家级创新中心跃迁。

《广东科技》:你们院成立不久,在这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黄埔材料院:首先,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已在知识城大科学装置区开工建设,核心部分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主体钢结构已封顶。2021年,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项目入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向)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是全省仅有的3个入选项目之一。在轮胎产业化方面,我院与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广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高端轮胎创新中心,该中心将专注于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关键核心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其次,在芯片化学材料方面,针对我国高端芯片制程材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以光刻胶为代表的高端芯片化学品“卡脖子”等问题,我们围绕芯片制造八大制程,在芯片化学材料中心已布局光刻胶、抛光材料、功能湿化学品等研究部,并注册成立芯片化学材料中心成果转化主体——广东埔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最后,在先进材料与器件研发方面,我们围绕先进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诊疗技术、特种高分子材料、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重点领域,已进驻各类高水平创新团队27个。为加速入院孵化项目产业化,我们实施了项目中心制,各项目中心核心人员直接面向市场,同时鼓励科研团队短期整建制公司化,目前,已孵化成立了广州微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秀埔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埔慧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拓埔再生医学有限公司等企业。

《广东科技》: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你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或者说难点有哪些,解决的途径又是什么?

黄埔材料院:我们研究院的工作重点是打通研发到产业化之间“最后一公里”,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科研人员在企业管理、产业开发方面的能力不足,以及量产化思维较弱等各种问题。为此,我们也专门建立了项目经理人制度,安排产业化思维和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帮助科研人员打开思路,对接优势资源、补齐短板,助力科研项目快速进入企业化、量产化阶段。

此外,我们研究院目前在孵的科技类项目大多属于天使期项目,这类项目在投融资过程中不易对其技术及发展情况进行判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聘请具有丰富投融资经验、有上市公司IPO背景的专业人士担任财务总监,建立投资经理团队,在对外寻找优质项目的同时,积极推进内部孵化项目在技术、管理、团队、资金需求等核心内容上的自我梳理,明确项目投资所需关键点,积极协助项目团队开展金融对接,助力“科技+金融”模式的优化发展。

《广东科技》:最后,请谈谈你们未来几年在成果转化方面拟开展的工作及重点。

黄埔材料院:接下来,我们黄埔材料院将从内到外进行创新与开拓。内部主要是积极培育优势项目,在协助各个项目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会在管理、团队、资金等方面提升自身能力,从而加快推动科技项目从科研到公司化、再到量产化的进程。此外,我们要特别加强项目的无形资产产出,多培育出高质量的知识产权。

对外方面,我们将积极与企业对接,建立起积极有效的联合开发模式,打造高效、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适时开展创新性企业的投资对接。

猜你喜欢

化学材料制程黄埔
分析化学课程在化工材料检测中应用
欢迎订阅《黄埔》杂志 《黄埔家书》增刊
黄埔老兵陈生华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台积电又推先进制程增强版本N7P和N5P
石质文物保护中化学材料的应用
焊接式轴流风叶的制程与工艺装备保障
例析解材料化学题的策略
何顿《黄埔四期》夺冠
三星2011年下半推出20nm级制程D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