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稷山板枣生产系统的保护与发展分析

2021-12-03王利伟郭丽丽李晓庆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4期
关键词:稷山县枣树生产

王利伟,郭丽丽,李晓庆

(1.稷山县农业农村局,山西 稷山 043200;2.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0)

1 生产系统内部优势

1.1 自然条件及物种资源

稷山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适宜板枣生长的自然条件表现在:土质好。矿质元素丰富,适宜板枣种植的沙壤土和黏壤土占总耕地面积41%;养分足。稷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382 h,昼夜温差大,便于稷山板枣糖分的积累,也有利于板枣的风干阴干[1]。据统计,当地共有1 000年以上板枣树17 500株,500年以上树龄枣树近50 000株,100年以上树龄的近80 000株,古枣树数量位居全国红枣主产区的前列。

1.2 文化历史

文化在山西稷山板枣生产系统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以稷山为代表的黄河中游地区就成为枣的主产区。各种关于稷山板枣的诗词歌赋、历史传记、民间传说等内容也是广为流传。如《孟子·尽心下》《尔雅·释木》《闲情偶寄·颐养下·调饮啜》中明确记载了以羊枣为形式的稷山板枣。唐开元初年,丞相裴耀卿曾推介稷山板枣为宫廷佳品;元朝监察御史姚天福力荐忽必烈品尝稷山板枣;明朝皇帝朱元璋在稷山带兵时,常食板枣不厌。此外,在板枣生产中使用的传统农具、传统技艺及传统民俗也是不胜枚举。

1.3 生产技术体系

稷山板枣生产系统在当地居民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已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他们为集约田地,在板枣树下间种套种小麦、绿豆、药材等绿肥低秆作物,形成传统的林下复合种植技术。在板枣林中放养鸡、鸭、鹅等家禽啄食害虫,家禽的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为枣树提供营养,形成“禽-肥-枣”绿色种养循环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还能提高虫害的生物防治水平。在板枣生长过程中采用环割技术,既不影响树根汲取养分向外输送,又能确保树冠光合作用养分对枝条的运输。另外,稷山县制定了国家首个行业技术标准《板枣生产技术规程NY/T970-2006》,这种复合种植系统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

1.4 食用价值

稷山板枣皮薄肉厚核小、口感香甜、色泽美观,干枣掰开会出现“拉丝”现象,营养价值高。单个鲜枣质量16.7 g,含糖量为38.78%,其中每100 g鲜枣中维生素C含量达972 mg[3],抗坏血酸含量89.3 mg,黄酮含量3.47 mg[4],堪称“人参之果”。阴干后的干枣含糖量高达74.3%,并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钾、钠、钙等多种元素,不仅对高血压、毒疮等病症有明显的助疗作用,还可以健脑、健脾。

1.5 经济效益

稷山板枣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据2019年统计,全县板枣总产量5 000×104kg,总产值6.3×108元,枣农人均收入8 000元。稷山县89个红枣加工厂,共同生产研发干板枣、枣片、枣茶等30余种枣制品及各类罐头等,年加工量达6 500×104kg,年产值5×108元。同时,作为一种农业文化遗产,板枣在其文化价值上的发展也为当地产生了经济价值。

1.6 生态环境

稷山板枣内部不仅有价值独特的物种资源,外部还为各种野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栖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大面积种植可有效增加地表植物覆盖率,改变土壤的理化成分,避免地表层水土流失,对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产生积极作用;稷山县易受到沙尘暴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板枣林不仅能阻挡风沙,还可增加空气湿度和空气含氧量、改变区域空气流动、净化空气质量,为稷山县构筑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

1.7 农业多功能性

稷山板枣除了产生经济和生态效益外,还具有农业史学、地理学、生理学、环境科学等多种科研价值[5-7]。此外,板枣树生产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丰富,与稷山的后稷与农耕文化遗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为山西稷山板枣生产系统的保护与发展带来较大的市场机遇。

2 存在的挑战

2.1 传统生产技术及文化逐渐丢失

从事板枣种植、枣园管理、成品采收和干枣制作的人员都年龄偏大;板枣树的嫁接、环割、修剪等传统技术知识得不到有效传承,农户摒弃掉生态环保的传统耕作方式,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农田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与板枣相关的副产品枣馍制作、枣肴制作等传统技艺和相关的民风民俗等,正在逐渐消失。

