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12-03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县域驱动

文|本刊编辑部

库尔勒市区(资料图)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多次讲话和论述中反复强调“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建设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为抓手,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合优化县域创新创业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县域创新创业格局,推动形成县域创新创业新热潮,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促进实现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部于2018年12月发布了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建设周期为3年。

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建设启动至今,科技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得到强化,县域创新能力突出、创新辐射引领作用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影响力凸显,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引领高地。

总结成功的区域创新经验,构建完善县域创新体系,提升县域创新能力,对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发展的重要基石。本刊编辑部以“县域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专题,从我国创新型县(市)发展的优秀案例,对其经验模式加以梳理介绍,以飨读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县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神经末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

近年来,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县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却较为缺乏。“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域是我国经济国民的基本单元,其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以上,县域贡献了超过40%的国民生产总值。县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以及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43号),科技部于2018年8月发布《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指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创新型县(市)遴选建设工作,2018年12月发布了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建设周期为3年。52个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分布于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东部地区22个、中部地区14个、西部地区16个。同时,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县(市)36个,以科技支撑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县(市)11个,以科技支撑民生改善为主题的县(市)5个。目前,创新型县(市)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尤其可喜的是,部分县(市)积极探索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初步形成了一些新的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推进

以江苏省常熟市、江西井冈山市为代表的县(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江苏常熟市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带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数字经济、5G通信网络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常熟市为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形成和发展,综合采用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打造氢燃料汽车产业园和出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一系列的举措,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目前常熟市已引进13家氢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投资15个项目,总投资额超20亿元,达产后预计产值将超50亿元,初步形成了氢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整车销售与租赁、加氢站建设与运维、软件开发与大数据服务等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江西省井冈山市积极利用各类特色优质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升旅游业的发展质量。首先是实施“旅游+”行动计划,加强产业互动,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以总部经济、休闲经济、会展经济、电商经济为补充的现代服务业,打造“1+4”产业体系。其次是实施“旅游+”行动计划,推进区域联动,重点推进以茨坪为中心,梨坪、罗浮、拿山厦坪、黄坳、龙市、茅坪6个区域为辐射的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打造“1+6”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体系。目前,井冈山市的全域旅游格局已基本形成,产业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安吉县、广州省台山市等县(市)重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均环境,探索形成了一些新做法和新经验。浙江省安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安吉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促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安吉县县政府主持完成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制定,实施“智慧乡村”工程,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不断强化生态农业研发创新,重点支持农田面源污染与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和生态高效种养殖技术研究、化肥减量与替代增效技术和农药减施及绿色防控技术等研发创新;着力推进绿色安全农业产业发展,推行清洁化生产,严格禁止养殖污水随意排放,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严格禁止秸秆野外焚烧等,加快构建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开展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稻-渔共生、循环养殖等新型循环种养模式。

广东省台山市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宜居小镇建设工程,建设特色小镇、产业宜居小镇,打造了一批美丽宜居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绿化美化工程示范点。仅2019年,台山市完成第一批15条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主体工程、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4个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示范点和50个乡村公园建设,全市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同时,台山市根据县域特点,实施特色侨乡品牌打造工程,建设一批侨乡特色风情小镇,发展一批侨文化特色突出的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建设中国第一侨乡品牌。2019年台山全市313间社区(行政村)基层综合服务中心已完成全面提升,大江镇文体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完成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琴溪古桥修复工程、华侨文化博物馆和档案馆建设等标志性项目按进度推进。

科技扶贫和职业农民培训不断深入

以陕西柞水县、江西省井冈山市以及辽宁喀左县为代表的县(市)重点聚集“三大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了新突破。其中,陕西柞水县是我国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发展壮大“一主两优”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为重点,发展形成了“三联三帮三带”科技扶贫新模式。一是科研院所联系龙头企业,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二是“三区”人才联系产业合作社,帮助产业发展壮大,带动一批贫困户造血功能增强。三是科技特派员联系产业大户,帮助提升科学管理,带动一批贫困户转化为产业大户。科技扶贫新模式带动柞水县的1000余户3000余人实现脱贫。

