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浪县玉米种植密度梯度试验初报

2021-12-0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庄浪县穗位株距

薛 萍

(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庄浪 744600)

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是甘肃省主要的干旱农业生产区。试验地设在庄浪县良邑镇何川村,平均海拔1 765 m,近3年平均降水量578 mm,平均气温7.9℃。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市场对玉米主副产物的需求也明显增大,为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庄浪县玉米的生产潜力和增产机理,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20 年在良邑镇何川村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玉米主栽品种农华101 的密度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试验材料

种植品种为农华101,由庄浪县种子管理站提供;供试地膜为幅宽120 cm、厚度0.01 mm 的白色地膜,由甘肃省天水福雨公司生产;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由宁夏石化分公司生产,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P2O516%),由云南昆阳磷化工集团生产。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选地平坦,肥力中等,为黄绵土质。于2020 年3 月16 日整地,施腐熟的农家肥50 t/hm2、尿素肥310 kg/hm2、普钙1 000 kg/hm2,在3 月21 日起垄同时覆膜,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宽行距70 cm,窄行距40 cm,平均行距为55 cm 保持不变,以株距的不同共设7 种种植密度处理,处理1:密度为4.5 万株/hm2,株距为40.4 cm;处理2:密度为6万株/hm2,株距为30.3 cm;处理3:密度7.5 万株/hm2,株距24.2 cm;处理4:密度9 万株/hm2,株距为20.2cm;处理5:密度10.5 万株/hm2,株距17.3 cm;处理6:密度12 万株/hm2,株距15.2 cm;处理7:密度13.5 万株/hm2,株距13.4 cm。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小区面积23.1 cm2。详细记载各生育时期作物性状,并按小区全部单收计产。

2.1 物候期

从表1 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在4 月21 日同时播种,不同处理均为5 月3 日出苗,于6 月9 日拔节,处理1、处理2 于7 月10 日抽雄,处理3、处理4、处理5 于11 日抽雄,处理6 于12 日抽雄,处理7 于13 日抽雄,说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生育期有延后的趋势,各处理于7 月14—16 日吐丝,9 月20—23 日成熟,生育期为140~143 d,最长为处理7,其次为处理5 和处理6,处理3、处理4 为141 d,最短为处理1 和处理2,为140 d。各处理生育期最大相差10 d,所以对其生育进程有影响,但基本一致,说明农华101玉米的种植密度对其生育时期的影响不太明显。

2.2 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2 可以看出,各处理间株高以处理5 最高,为320.3 cm,其次是处理6,为319.4 cm,最低为处理1,株高为315.3 cm,其他处理株高315.8~317.8 cm;植株穗位以处理7 最高,为144.7 cm,其次为处理5,为141.2 cm,最低是处理1,为117.3 cm,其他各处理穗位120.1~140.8 cm;茎粗以处理1 和2 最粗,均为3.0 cm,处理6 和7 最细,均为2.4 cm,其他各处理茎粗2.6~2.9 cm;穗长最长为处理1,为20.1 cm,其次是处理2,为19.8 cm,最短是处理7,为16.6 cm,其他处理穗长17.1~19.5 cm;穗粗以处理1 和处理2 最粗,均为5.3 cm,其次是处理3,为5.1 cm,最细是处理6 和处理7,均为4.5 cm,其他各处理4.9~5.0 cm;穗行数以处理1 最多,为17.8 行,其次是处理2 和处理3,均为17.4 行,最少是处理7,为14.6行,其他各处理15.2~15.4 行;行粒数以处理1 最多,为34.6 粒,其次是处理2,为34.5 粒,以处理7最少,为27.6 粒,其他各处理行粒数29.4~33.3 粒;穗粒数以处理1 最多,为615.9 粒,其次是处理2,为600.3 粒,以处理7 最少,为403 粒,其他各处理穗粒数452.8~579.4 粒;百粒重以处理1 最大,为35.3 g,其次为处理2,为33.8 g,以处理7 最小,为28 g,其他各处理百粒重30.3~33.2 g;双穗率以处理1 最高,为41.6%,其次是处理2,为8.4%,其他处理均为0;空杆率以处理7 最高,为55.3%,其次是处理6,为46.7%,处理5 空秆率为23.5%,处理4 为11.6%,处理3 为7.4%,处理1 和2 空杆率均为0;玉米种植密度对其所有经济性状均有明显的影响,穗位、秃顶、空杆率等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双穗率、百粒穗等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

2.3 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4产量最高,为13 887.4kg/hm2,居第一位;处理3 产量为12 835.5 kg/hm2,居第二位;处理5 产量为12 627.3 kg/hm2,居第三位;处理1 产量为11 484.8 kg/hm2,居第四位;处理2 产量为10 982.7 kg/hm2,居每五位;处理6 产量为9 679.7kg/hm2,居每六位;处理7 产量为6 593.1kg/hm2,居第七位。经方差分析,F处理=16.743>F0.01=4.015,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根据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建立密度(X)和产量(Y)间的回归方程Y=aX+bX2+c,得方程Y=-219.8X2+3 540X-924.9(R2=0.884),经解析,最佳种植密度为8.05 万株/hm2,即在行距不变的情况下,最佳株距为22.6 cm,其产量最高值可达13 328.5 kg/hm2(见图1)。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玉米品种农华101 的生育进程变化不明显,但对经济性状有大的影响,穗位、秃顶、空杆率等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双穗率、百粒穗等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在庄浪县旱地梯田种植,以全膜双垄沟栽培模式栽培,大行距为70 cm,小行距为40 cm,平均行距为55 cm,庄浪县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最佳种植株距为22.6 cm,即当农华101 玉米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8.05 万株/hm2时产量可达13 328.5 kg/hm2的最高值。

猜你喜欢

庄浪县穗位株距
境由心造
兰抒蔚瑛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分析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多年秸秆还田后减追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生理的影响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