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沿江滨水景观设计探讨

2021-12-02向春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居住环境海绵城市武汉市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户外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城市中有一个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多种放松方式,那么它将是大多数居民休闲娱乐的选择,而滨水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就可以满足居民这方面的需求。故而,以湖北武汉的沿江滨水休闲活动区域的设计为例,总结了滨水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原则,充分阐述了城市滨水区在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面的功能,从而方便进行有效的人工干预。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实现城市雨水自然积累,同时,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

关键词:居住环境;滨水景观设计;海绵城市;武汉市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沿江城市滨水生态人居环境设计研究——以湖北武汉为例”(18G109)研究成果。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滨水景观的设计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点,人们开始重视保护城市的原有景观,改善自身的居住空间。城市化的进程发展速度十分快,城市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生态系统之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特别是在城市水体方面。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在提升城市的生态价值、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是城市化建设的产物,是中国目前为止在城市化进程中广泛使用的城市降水灾害防御设计理论。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而且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武汉的海绵城市设计根据本区域的自然情况提高了其适应性,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应以此为借鉴完善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基本框架,确保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效应,同时为居民提供更舒适的绿色生活环境。

一、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将历史文化记忆融入滨水空间设计,传承地域文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可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以反映城市发展的方式,延续城市历史和文化。滨水空间的文化特征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来体现,如景观墙和雕塑等。武汉市的沿江区域景观设计以工业文化为基础,将工业元素融入滨水游憩空间的设计中,体现了工业文化在滨水游憩空间中的传承,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保证了城市滨水景观蓄水的有效性。

(一)系统性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纷繁复杂。为了保证滨水景观兼具防涝功能,在实际建设中要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注重滨水景观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尽可能降低工程难度,达到城市滨水景观整体功能分区的相关要求,并以系统性原则优化城市沿江港口的景观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控制景观的组成部分,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投资比例的规划,加强城市港口和其他景观的关联,结合城市不同区域景观建设的要求,满足市民休闲和城市滨水景观发展的需要。

(二)协调性原则

武汉市江汉朝宗景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景区,也是武汉的城市标志物之一。如今,它不仅是一个景观,更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通过对滨水游乐区的人性化改造设计,提升配套公共服务,强化人的亲水体验,创造出了舒适、人性化的城市环境。滨水景观设计应遵循协调性原则,考虑到武汉对于城市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要求,在整体设计上以沿江环境为媒介,保证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整体优化,丰富和更新城市特色。需要指出的是海绵城市理论是现阶段武汉市沿江环境设计的重要指导理论,利用它可以协调防洪防涝功能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因此,在理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必要将城市防涝功能需求与滨水景观设计联系起来,将整个城市的滨水景观进行科学规划,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均衡发展,呈现武汉市特色的滨水景观文化,提高滨水景观设计的裝饰性与实用性。

(三)人性化原则

滨水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首先,不同的活动区域应与不同的环境颜色相匹配,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丰富滨水游憩的环境氛围。其次,关于滨水游憩区的配套服务,应考虑到四季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爱护环境,设计无障碍设施,通过人性化设计关照特殊人群,注重滨水景观的亲和力设计,提供温馨的城市休闲服务。再次,要注意滨水空间的安全防护,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设施,如沿江区域设置足够的安全栏杆等防护设施,最大限度地保护游客的安全。最后,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要注重居民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增加城市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充分体现出景观为人服务的理念,强化市民的地域认同感。

(四)生态性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人工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种类,滨水景观建设的过程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因此城市景观应以生态性原则为指导,在生态性原则的前提下结合海绵城市理论,营造良好的生态城市滨水景观,同时在将海绵城市理论运用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确保水资源的持续有效配置。

二、城市滨水景观的功能

城市的滨水休闲区主要是指人们休闲放松的临水区域。作为城市中最有设计价值的公共空间,滨水休闲区不仅能为居民提供亲水性休闲景观,同时也是城市文化传承的媒介,可以提高城市的辨识度。它是一种稀缺的城市空间资源,人们赋予了它强烈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人与自然在城市中的和谐共处。

