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储能风口已至安全发展是基石

2021-12-03徐晖

电器工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投运规模化储能

/本刊记者 徐晖/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凸显,未来数十年风力光伏发电将从补充能源逐渐演变为主力能源,这意味着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储能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机遇。

回望2020年,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是全球储能逆势增长,中国更是引领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美国能源部(DOE)发布了“储能大挑战路线图”,欧盟委员会发布了“2030电池创新路线图”,均系统提出了未来储能发展的战略目标。2020年年底,中国储能行业终于突破了过去七年反复提及的1500元/kWh系统成本的关键拐点,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规模呈现了爆发式增长。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91.1GW,同比增长3.4%。其中我国2020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规模达1559.6MW,新增投运规模首次突破1GW大关,是2019年同期的2.4倍。

随着国家将储能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储能已成为能源互联和智能化体系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未来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消纳,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刚刚召开的第十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预测,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趋势下的储能市场发展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催生对大规模容量储能的需求,存储容量大、持续放电时间长、系统效率高、循环性能好的技术将脱颖而出。二是能源互联网趋势下,分布式储能规模化应用将进一步加快。

毫无疑问,在政策和市场环境调节下,储能行业将会机遇和挑战并存。储能的发展面临的挑战来自多方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陈海生指出,首先储能技术在规模成本寿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要求,第二是储能产生的安全和标准体系仍需继续完善,第三是储能市场地位需要进一步落实,稳定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

安全可谓是储能产业发展的基石,近期发生的北京丰台储能电站火灾事故更是给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储能应用场景广泛,贯穿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等各个环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影响可谓无处不在,尤其需要重视安全问题。储能系统涉及电池、系统集成、热管理等多个环节,电池质量、运行环境、管理系统等都有可能影响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储能系统对企业技术和运营经验要求较高。现阶段我国的储能安全标准还不完善,还没有强制性的安全标准,导致储能产品和储能项目的安全门槛较低。高质量发展新型储能,要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问题,需尽快出台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包括布局规划、技术路线、配套政策等。

“十四五”将是储能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相信随着政策及市场机制的完善,将会催生出一个个新的商业模式,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储能市场,引领全球储能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投运规模化储能
以三峡为核心的水库群投运后防洪形势展示系统研发与技术创新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考虑用户优先级的云储能用电策略优化
多层立体规模化猪场建设现状及发展浅析
高生猪“保险+期货”规模化项目 山西完成首单理赔
储能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神鸟』嬗变记
储能: 碳中和下的新赛道
LW36-126(W)/T型断路器储能超时复归问题改进方案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