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动物药学《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标准改革探索

2021-12-03何先林赵婵娟

养殖与饲料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兽医方剂药学

何先林 赵婵娟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重庆万州 404155

随着国家禁抗、替抗的相关规定出台,以及中兽医药自身的独特优势,中兽医药越发得到行业的广泛重视,诸多兽药企业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研发、生产、推广中兽医药物。作为人才输送地的高职院校为适应行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进行中兽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关课程标准的改革则势在必行。课程标准作为课程质量准则,是针对教学主客体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因此,结合行业发展要求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对课程标准进行改革与创新则成为动物药学教学体系改革的基石与关键。

《中兽医药物与方剂》作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药学必修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融合国家标准与高等职业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立足课程实际,对标现代产业新技术与职业技能赛项标准,以技能性、职业性为目的,对其课程标准进行改革,完成创新发展与探索。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内涵发展,制订符合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职业需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标准则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力保障。

1 基本情况

在高职动物药学专业教学中,《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大多数沿袭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虽然学生对传统中医药兴趣高,但本科理论教育模式影子较重,知识内容较多且陈旧,缺乏时代性与创新性,无法满足时代进步、行业发展。理论教学未能有效涵盖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来说的关键能力(如处方拟定能力、经方的深入理解能力)的培养,且教学环节单一,课程内容偏学科化、学术化。标准中大多缺少对国家规范、标准图集、企业生产过程典型案例的整合,以及实践综合能力的要求与培养,导致该课程成为难学的课程,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1]。

2 改革思路

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是课程教学的根本。在制定《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标准过程中,通过对“赛项标准、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三标的横向比较,对标技能大赛标准,于课程标准中对大赛标准完成有机融入,针对性完成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以及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等的科学修订,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重点强调对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修订完成课程标准技能点与技能赛项、行企业要求的对接与统一,形成一套接地气、重实操,符合“双高”专业群建设方向、有利于动物药学专业品牌建设的课程标准。

2.1 立德技修人才,对接行、职业标准,落实《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素质建设

在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建设中,以中兽药生产、研发、应用等核心岗位需求为导向,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国家规范相融合,有机融入懂农、爱农、兴农等思政与文化元素,更新课程内容与体系设立,重在培养学生农牧工匠精神、个性化、创新精神与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以德技并修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2.2 校企共建,行企合力,实践《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产、教、学、做”四位一体

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药学综合实训场以及制剂、药物分析、炮制等实训室,将典型生产流程与典型工作任务搬进课堂,立体化教学中兽药饮片炮制、调剂、鉴定及处方用药等工作流程。将现场教学与中兽药生产、应用等工作情景有效融合,既丰富了教学与实训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职业环境,为实现教学-生产间的“零距离”上岗夯实了基础。

2.3 三元融合,产赛促教,提升课程岗位通用核心技术与综合职业能力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同时,也检验着各个高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考核学生岗位通用核心技术与综合职业能力。将技能竞赛的考核内容与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教学密切关联,在课程标准设定中,考核点融入产业标准与赛项标准,三标对表,实践产、赛、教三元融合,实现产赛促教,提升学生的课程岗位通用核心技术与综合职业能力。

3 改革内容

3.1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进一步明确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的定位,确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素质目标,强调中兽药生产、销售和应用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以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重视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3.2 产业、赛项元素的有效融入,完成课程内容重构

依据课程目标,对原有学科体系课程内容进行解构,设计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梳理中药技能赛项要求与技能考核点,参照畜牧业、动物药业的工作体系、岗位工作任务逻辑,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产业先进元素引入《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实践教学。同时,以技能大赛为标尺来进行课程实践技能项目、任务、活动的分解,完成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学习矩阵的建设,实现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3.3 立体与多元结合,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革新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实用性、创造性”为原则,针对《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的中药功效、配伍、炮制、方剂审核及中兽药的临床应用等实践教学过程采用临床思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LPS 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行,结合线上线下、虚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手段,融合教、学、做一体,学生更易理解[2-3]。重点注重对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4 过程与结果融汇,完成课程考核方案细化

确定考试考核要求、成绩评定方法,将考核评价着重放在考核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上。注重过程评价考核,重点将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性学习与课堂活动参与程度及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在实践中学习的情况内容考核比重加大。同时进行笔试,考核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注重课程考核的多元化、全程化,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培养的需要。

4 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4.1 整合行业规范、生产案例与教材,标准对接,融汇教学

以畜牧业、动物药业的工作体系、岗位工作任务逻辑、核心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学内容整合GMP、GSP 等国家规范、中药材图谱、企业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案例与中兽药临床应用案例和传统教材,实现与行业、职业标准的对接。

4.2 基于生产基地、药学综合实训场与实验室,“产、教、学、做”一体,真岗实练

根据课程结构,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药学综合实训场和实验动物管理中心功能,选取典型的生产案例,形成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学习矩阵设计,如围绕临床中动物脾虚证,多用四君子散加减,可通过虚拟仿真观看原药植物、药材采集生产加工、调剂煎煮、动物灌服、药效判定方法等。再通过药学综合实训场和实验动物管理中心完成四君子散原药的识别,四君子散的制作,脾虚模型的建立,药物干预后的效果观察,深入理解系统知识点。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药学综合实训场和实验动物管理中心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职业环境。

4.3 融合产业标准与各级技能大赛标准,实现产赛促教,提高学生岗位通用核心技术与综合职业能力

以技能大赛作为课程改革的导向和引领,梳理中药技能赛项要求与技能考核点,参照畜牧业、动物药业的工作体系、岗位工作任务逻辑,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产业先进元素引入《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岗位通用核心技术、综合职业能力,提升高职动物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4.4 重信息化教学,强化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线上课程,将相关行业职业规范、生产案例融入其中,开展线上线下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猜你喜欢

中兽医方剂药学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张仲景柴胡方方族组方规律研究*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中兽医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