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巴彦淖尔市创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思考

2021-12-03翟永胜孙晓磊邢明勋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4期
关键词: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

樊 荣,翟永胜,张 飞,孙晓磊,邢明勋,白 静

(1.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园区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015000;2.巴彦淖尔市绿色产业发展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015000)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1],巴彦淖尔市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战略和地区优势,全力争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努力打造农牧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1 创建农高区的必要性

1.1 引领西北及黄河流域河套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巴彦淖尔市是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全国地级市中唯一能够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加工基地、全国最大无毛绒分梳基地、全国最大脱水蔬菜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番茄种植加工基地,农牧业规模优势突出。在巴彦淖尔创建农高区对于带动我国西北地区及黄河流域河套灌区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创新农牧融合发展机制、保障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需要

巴彦淖尔生态要素齐全,西部的乌兰布和沙漠是京津冀沙尘的主要策源地,东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草原湿地,北部的乌拉特草原连接蒙古,中部以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阴山山脉,是国家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巴彦淖尔创建农高区对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3 加快培育农牧区发展新动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

巴彦淖尔市正处于农牧业和农牧区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加快培育农牧业和农牧区发展新动能,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既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任务。

1.4 联通京津冀和“一带一路”中蒙俄农业开放合作的需要

巴彦淖尔东联京津冀、北接中蒙俄,在我国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农畜产品供给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蒙俄农业开放合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巴彦淖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契机,大力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形成了以番茄、籽仁、绒纺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出口产业集群。在巴彦淖尔创建农高区,对于推动东北亚区域开放、促进互利共赢合作,提升农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窗口示范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体系不够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巴彦淖尔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公共创新平台支撑作用不强,高校、科研院所数量较少,研发水平薄弱,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有限。科技人才结构单一,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人才比例失衡,科技人才供给与经济建设需求不对称。

2.2 生态资源约束趋紧,资源成本管控需要加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增加,农药残留、地膜污染和土壤地力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水资源约束逐渐趋紧,部分流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减退。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口增速下降及老年化,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机会成本显著提高,土地、房租及企业融资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进入高成本时代。

2.3 产业发展质量不高,集聚辐射效应尚未凸显

园区现有产业间关联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全产业链或者产业集聚的优势,高端产业欠缺,产业层次待优化,难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阶段园区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品牌成立时间较短,未能在园区内形成突出的产业集聚、融合与辐射效应。

2.4 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产业提质升级亟待加速

巴彦淖尔农产品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同时,面临周边区域竞争、外部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部分产品与周边城市和西部地区城市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产业发展的市场风险仍然较大。

3 对策建议

3.1 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发展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金融支持、规划建设等内容,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有关方针政策,强化优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体系。二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出台有利于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加快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三是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入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科技管理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评价评定制度和农业科技人员报酬激励机制,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要素向农高区集聚。

3.2 强化智力引育

主动争取国家、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巴彦淖尔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巴彦淖尔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等具体实施办法,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优质、更加贴心、更加精细的服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区域合作交流机制,培养造就创新型企业家、专业人才队伍、农牧区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牧民。

3.3 强化绿色管控

一是加强资源环境管控,制定和落实完善绿色农牧业政策体系,强化耕地、水域、湿地等用途管控。加强农牧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控能力建设,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落实盐碱地治理、农牧循环发展制度。二是构建绿色发展模式,强化农牧业投入品管理,支持农牧业绿色生产方式,建立农牧业原料和产品追溯制度。三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各类生态保护补贴补偿政策,加大农高区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创新工业、农业水权转换和跨区域水权转换机制。四是弘扬河套生态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扬河套文化的绿色生态产业属性,用河套文化提升农畜产品、农旅产业的竞争力。

3.4 加强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充分发挥现有财政政策对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的引导示范效应。高效整合涉农涉牧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创新金融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抵质押担保方式,探索“双创”授信信贷、科技银行等制度。三是强化基金引导,利用好自治区设立的各类基金,积极培育各类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四是优化融资环境,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国家高新区支持政策,构建精准的新型农牧业补贴政策体系、金融信贷制度,探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保险支持方式,支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3.5 完善配套设施

完善农高区路网结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和景区景点路网结构;培育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建立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可跨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及时发布最新技术成果、最新产品及供求信息,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加快智慧农牧业技术平台、数字农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区域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农畜产品销售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3.6 强化用地保障

将创新创业用地优先纳入供地计划,优先安排新产业用地供应。促进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实行有偿有期限流转制度,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上适度向农高区倾斜,对入驻园区的重大项目实行“土地供应”绿色通道,并根据投资强度,确定补助方式。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倡导共建共享厂房办公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并建立土地退出机制,避免土地闲置。

3.7 提升管理服务

按照合理配置资源、权责高度一致的原则,建立精简高效的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加强动态评估管理,以升促建、以建促管、建管并重,促进农高区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加工技术及管理理念,开展现代农牧科技学术交流、创新论坛等各类交流合作,吸引国内外研究机构、企业在农高区建设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基地。积极开展补链、延链、强链精准招商,实现向全产业链要效益。

猜你喜欢

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
冬日花开农事忙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新常态下农牧业品牌化的现实意义
作品选登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