2.2 产业化基础薄弱、规模小

稷山板枣作为区域优势及主导产业,生产规模、贮藏技术、加工水平、产品品牌,以及产业化经营运作模式、产业化道路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板枣中小型企业占比大,企业规范化程度低,产业单一,另外,板枣产业需要的投资期长,收益见效慢。因此,当前板枣产业朝着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方向发展比较困难。

2.3 品牌建设意识不强

稷山板枣品牌建设意识还很薄弱,一是大多数板枣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时,只是停留在申请商标初级阶段,对产品的品牌发展方向不明确,友臻、贵妇人等大企业缺乏个体强势品牌,不能充分发挥品牌优势;二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很少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广告等途径认识稷山板枣;三是不规范的小作坊式生产与销售,阻碍了品牌的发展。

2.4 保护与发展矛盾比较突出

山西稷山板枣农业文化对遗产系统的稳定发展和乡村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开发过度或保护不当,使板枣古树衰老过快,尤其是1 000年以上的古板枣树体衰老明显,一些板枣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农民“靠树吃树”的无奈选择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合理规划与资本投入,是解决遗产系统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有效手段。

2.5 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缺乏

板枣树实际经营权分散在农户手中,大部分农户文化程度不高,没有现代农业科技管理经营理念,造成板枣生产管理粗放、技术创新程度不够、科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板枣经营上,缺乏高素质人才,导致稷山板枣销路单一,形成大资源小产业的格局,产业的品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 保护与发展

3.1 注重政府引导

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当地政府的重视及支持。政府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和完善板枣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条件;健全农民与枣树管理保护机制,落实责任主体;深化制度改革,对稷山县投资兴业的企业或个人,在土地、税收、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全方位、多载体、多渠道的推进板枣农业文化的创新发展等,以期为稷山板枣农业文化遗产体系构建协调、创新、持续的发展格局。

3.2 加强板枣资源、文化及生产系统的保护力度

首先,加强稷山板枣品种资源的保护,采取一般养护和特殊养护结合对千年古板枣保护区开展针对性保护,通过嫁接育苗等技术扩大种群数量,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古树进行病虫害防治、加固复壮;其次,对板枣生产方式进行保护,保持和传承枣粮、枣菜、枣禽种养复合生产系统技术,保护环割、嫁接等生产管理技术。

3.3 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

构建完整的板枣产业链,推动各要素整合,全面提升改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一是合作社带领农户统一进行种苗供应、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育等生产管理工作,保证板枣高品质产出;二是企业在加工生产时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强化管理,注重质量检验、认证工作,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提升品牌价值;三是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销售,扩大稷山板枣种植规模,企业要延长板枣产业链,研发枣酒、枣糖、枣药等系列保健食品和药品;四是积极打造稷山板枣生产系统系列产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认证,提高品牌意识,提升稷山板枣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4 加强品牌宣传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产品”的新模式打造稷山板枣品牌;拍摄纪录片或广告宣传片,讲好品牌故事,直观地吸引消费者;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增加品牌品质,提高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比例。

3.5 增加多功能旅游业投入

增加休闲农业资本的投入,依托当地的龙山农业文化遗址、后稷农耕文化、佛教文化等旅游资源,加快开发融合板枣文化的民俗文化、风情旅游产品;鼓励建设板枣采摘园、农事体验园、板枣剧院等文化体验馆;加快推进国家板枣示范园建设,推动以板枣为对象发展的旅游业。

3.6 引进创新性人才

积极与科研院校联合,采取聘用、借用、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等方式实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工程,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开展技术增值服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积极举办新型农民职业培训会,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管理意识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共享人才、科研、信息、技术资源。

4 结语

稷山板枣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典范。保护与发展好稷山板枣生产系统,不仅能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科学研究教育和示范;深化人们对中国农耕文明的了解;还能增加农民收入等。值得警惕的是,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同时,要防止传统文化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猜你喜欢

稷山县枣树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阿宽的生产小组
新设备服务春耕备耕
稷山县创建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评审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稷山县蔡村村千亩樱桃迎来丰收季
枣树皮煎水治疗腹泻
探索发展稷山县村级集体经济的措施
枣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