江西省井冈山市精准把握科技扶贫这把“金钥匙”,发展农业富民产业。一是选准富民产业,立足井冈山实际,结合市场发展前景,选准井冈山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大力实施“231”富民工程,推动农业产业量质齐升;二是引进新技术,大力推广创新技术,努力探索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新路子;三是实施新项目,通过引进市场主体发展精品民宿,并借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研创新”项目对冷浆田全面提升,并种植新品种“太空36号白莲”,使冷浆田变废为宝,不仅做强了产业,还为案山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成为了井冈山知名的网红打卡地。

国内外科技合作取得新成效

江苏省昆山市通过合作积极利用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昆山市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一是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科技交流活动;二是加强“一带一路”平台载体建设;三是推动“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和联合技术攻关项目。目前,昆山市已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莫斯科鲍曼技术大学、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等“一带一路”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6项。

同时,昆山市还充分利用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合作,通过设立跨地区的沪昆科技创新券和建立“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昆山企业积极利用上海的知识产权、管理咨询、平台、科技金融等众多类型的机构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目前,昆山企业已与上海的32家科技服务机构对接,发放创新券570万元,申请项目13项,合同金额487万元。

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江苏省张家港市针对传统的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存在资源分散、服务企业效率不高、创新显示度不够等问题,探索形成了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新模式。该模式本着“分类量化、逐项积分、年底结算”的原则,将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由基础分、附加分、扣减分三部分组成。通过实施积分管理,将过去分散在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人才办、市场监管局、服务业办等众多部门的政策集成使用,既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动力,还减轻了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成本。四年来已累计有4158家次企业兑现积分17.85万分,奖励资金3.57亿元,157名企业人才获得“人才房”补贴4649万元,32家企业被授予“科技创新标兵企业”荣誉。

同时,张家港市在支持校企合作创新过程中发现,初期双方接触由于缺乏相互了解和信任经常各有顾虑,时常因为缺少“临门一脚”而难以启动合作。针对合作堵点,张家港于2018年首创实施产学研预研资金,按照“合作前期给予高校项目经费,引导启动校企合作;合作后期给予企业项目经费,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思路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紧密合作。该产学研预研资金设立之后,2018年共有全国29家高校院所联合张家港市70家企业申报项目88项,经评审立项研发前期项目47项,2019年通过对前期47项项目开展评审确定44项研发后期项目。这些项目既引导了一批前瞻性产业化项目,又突破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

以吉林省通化市、湖南省资兴市为代表的县(市)在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了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其中,吉林省通化市光华镇作为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地,面临着既要保护水源又要发展经济的重任。该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种植粮食改为种植蓝莓,并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依靠先进技术实现蓝莓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产业结构调整既大量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更好地保护了水源地,又显著提升了农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水源地保护的双赢。

位于湖南省资兴市的东江湖是湘江流域重要的饮用水源、生态补水、防洪调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水资源地。长期以来,保护和利用东江湖水资源面临诸多难题,尤其是水资源保护和湖区群众生产生活矛盾突出。资兴市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保护体制机制、科学评估水环境承载力、科学推进湖区生态建设和借助科技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等举措严格保护东江湖的优质水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优质的水资源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品牌化、全域旅游精品化、冷水资源高端化和食品产业特色化,加快绿色产业发展。目前,资兴市初步探索形成了“水生态严格保护、水资源科学利用、水经济高效发展、水文化和谐繁荣”的“四水并举”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型县(市)建设,是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现代化目标奋斗的大背景下,以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提出的。县域创新资源禀赋等多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创新的重点和特点与省域、地级市域等其它类型地区明显不同,县域增强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也明显不同。创新型县(市)建设,使得一批创新型县(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我国探索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新的有效路径,为全国广大县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累经验,探索形成有效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猜你喜欢

创新型县域驱动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