(一)城市发展的一体化

现代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市的沿江景观除了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外,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以减少城市内涝带来的损失。其有效地借助海绵城市理论来规划城市滨水景观,在功能上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联系,成为城市景观特色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观功能设计上通过对水体的处理来展示一个城市的特色,为公众创造视觉冲击效果强烈且功能完备的水域景观,充分发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作用。由于武汉市区内的水域面积广阔,沿江沿湖的地形复杂,其滨水景观的设计也就愈加趋向多样性,许多景观都具有可以进行多种空间搭配组合的特点,总体来说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部分主要是指城市的地理环境、降水情况、整体的气候特征和本地常见植物种类等。这些景观往往都会受到城市所处纬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受人为干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需要对其加以利用。人工景观主要是指城市中人为建设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道路桥梁、路灯、交通标志、街道绿化和景观雕塑等,是对城市景观的重要补充,满足人们的需求,美化城市环境。通过景观设计为滨水空间注入灵魂,强调自然景观、建筑或空间格局的三维组合。城市的文化有多种体现形式,包括能够体现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景观。我们需要将城市文化融入景观设计,提高城市滨水景观的辨识度,从多个不同角度展现城市的文化个性,增加滨水景观的魅力。

(二)促进城市生态发展

武汉市的滨水休闲区非常多,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公共空间,是人们在城市中接触自然的重要场所。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较高的设计水平和较强的专业能力,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对景观设计加以改进和适应,以确保景观的功能性和美感。例如,城市滨水景观应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将多个活动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统一渗透转化,实现城市滨水景观与人的和谐发展,居民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城市滨水景观还需围绕水体、建筑以及人工植被等进行组合,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水体景观和其他元素进行科学搭配,提升滨水景观设计的效果,再通过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优化,强化景观的蓄水防涝功能。

三、结语

现代城市的功能不仅仅在于满足人们的日常居住和生活功能,它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十分突出,而整个系统的稳定也依赖于人的调节作用,因此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要理解海绵城市理论,关注城市内涝灾害,在控制雨洪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资源,完善武汉沿江的滨水景观设计。以现代绿色发展的理念打造武汉人独特的城市记忆。如今武汉的长江沿江堤坝不仅是防洪防涝工程,更是周边居民休闲散步和运动的良好场地,滨水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于城市水环境的美好体验。通过对城市滨水景观的改造设计,居民更容易体会到城市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陳心宇.活力提升视角下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自贡市富顺县沱江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9.

[2]辜进海.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如意湖及周边水系景观工程为例[J].四川建材,2018(6):52-53.

[3]南海风,田川.海绵城市理论导向的滨水景观优化技术措施探究:以呼和浩特市环城水系为例[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9(3):62-64.

[4]孔铎.海绵城市理论在滨河绿道景观工程中的应用:以宁波生态廊道为例[J].天津建设科技,2019(5):61-64.

[5]曹洪侠,毛景冬.基于海绵城市视域下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4):44-48.

[5]奚婷霞.城市双修理念下的滨水工业空间生态修复与更新:以襄阳市樊城区江滩公园二期规划设计为例[J].智能城市,2018(13):94-95.

[6]杨帆,钟卓乾,曾天.“锌锌”向荣,城市双修视角下后工业景观公园设计:以第七届艾景奖银奖作品长沙梓厂工业遗产公园改造设计为例[J].住区,2018(3):96-103.

[7]朱茜,于乐,曾天.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城市旧工业厂区更新策略:以四川省成都市“东郊记忆”为例[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8:797-802.

作者简介:

向春芳,硕士,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居住环境海绵城市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居住环境中拼贴艺术的应用原则与方法探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基于多元分析法的人居环境质量研究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室内空气监测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