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猪价上行是反弹而非反转

2021-12-03

北方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猪价存栏价差

本轮猪价上涨与7 月初的反弹行情颇有相似之处。 但进一步分析,收储对实际供需影响力度有限,影响更多集中在情绪层面,相较于7 月初的反弹来看, 本轮猪价上涨的高度及持续性更强,说明当前的生猪市场存在一定矛盾。

10 月以来, 国内生猪市场迎来一轮久违的反弹行情。 虽然就绝对涨幅来看,猪价反弹力度远称不上趋势反转,但对比历史正常年份,10 月的涨幅基本接近正常年份的一轮季节性上涨。非洲猪瘟影响下,生猪价格波动幅度明显放大。

大猪存栏下滑

在猪价持续下行背景下, 养殖企业整体陷入深度亏损, 今年5~6 月外购仔猪养殖头均亏损接近1000 元,并伴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一般而言, 生猪在110~120 千克出栏料肉比相对较低,随后开始明显增加,养殖经济性下滑,因而只有猪价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养殖户才会选择压栏。 受连续亏损影响,生猪出栏体重也从5 月开始一路下行。 据样本数据显示,9 月生猪出栏体重由此前的138 千克逐步回落至120 千克以下,体重下降速度大于历史季节性表现,反映养殖企业出栏意愿较强。

统计局数据显示,9 月生猪存栏4.37 亿头,较6 月下降约0.3%。一般而言,能繁母猪配种到分娩通常需要4 个月左右,因而三季度(7~9 月)新增仔猪供应量直接对应3~5 月的母猪配种及怀孕情况。 3~5 月国内母猪存栏基数整体较大,养殖企业配种积极,三季度仔猪大量增加。 由此可以看出, 三季度生猪存栏量不增反降意味着市场抛售意愿相对较强。 与之相对应,商务部数据显示,7~8 月生猪出栏同比增幅近90%, 达到历史同期高位。

具体分析,9 月中旬以来大小猪价差由贴水0.5 元/千克转至升水0.6 元/千克以上, 价差涨幅达到1.1 元/千克, 说明市场大猪供应比较紧张。 受此影响,养殖户压栏惜售情绪增加,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猪价。

需求边际改善

年初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跌,猪肉与其他“菜篮子”商品价格优势开始逐步显现。 有关数据显示,7 月以来,猪肉与鸡肉、牛羊肉的价差一路下跌,牛肉与猪肉价差达到30 元/千克(往年同期15~20 元/千克), 猪肉鸡肉价差3 元/千克(往年同期4~5 元/千克)。

此外,立秋以来,由于不利天气影响,国内蔬菜价格上涨较快, 一定程度上促使居民倾向于消费猪肉。 有机构调研显示,近期居民采购猪肉意愿增强, 由此前的随买随用逐步转向 “囤肉”,间接增加了终端及渠道库存。

产能继续释放

整体来看,在各类利多因素影响下,四季度生猪价格将偏强运行。 我们认为,本轮猪价下行周期并未完结, 高产能高供应仍是当前生猪市场的主要矛盾。 回顾近20 年来国内几轮猪周期表现,无论基于疫情、政策或养殖利润所引发的周期性变化,一般持续时间都在4 年以上,这与生猪的生产节奏及产业特征均有较大关系。 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前期生猪行业盈利丰厚,集中度快速提高,这使得养殖企业、养殖户的现金流、筹资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以前都有所提升, 在此背景下, 本轮猪周期甚至有延长可能。

从微观数据分析, 影响猪价的核心因素在于供应,即生猪的实际出栏量,而其数值大小直接取决于母猪产能,因此按照10 个月的生长周期来测算,明年5 月前,生猪可供出栏量大概率仍是上行周期,后续出栏下滑速度将相对缓慢。从大方向来看,猪周期仍未走完,当前的猪价上行是反弹而非反转。

猜你喜欢

猪价存栏价差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市场猪源紧张 猪价企稳回升
消费低迷供需博弈 全国猪价大致稳定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9月我国生猪存栏继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